湾有引力 合你有约——中欧国际工商学院x前海国际人才港首场“湾区会客厅”成功举办
2月24日,由中欧国际工商学院与前海国际人才港联合举办的全新品牌活动“湾区会客厅”于前海国际人才港成功举办首场活动。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教务长办公室高级顾问、深圳市长国际化顾问徐波应邀分享了主题为“大变局时代的世界与中国”的演讲,前海管理局组织人事部副部长谭亚岸、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深圳校区运营主任孔飙、中欧深圳校友会秘书长张继军、美国国家工程院王兆凯院士等各界嘉宾及60余位中欧校友共同出席本次活动。
谭亚岸副部长首先在欢迎致辞中表示,前海开发开放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国家改革项目,希望“湾区会客厅”为前海的发展带来更多知识的盛宴,希望中欧国际工商学院能够通过其广泛的国际联系,为前海发展招贤纳士,引进更多的国际化人才。
徐波结合其职业外交官生涯和2010年上海世博会从申博到办博的全部国际沟通过程,以及他作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战略顾问和近十多年来深耕中法民间经济、文化、教育合作的经历,阐述了他对大变局时代的世界与中国的看法。徐波说,经历疫情三年封控后他回到中国,虽然才三个星期时间,但从上海、北京、贵阳和深圳四个城市的游历,让他看到后疫情中国社会各项生活的正常化及社会各界为把疫情损失的时间追回来所作出的各种努力,这与西方媒体所描述的那种倍受疫情困扰的中国形象迥然不同。徐波表示,疫情导致了西方世界对中国在形象认知上的严重偏差,他感慨那个他在2010年上海世博会时所看到的世界已不复存在,而造成这种局面的直接原因就是疫情所带来的沟通缺位。俄乌冲突爆发已经一年,不仅给战后的国际关系带来了深刻的冲击,也使中国在欧美国家的形象更加复杂化。徐波认为,中国是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在当下全球化的至暗时刻,中国必须坚定不移地拥抱全球化,反对各种形式的脱钩,走韬光养晦的道路。
他指出,由于2022年中国经济出现的困难和人口红利的消失,欧美有些人开始唱衰中国,认为中国如同50年代的苏联和80年代的日本那样,未来已不可能在经济上超越美国,而印度近年来的经济高增长和世界供应链的聚焦,中国世界工厂的地位将交棒印度。徐波提醒在座的企业家朋友重视此言论,同时也对这种观点予以批驳。徐波还以疫情期间卡塔尔、新加坡、印度和越南四国的案例,提出了国家间竞争的实质问题。
徐波表示,虽然疫情后中国在国际国内经济发展方面存在着各种不确定性,但中国产业链完备,只要继续与世界融为一体,深度参与国际分工,中国经济的前景依然是光明的。徐波强调,中国企业家必须要意识到全球化无论对企业还是对国家都是利大于弊,要在困难的时期不忘当年的创业初心,要加强学习,特别是对企业家精神和领导力精神的学习。说到底,企业与企业,国与国之间的竞争,都是领导力的竞争。徐波还借当下的ChatGPT话题发表了对中国与欧美国家高科技竞争问题的看法,他提醒与会者ChatGPT可能是世界新一轮科技变革的开始,中国社会各界,特别是中国教育界必须予以严肃应对。中国如果不改变只强调知识传授而不注重知识运用的传统教育,中国就会在新一轮大国科技竞争中处于劣势。就前海的国际招商引资问题,徐波表示,前海是中国改革开放最前沿的高地,要想办法讲好前海的故事,要在突出宜居和宜商等城市美誉度的软实力方面下大功夫,要找到前海与国际社会兴趣点的最大公约数,尽力避免卷入地缘政治话题及其可能带来各种风险。
报告会后,徐波还就中美修昔底德陷阱、前海国际化等与大家互动交流。徐波从世界看中国,信息量大,角度新颖,分析透彻,给与会者留下了深刻印象。王兆凯院士表示,徐波对台海形势的分析真切客观,使他对两岸和平统一的前景又充满了希望。
报告会前,与会嘉宾还参观了前海国际人才港一站式服务中心,实地了解前海国际人才港规划建设、功能布局、运营服务等情况,并与工作人员围绕业务办理、人才政策等应用场景展开沟通与交流。
据悉,前海国际人才港于2022年1月正式投入运营,战略定位为“以一域服务全局”,规划“四港九中心八大业态”功能布局,旨在打造未来全球一流科技创新人才聚集地,中国引进全球人才物理地标、情感地标,全球人才粤港澳大湾区就业、创业、投资和生活门户、第一站和首选地。
2022年11月,中欧与前海管理局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在招商引资、招才引智、国际交流和教育培训等领域积极展开深度合作。作为中欧深圳校区全新推出的品牌联合活动,“湾区会客厅”旨在搭建一个平台,对话专业人士,收获权威洞见,分享大湾区和世界的前沿资讯。此次活动首站来到前海,就是希望从前海出发,共同助力湾区发展,其他系列活动还会在今年内陆续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