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位政商学界专家为“京津冀协同发展”建言
自2014年上升为国家战略以来,京津冀协同发展已有显著进展。接下来,社会各方力量应如何参与让合力最大化?在产业实践上又有哪些探索经验?近日,由中欧国际工商学院主办的“智荟中欧∙京津冀协同发展”论坛在天津举办,来自政、商、学各界的7位专家学者和业界人士,围绕“数智赋能京津冀,纵深协同新契机”提出了各自的真知灼见。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院长汪泓教授在开幕致辞中表示,在全球经济持续低迷的背景下,我们要站在促进国际、国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以及全球经济一体化、全球供应链高水平发展的角度,来考量国内区域经济一体化。汪泓强调,推进区域更高质量的一体化,需要切实在空间、产业、创新与制度环境、社会保障以及数据平台等方面实现一体化布局,而其中的关键是通过科技和产业协同创新政策,加快形成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相互促进的局面。在京津冀地区,北京高校、研究机构资源集中,研发创新企业也较多,数字技术和科技创新方面优势明显;天津是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也是北方国际航运核心区;河北制造业产业集群效应较为明显,三地协同整合资源、共享科创成果的潜力巨大。她提到,凝聚和整合企业力量,将有效带动产业协同,提升资源配置效率。目前,一批中欧校友企业已迈出了探索步伐,拥抱数智化这一产业转型机遇。相信随着区域一体化战略的全面推进,更多的中国故事、中国案例将应运而生,释放出强大的韧性和发展潜力,引领中国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
天津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白向东在主旨演讲中表示,京津冀协同发展是天津最大的战略机遇,而数字经济是未来经济中最活跃、最具增长力和影响力的领域,借助协同发展大势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是天津实现弯道超车的必然选择。他提到,近年来,天津围绕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创新,初步培育形成了自主可控的信创产业链,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加速制造业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升级。2021年,天津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比达到7.6%,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规上企业2020家,营业收入5750亿元,同比增长7.8%,营业利润303亿元,同比增长6.1%。当前,天津已建成超5万个5G基站,城市家庭千兆光纤网络覆盖率,城市万兆(无源光)网络500M及以上用户占比,三项用户指标位列全国第一。另外,天津也在深入实施制造业立市战略,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努力建设北方国际航运枢纽,落实加快数字化发展三年行动方案,优化升级数字基础设施,提升公共服务数字化水平,搭建商贸物流数字化平台。开放的天津欢迎海内外企业家来津发展,为天津的数智化发展赋能。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战略学副教授陈威如研究“平台战略”多年,曾出版畅销书《平台战略》、《平台转型》、《平台化管理》、《数智物流》等。他在主旨演讲中,将平台发展概括为三个阶段:一是信息传播平台,二是实时匹配供需的交易平台,三是产业互联网平台。在产业互联网平台阶段,企业可以通过数字化打造柔性快返的供应链,并将员工专长、机器设备以及项目件数进行匹配等,使生产更加高效;另外,通过数字化来合并生产环节,也将让流程进一步加速。他提到,公司推进数字化一般会经过几个阶段:提取成功的关键要素,积累数据后形成匹配的数字孪生,然后进入节点改造,分析流程优化的空间,最终逐步优化全流程。企业投入赋能平台,争夺数字化工具、数据和算法,将是符合时代趋势也是必然要做的事。在数字化战略上,企业创新不仅要聚焦,还要看大势,即看市场、客户和对手在哪里。他还强调,当下的环境更要求企业要发展自身的双元能力——一方面主流业务要继续,讲求稳定和效率;另一方面又要应付快速变化的世界,要有创新的视野,讲求灵活和试错。
南开大学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院院长、中央京津冀协同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成员刘秉镰教授通过视频连线发表主旨演讲。他表示,随着城镇化的发展,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空间载体将是城市群,目前最著名的三大城市群——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其土地面积占全国的7%,却承载了29%的人口,42%的地区生产总值(GDP)。那么,京津冀的协同发展应该怎么干?2015年发布的《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已明确——由政府引领、区域整体协同发展,创新驱动、不以破坏生态为代价地干,在“一核双城三轴四区”多节点地干,进而逐步形成经济新高地、开放新窗口、空间新格局,以及协同新路径和治理的新模式。他指出,对天津而言,未来的出路是要振兴经济,以经济发展为中心,同时加速人口导入。对企业而言,未来的机遇则要关注六方面的环境变化:由低附加值转向高附加值;由中国制造转向中国创造,“一定要研发新的产品,要技术供给”;由工业时代转向互联网时代;由价格竞争转向深度服务和信用竞争;资本流向由双向流动向国内市场转移;投资的核心潜力则由资本导向转向人才导向。
狮桥集团副总裁、中欧EMBA2015级校友朱涛分享了该公司物流数智化探索。他表示,中国拥有全世界第一大的物流市场,但物流行业的效能却相对低,原因在于市场碎片化、燃油和人工成本高、环保压力大等。而京津冀一体化的目标之一,就是实现绿色发展,这包括物流业的零排放。为此,狮桥做了这样几个探索:首先是铺设机构,在全国建立触达终端司机的自有网络;其次是积累行业风险认知,基于十年来累积的一百多万司机数据,形成数字化智能风控体系。在物流方面,狮桥还搭建了数字化平台,并让交易全程数字化,进而实现智能决策。同时,狮桥在二手车交易、卡车量产等方面也进入了更深层的产业探索。
新奥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联席CEO、中欧EMBA2003级校友于建潮分析了能源行业深度改革以及“双碳”趋势下产业的发展机会。新奥试图以需求侧来牵引企业的发展,“根据用户特点,一户一策地制定相应的解决方案”,同时以能源资源开发利用为核心,因地制宜以清洁能源为先,形成多能互补、功能一体化的能源服务。在能源行业的生态圈,各方都希望以数字智能技术为支撑,依托一个生态能源大脑,把需求和供给、交付、储运聚合在一起,同时通过平台赋能,汇聚合力推动整个行业的数智化转型。基于此,新奥打造了四个平台:天然气产业智能生态平台好气网,基于双碳和能源高效的平台泛能网,通过物联去解决工业、商业、社区安全的数智平台聚安网,以及前述三个数智中台的底座——产业数智基础设施恩牛网,最终实现整合运用。
北京首都在线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中欧EMBA2016级校友曲宁认为,数字经济和新能源在未来将有机会补上房地产增长停滞带来的缺口,这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也是一个巨大的机会。为此,首都在线选择投身进入车联网和东数西算领域。在新能源汽车领域,中国在产业链的完整性和产能上已取得了世界领先,车联网和智能网联也走在了世界前列,因此即使在芯片上相对被动一些,但我国当前也面临巨大的商机,这对于拥有传统汽车制造基础的京津冀而言,能够带来较大的协同机会。围绕“东数西算”,首都在线将在京津冀筑牢数字经济的底座,覆盖机架、机房、算力、存储和数据低延时的传输,实现15毫秒的经济圈,从而有力地促进整个京津冀地区数字经济的发展。
中欧EMBA2015级校友、Eden春山里生态教育国际生活示范区创始人崔崴主持论坛。
这是中欧国际工商学院首次举办“京津冀协同发展论坛”,由中欧北京校区组织筹备,受到了天津市工商联、中欧校友会天津分会及春山里生态小镇的特别支持。八十余位来自京津冀地区的政、商、学界专家及业内人士参会。未来,中欧会继续通过专项研究、案例开发、区域合作以及知识传播等方式,为区域发展一体化总结经验,推动形成企业服务国家战略的示范性案例,促进创新模式不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