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 04月17日
国际合作交流介绍
国际合作与交流
在国际合作与交流方面,本项目的中方与国外的研究团队在项目执行的过程中展开密切的合作与交流,通过先后组织国际会议、学术论坛/研讨会/工作坊、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等方式,共同推进各专题的设计与实施、高质量期刊文章的撰写和发表以及研究成果的转化和推广。
2015-2019年,项目组成员积极组织并参与筹备了5次运营与供应链管理国际会议、3次供应链与服务创新国际研讨会、1次卓越服务管理研究国际会议(QUIS2014)以及多次专题研讨会。项目组的中方研究团队多次邀请外方参与者来华访问和学术交流,同时也先后邀请40余位国际顶尖的专家学者进行学术交流和探讨,建立了长期而密切的合作关系。
其中包括斯坦福大学的Hau Lee教授、美国印第安纳大学Barbara Flyn,Marjorie Lyles, James Flynn教授、密歇根州立大学Steven Melnyk、Tobias Schoenherr、Anand Nair教授、新加坡国立大学Teo Chung Piaw,Robert De Souza教授、美国圣母大学Jerry Wei教授、德州农工大学 Koufteros Xenophon教授,康奈尔大学 Rohit Verma教授、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Manpreet Hora教授、德克萨斯基督教大学Morgan Swink教授、美国Kansas State University大学的Chwen Sheu教授、诺丁汉大学 Tan-Kim Hua教授、宁波诺丁汉大学Hing Kai Chan、戴菁教授、伦敦商学院Chris Voss教授、剑桥大学Andy Neely教授、夏威夷大学Stephen L. Vargo教授、香港中文大学张惠民教授、乔治城大学Kasra Ferdows教授、俄亥俄州立大学Johnny Rungtusanatham教授、利兹大学的Chee Yew Wong教授和陈洁博士、牛津大学Xiaolan Fu教授、澳大利亚麦格理大学Norma Harrison教授、鲁汶大学Constantin Blome 教授、约克大学Jeff Jia教授、台湾长庚大学Chingter Chang教授、中国人民大学的宋华教授、天津大学霍宝宝锋、张慧颖、赵瑞清、毛照昉、刘伟华教授、南开大学许晖教授、武汉大学刘学元教授、上海交通大学朱庆华教授、对外经济与贸易大学戚依南教授、苏州大学赖福军教授、北京化工大学李想教授等。
在此期间,课题组骨干成员先后赴美国、澳大利亚、法国、德国、加拿大、韩国、英国、泰国等国家及香港、台湾、北京、上海、武汉、重庆、开封等国家或地区的知名学府进行了学术交流与访问,并多次赴海外参加高水平的国际会议(包括 POM、EurOMA、DSI、AOM等)。在这些国内外交流与学术会议中,课题组成员积极报告课题组的最新研究进展,并就服务创新研究的热点问题与国内外学者进行深入的讨论,获得了国内外学者高度的肯定,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此外,项目组高度重视对人才的培养,先后有5名骨干成员到国外知名学府进行为期6个月-1年的学术访问和交流,并派送6名博士研究生到国外知名学府进行联合培养。
产学研合作网络
同时,基于本项目的研究需要,项目组成员在全国各地累计对近百家企业进行了超过二百次的深度调研,与三百余名高、中层领导及基层员工进行了深入交流,考察了企业的运作情况、供应链合作创新的现状及需求等,并先后建立了本项目研究所需要的数据库,如制造业供应链整合和学习和创新的国际数据库等,为项目组研究工作的推进提供了样本支持。这些企业包括海尔、京东、格兰仕、美的、天士力集团、中粮集团、西安强生、大连港集团、平安银行、建设银行、招商银行、渣打银行、上海浦东发展银行、上海银行、网商银行、创捷供应链、国药集团、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外运敦豪国际航空快递有限公司、日本航空公司、京都念慈庵有限公司、葛兰素史克公司、港华燃气、嘉里建设有限公司、广州钢铁集团、金发科技、科达机电有限公司、博创机械有限公司、东北亚煤炭交易网、青岛红领集团、维达、布比、贵阳银行、东鹏控股、鹰牌陶瓷、蒙娜丽莎瓷砖、康派斯房车等。在此过程中,项目组也同海尔集团、创捷供应链、京东集团等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同时项目组在2018-2019年间连续组织两届战略供应链思想领袖论坛,旨在推动学术界和企业界的互动与沟通,促进产学研的合作。
主办的代表性产学研活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