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创新趋势,讲浦东故事,谈人才发展 ——“浦东国际人才港论坛” 成功举办
12月2日,“浦东国际人才港论坛”成功举办。上海市委组织部副部长曹远峰,上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叶霖霖,浦东新区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彭琼林等出席,包括中欧国际工商学院院长汪泓及多位教授代表在内的众多国内外专家学者、商界领袖以及全球领军企业人力资源高管齐聚一堂,就人才发展进行交流研讨。
现场全景
论坛以“引领·赋能·汇智”为主题,以“看创新趋势,讲浦东故事,谈人才发展”为主旨,由上海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和浦东新区人民政府指导、浦东新区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和浦东新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主办、上海浦东新区人才市场和光辉国际联合承办、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提供学术支持。
上午的论坛上,中欧创业管理实践教授龚焱、员工敬业度奠基者大卫·新格(David Zinger)、诺华集团(中国)总裁贝德年(Daniel Brindle)三位嘉宾发表了主题演讲。龚焱表示,人才是第一要素,一个组织的发展高度,受限于组织里关键人才的认知能力。在今天知识爆炸的时代,组织和个人要突破“认知隧道效应”,就必须充分认识驱动时代前进的底层动力,并树立起面向未来的思维,站在未来回望今天的竞争格局。通过高度概念化和抽象化的方式,来决定企业的关键资源应该怎么分配、下一步应该怎么走。
龚焱教授主题演讲
下午分为三大专场。中欧国际工商学院专场聚焦“人才战略-人才的培养、发展和激励”,中欧副院长兼中方教务长张维炯教授担任主持,中欧院长、管理学教授汪泓,管理学教授韩践,管理学教授、卓越服务EMBA(HEMBA)课程主任忻榕,分别围绕“初心如磐·笃行致远:浦东国际人才港建设”“夯实管理基础,铸造人才体系”“未来的组织与人才”发表主题演讲。
中欧专场论坛全景
张维炯教授担任主持
汪泓院长就浦东人才港如何完善引才育才基础设施提出了三点建议:一是着力引进能级高、排名前、模式新的国内外知名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二是全力打造机构联盟、人才论坛等多样化引才育才品牌;三是加强与人才港外各类创新服务机构的合作。她强调,浦东打造国际人才港,不仅要将浦东打造成为人才的“聚宝盆”,还要成为人才的“摇篮”,不仅引入人才为上海、浦东的发展贡献智慧,更要输出人才,帮助人才走出上海、走向国际,迈入更广阔的舞台,展现上海、浦东的文化软实力。建设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国际人才港,全面打赢“人才争夺战”,为浦东和上海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和保障。
汪泓院长演讲
韩践教授通过视频连线分享了企业如何构建人才制度。她表示,人力资源是一个“慢变量”,快、易、利很难同时达成,组织规划、流程设计、界定组织绩效等都需时间积累。如果组织缺乏耐心,追逐管理时尚,如盲目追求去中心化和学习大平台精英化作战等,就会忽略自己面临的关键问题和挑战,导致很多问题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因此,组织要慎追管理时尚,要有足够现实的期望值,要敢于啃“硬骨头”。
韩践教授线上演讲
忻榕教授从数智时代的背景、数智时代的管理挑战、透视未来组织、组织与人才的新型关系四个方面展开分享。她指出,当下商业环境充满易变性、不确定性、复杂性和模糊性,应用场景正在从“消费互联网”转向“产业互联网”,这对管理者提出了很大挑战。面对当下的变化,组织与人才之间出现了“雇佣+合作+使用”的新型关系。组织能力和有激情的超级团队,未来将成为组织唯一持续的竞争力。
忻榕教授演讲
论坛最后,浦东新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局长徐雯,中欧管理实践教授陈少晦,ABB集团副总裁、ABB机器人中国区负责人、ABB机器人电子业务全球负责人梁锐(EMBA 2021),小派科技创始人CEO任攀(EMBA 2020)展开圆桌讨论。徐雯局长表示,浦东在推动优化企业营商环境和人才发展环境的过程中,政府、企业、智库、市场需要形成合力,这是成功的关键。陈少晦教授强调,打造赋能型组织就是要释放人才活力,提高对市场的敏捷反应。赋能型组织必须具备共启愿景的能力,具备更强的战略决策能力,具备更高的“数商”。梁锐表示,近年来很多大型国际化跨国企业都在发生巨大变化,一个趋势是大总部变为小总部,中央机构越来越小。大型企业推动组织结构转型难度更大,但势在必行。任攀认为,所有行业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人才是创新的驱动力,如果一家公司以人为本,就不怕人工智能取代人力。
圆桌讨论(从左往右: 忻榕 梁锐 徐雯 任攀 陈少晦)
当日上午论坛上,还举行了浦东新区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授牌和浦东国际人才港入驻机构签约仪式,以及“2021最适宜工作的职场”“2021最具潜力的海归创业团队”颁奖典礼。中欧管理实践教授陈少晦担任“2021最适宜工作的职场”的评委及颁奖嘉宾。当日下午,另外两场分论坛 “如何构建最适宜工作的职场” “如何构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人才生态圈”也同期举行。
陈少晦教授(左一)颁奖
本次论坛在凤凰网财经、网易新闻、新浪财经、腾讯新闻、百度等10家媒体平台同步直播,观看人次逾40万。人民网、中新社、财经、第一财经频道等10余家主流媒体参会报道。其成功举办是中欧发挥智库作用、践行“服务区域战略”举措、贡献“人才强国”战略的应时之举、有力之举和创新之举。中欧将继续与时偕行,为浦东和上海的发展提供更多人才支持和智力支撑,为中国经济的创新、转型和全球化贡献更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