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思想破冰引领企业突围——中欧2021第六届思创会武汉站成功举办
6月23日,中欧国际工商学院(以下简称“中欧”)2021第六届思创会武汉站成功举办。本次活动以“以思想破冰引领企业突围”为主题,中欧终身荣誉教授许小年,中欧院长助理李瑗瑗,四方光电董事长熊友辉(中欧EMBA2014),京山轻机董事长李健(中欧管理文凭课程2003、中欧CEO班2015),良品铺子董事长杨红春(中欧AMP14班),里得电科董事长王颂锋(中欧EMBA2020)等嘉宾,与现场400逾位观众,围绕企业创新、企业转型等多个话题,展开了热烈讨论。新华社、中新社、21世纪经济报道、湖北日报、长江日报、楚天都市报、湖北电视台等多家主流媒体现场参与报道。
活动开始,李瑗瑗女士致欢迎辞。她说,武汉面对疫情浴火重生,2020年经济总量位居全国城市前十,大家为这座别具英雄气概的城市而骄傲。在国家的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布局中,武汉具有非同寻常的战略地位,国家“十四五”规划“点名”武汉,提出要“推动长江中游城市群协同发展,加快武汉、长株潭都市圈建设,打造全国重要增长极”,充分显示了国家对武汉“十四五”发展寄予的厚望。中欧此次来到武汉,就是希望和当地校友、来宾们碰撞思维、启迪新知,以新知识促进新实践,以新实践推动新发展,为武汉乃至湖北地区企业的创新发展贡献中欧智慧。
中欧院长助理李瑗瑗致欢迎辞
中欧终身荣誉教授许小年发表了题为“以创新应对严峻挑战”的主旨演讲。他指出,随着改革开放前30年间我国工业化的发展,单纯靠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模式已走到尽头,市场供求格局发生巨大变化,逐步由短缺经济走向过剩经济,企业面对的市场从卖方市场转变为买方市场。面对市场竞争的严峻挑战,企业的经营模式必然要从资源整合走向创新驱动,否则将面临市场无情的淘汰。他说:“在后工业化时代,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不是资源整合,而是创新能力。”
创新分为两种,一种是用新产品、新技术创造属于自己的市场;另一种是创造性地运用现有技术来解决企业的痛点,进而以可持续的低成本争夺存量市场,扩大市场份额。许小年教授表示,中国的企业面临着严峻的转型挑战,企业领导者应打开思路,跳出过去的成功模式,勤于学习、善于学习,聚焦创新,进行差异化竞争。
中欧终身荣誉教授许小年发表主旨演讲
在圆桌讨论环节,许小年教授、熊友辉、李健、杨红春和王颂锋等嘉宾就企业创新、企业转型、碳中和等多个话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与探讨,圆桌讨论由湖北经视主持人江涛主持。大家一致认为,危机不是毫无征兆突如其来的,企业要提前布局,做好战略转型升级的准备。
圆桌讨论(从左向右依次为江涛、杨红春、许小年教授、李健、熊友辉以及王颂锋)
本届思创会武汉站由中欧国际工商学院主办,中欧校友会湖北分会和多家当地单位协办。根据最新统计,中欧校友会湖北分会拥有校友成员近300位,他们为推动湖北省经济繁荣和社会发展做出了有力贡献。疫情期间,湖北分会的校友们积极承担社会责任,接收并配送全国校友捐赠到湖北红线内医院的口罩、防护服、核酸试剂盒及食品,总量据不完全统计达到近70万件。在今年四月举行的中欧校友总会2021年校友代表大会上,中欧校友会湖北分会获得了“组织建设优秀奖”“抗疫英勇贡献奖”,得到了大家的高度认可。
本次活动是2021中欧思创会的第六站,此前五站已在杭州、太原、合肥、柳州和西安顺利举行。接下来,思创会还将前往珠海,由中欧名师与当地知名企业家展开对话交流。
中欧思创会诞生于2015年,旨在将中欧前沿的管理知识传播到不同地区,为区域的企业转型升级和经济发展贡献中欧智慧。目前思创会已成为中欧的重磅品牌活动之一,足迹遍及全国30多个城市,是中欧持续赋能校友、贡献区域发展、践行社会责任的重要举措。
关于中欧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由中国政府和欧洲联盟于1994年共同创立,是中国唯一一所由中外政府联合创建的商学院。学院始终秉承“认真、创新、追求卓越”的校训,致力于培养兼具中国深度和全球广度、积极承担社会责任的商业领袖。
中欧开设全日制全英文MBA、金融MBA(FMBA)、EMBA、Global EMBA(GEMBA)、卓越服务EMBA(HEMBA)、DBA(瑞士)和高管教育等课程。中欧在中国内地率先获得欧洲质量发展认证体系(EQUIS)和国际商学院联合会(AACSB)双认证。目前,中欧在英国《金融时报》全球MBA百强榜单中已连续四年稳居前十,在其全球EMBA百强榜单中连续三年位居前五。
中欧已建成一支由80多位来自1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知名学者组成的世界级全职教授队伍,并已形成在全球三大洲五地(中国上海、北京、深圳,加纳阿克拉和瑞士苏黎世)办学的全球化格局。目前,中欧拥有校友逾25000名,遍布全球80多个国家和地区,并累计为近20万人次的海内外中高层管理人员提供管理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