业界专家共论疫情对经济金融的影响及应对策略
3月21日,中欧陆家嘴国际金融研究院与中欧FMBA课程部联合主办中欧金融管理沙龙暨第125期中欧陆家嘴金融家沙龙,以云分享的形式就新冠疫情对经济金融的影响及其应对策略进行了探讨。东方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总裁助理邵宇,中伦律所合伙人、中伦研究院院长龚乐凡,章和投资管理合伙人、哥伦比亚大学高级访问学者高国垒分别从宏观经济、财税政策、股权激励等方面发表了真知灼见,中欧FMBA课程部行政主任朱炎应邀致欢迎辞,中欧陆家嘴国际金融研究院院长助理、中欧FMBA金融俱乐部主席刘功润主持沙龙活动。本场活动由中欧FMBA金融俱乐部承办,包括中欧FMBA在校同学、校友及各界人士共2000多人次线上参与。
从左至右:邵宇、龚乐凡、高国垒
邵宇认为,新冠肺炎疫情对经济的影响是全球性的。对中国而言,短期的政策抉择相对简单,可以在流动性支持下重启房地产和基础设施建设予以对冲。中期需从解决不平衡和不充分的公共服务供给、克服全球供应链的脆弱性、平衡巨大流动性产生泡沫杠杆财富分化和启动新一代产业革命等方面着手。疫情当前,对外我们应继续援助,并向全球分享抗疫经验,适当提供公共物品,同时号召引领意愿,对于部分战略资产技术亦可进行收购。对内要进一步提升治理效率,稳定就业民生,完善公共服务,鼓励投资新一代技术和核心区域,防范资本大量流出带来的风险,并严控泡沫和疫情输入。
龚乐凡指出,从2020年1月至今,全国已经有超过750家企业破产。究其原因,除了疫情的冲击外,很大部分也归咎于企业在面对资本和人力的危机等方面没有充分预案。要想提升企业的生存能力,就需要从开源、节流、融资和风控四个方面提升企业“危机自救”的能力。
高国垒从股权激励的角度剖析了企业如何提高生存能力。疫情期间,不少企业拿期权奖励给优秀员工,这些措施大大缓解了企业的现金流压力,使得企业通过股权激励做到利润共享、风险共担,让员工复产之后能积极投入,使企业恢复元气乃至高速发展,追补因停摆造成的损失。他指出,股权激励的本质是推动人才的加速折旧,以人才的加速折旧换取企业的加速发展;以大幅度跨期资金调配,维护企业长期现金流安全。股权激励需根据企业的自身情况,从工具、方式、定人、定价及条件五个方面予以充分考虑并设置合理的激励计划。
在互动交流环节,三位嘉宾还就美联储政策、未来中国投资机会、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以及疫情下的人力资源管理等问题作了进一步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