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医防融合服务新机制,推动基层医疗高质量发展——中欧卫生政策圆桌会议顺利举行
2月18日,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卫生健康产业研究中心与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合作,以“构建医防融合服务新机制,推动基层医疗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举办了新一期中欧卫生政策圆桌会议。中欧市场营销学教授、中欧卫生健康产业研究中心主任周东生,中欧管理学兼职教授、Jumo Partners公司创始合伙人布安瑞(Eric Bouteiller)共同主持了本次会议。

会议现场

首先,中欧副院长兼中方教务长、战略学教授张维炯致欢迎辞。他指出,在过去一段时间,国家医疗体系建设取得了巨大进步,但相比发达国家还有一定差距。医疗健康产业关乎全民福利,应建立怎样的发展机制,需要今天来自全国各地的参会专家们共同探讨。中欧国际工商学院作为MBA全球前20、EMBA全球第二的商学院,希望通过深入研究医疗卫生系统、培养医疗健康行业的企业家等,为产业发展做出贡献。

张维炯教授致辞
在上午的主题演讲中,国家卫生健康委基层卫生健康司监察专员傅卫发表了题为“强化医防融合,筑牢基层医疗卫生健康网底”的演讲。她指出,医防协同、医防融合是促进健康的必然要求,在疫情防控中,基层的防治功能得到充分体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天然具有医防融合性,并从体系机构协同融合、服务工作融合、重点人群和疾病、政策技术支持配套等角度分享了关于强化基层医防融合的思考。
福建省厦门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一级巡视员姚冠华发表了题为“厦门市慢病分级诊疗的实践探索——构建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演讲,分享了“健康厦门2035”战略及其做法和成效,包括以基层为健康平台,整合服务模式,实现医防结合;以人为本、以居民健康需求为导向,通过“三师共管”等完善服务管理;信息化助力,为服务体系提质增效;医防融合,精细化慢病管理,提高服务效能;激励相容,为服务体系注入强劲动力;分级诊疗以及构建优质高效服务体系等。
山东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基层卫生健康处二级调研员王南南分享了“健康中国战略背景下山东慢性病一体化服务实践与思考”,详细介绍了山东省实施“三高共管、六病同防”慢性病一体化服务的理论基础、探索过程和模式架构、诊疗路径和一体化服务指南、实施路径以及工作进展。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妇幼保健中心研究员韩晖发表了题为“做好县域医共体的医防融合工作”的演讲,探讨了医防融合的必要性,队伍融合、管理方式融合、服务融合、信息融合、绩效管理融合等医防融合机制,以及加强人力资源培训、再造管理及服务新流程、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为载体、以慢病为切入点、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作用、发挥绩效激励作用等实施路径。
中国社区卫生协会会长陈博文演讲主题为“以‘标准化建设’促进社区卫生服务高质量发展”。他提到,国家高度重视标准化工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标准决定质量”。社区卫生工作也需要标准化,包括功能定位、设施设备、标识标志、业务和管理上的标准化,并分享了服务标准化、管理标准化、建设标准化等成功案例。

上午演讲嘉宾
在下午的主题演讲中,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医药卫生管理学院院长冯占春教授的分享主题为“优化人力资源,提升基层卫生服务能力”,探讨了基层卫生服务能力及其特征,分析了基层卫生人力资源现状,包括人才数量不足、人才流失严重、专业素质有待提高、乡村医生队伍稳定性受到制约、人事管理制度有待完善等问题;提出建立紧密型医共体、引导优质资源下沉,完善政策、强化激励,拓宽晋升渠道、增加吸引力,加强农村定向医学生培养、完善人才培养机制等优化基层卫生人力资源的途径,以及对加强基层卫生人员培训的建议。
杭州市基层卫生协会常务副会长、原浙江省杭州市卫健委基层卫生和妇幼保健处处长周华分享了“新时代基层医疗卫生高质量发展思考——杭州市基层医疗卫生发展实践及体会”,介绍了杭州促进基层医疗卫生高质量发展的主要做法,包括建立以政府主导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范基层医疗卫生管理体制、健全基层医疗机构公益机制、推进基层医疗机构绩效激励变革、建立和完善医保支持等等;以及基层卫生高质量发展需要关注的重点,如分级诊疗制度、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基层特色门诊建设、基层慢病管理、基层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医防融合等。
大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集团)院长王大庆发表了题为“上下联动、医防融合,助力全域妇幼医疗保健机构高质量发展”的演讲,介绍了大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做强主体医院、增强磁力,医防深度融合、解决痛点,多措并举、助力分级诊疗与保健等实践,以及未来发展与思考。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普陀医院院长黄德魁分享了“重内涵、强基层、谋发展,‘互联网+’助力分级诊疗模式探讨”,介绍了医院分级诊疗建设,包括开展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医疗集团联合共建,推进与高水平市级医院专病、专科联盟建设工作;建设成为西医综合实力更强、中医药品牌特色更显、中西医协调共同发展、综合水平在同级同类医院中名列前茅的一流区域性医疗中心;作为西部医联体牵头单位,完善区域疾病救治体系,以及医联体+互联网+5G模式,延伸诊疗均质化服务。
京东健康股份有限公司(京东健康)执行董事、首席执行官金恩林分享了“互联网医疗在基层的一些探索和实践”,介绍了互联网上基层用户和医生的特征,以及京东健康的一些探索和思考,包括促进药品可及、可负担,提升社区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助力基层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数字化全链条远程慢病管理,赋能社区医生服务等。
中欧卫生健康产业研究中心顾问、国家医疗保障局医药服务管理司原司长熊先军发表了题为“医保与基层医疗的发展”的演讲,分析了基层医疗的概念和医保促进基层医疗的措施,并就医院提供的门诊服务能不能算基层医疗服务、医保能否改变目前的医疗结构及其发展趋势、医共体能否促进农村基层医疗能力的改善、中国的诊所服务为什么发展不起来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下午演讲嘉宾
在圆桌讨论环节,周华、王大庆、黄德魁、熊先军以及北京市西城区白纸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徐静参加了讨论,就基层医疗发展的共性要求、医保和医疗的协同、与民营医院的竞争与合作、医联体和医共体发展等问题,与现场嘉宾一起进行了探讨。

圆桌会议
最后,周东生教授做总结发言。他指出,我国基层医疗改革就像一家大型跨国公司制定经营战略,面对的不同国家的购买力、人群偏好、文化、环境等都不一样。各地基层医疗所处的环境也有巨大差异,北上广深杭基本接近发达国家经济水平,但西部则是欠发达,制定顶层设计时就应该像跨国公司战略一样,既有清晰的定位,同时具有灵活性,给各地一定自主权,在国家制定一个原则的基础上,当地政府去思考和因地施策。应对挑战时也和公司经营一样,要定战略、带团队、激励和考核。因此,做好基层医疗就是要提高基层管理水平,中欧作为商学院,希望能够在这方面帮助大家。中欧的许多企业家也开始关注医疗健康行业,他们不仅仅是为了盈利,而是商业向善,希望我们未来一起努力,为中国基层医疗高质量发展再做新的贡献。
至此,本场中欧卫生政策圆桌会议圆满结束,嘉宾们均对会议的讲者阵容、丰富内容和组织筹办表示高度认可,并期待下一场中欧卫生政策圆桌会议的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