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欧思创会走进乌鲁木齐,聚焦新疆产业高质量发展
8月25日,第八届中欧思创会走进乌鲁木齐,由中欧国际工商学院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工商联联合主办,以“产业铸基、文化赋能,促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中欧教授和企业家共同探讨在产业升级和企业经营中,如何发挥文化特色与区位优势,打造独特的竞争力。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院长、管理学教授汪泓在致辞中表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年来,各类开放平台在新疆集聚融合,营商环境不断提升,产业结构逐步优化升级。但总体而言,新疆传统产业占比仍然较高,提升产业链的层次、质量和效益,引领产业向价值链更高环节攀升,当前正是关键时期。新疆提出打造“八大产业集群”,是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的发展良机。汪泓建议,产业内各企业既要在供应链短板环节积极“补链”,也要在特色优势领域主动“强链、延链”,巩固长板,占据价值链的中高端地位。她表示,当前全球价值链呈现区域化特征,挖掘“一带一路”沿线市场潜力,打造优势互补的区域价值链体系,将有利于延伸和提升我国的价值链韧性。因此,居于“一带一路”核心区的新疆发展前景广阔。中欧也将立足于全球排名前列的工商管理课程,以及校友网络的规模优势,积极对接新疆的发展需求,帮助新疆企业的创新转型,助力新疆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统战部副部长、自治区工商联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刘斌在致辞中表示,新疆区位优势独特、资源优势突出、政策优势显著、发展优势巨大,吸引了大量境外、疆外企业来疆寻找商机。本次思创会乌鲁木齐站,除了一百多位新疆本地的企业管理者参会,还有部分中欧校友从全国各地抵疆开展考察研学,探讨在新疆的发展机遇。希望通过本次中欧思创会的举办,带动更多的经济合作和人才交流,吸引更多的民营企业到新疆投资创业。同时,期待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积极探索智力援疆等多种方式,给新疆工商界及企业家提供更好的教育培训资源和平台,为新疆高质量发展作出新贡献。

在主题演讲中,中欧国际工商学院荣誉退休教授苏锡嘉从企业文化和行业发展两个层面展开分析。他表示,正如文化认同促使多民族融合凝聚为强大的中华文化,企业文化同样给企业带来聚同趋异的作用。从企业愿景、文化和价值观念,到企业精神、规范准则、历史传统等,企业文化的不同会造成生产方式和效率的根本区别,也决定产品的命运,塑造企业的独特性。苏锡嘉强调,激励文化和风控文化是企业文化的两个重要领域,其中尤以激励是“千古难题”,从物质激励到公平和意义,每个维度中都有企业管理者不断创新的机会。
同时,市场环境也是企业成功不可或缺的外部因素。“选对好的行业和赛道极其重要,但什么是好行业?”苏锡嘉认为,好行业首先要具备成长性,企业能以更小的竞争压力,找到更大的增长机会。同时,行业体量要够大,并且要顺政策、顺周期。但企业要想在其中得到高回报,就需要形成自己的“护城河”,要沉下心在基础研究、技术等方面“熬时间”,才能形成真正的竞争优势。
新疆地域大、资源广、发展前景广阔,哪些行业适合在新疆发展?如何吸引更多的人到新疆创业投资,形成创业生态?围绕这些问题,苏锡嘉主持圆桌论坛,与四位企业领军人物展开对话。

新疆乡都酒业有限公司总经理、中欧校友会新疆分会会长邹积赟(CELC13)建议,到新疆投资和创业,首先可以围绕新疆重点打造的“八大产业集群”展开。同时,新疆拥有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国家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外贸一体化试点等各类开放平台,面对当前国际形势和地缘关系的变化,外贸领域的企业可以考虑通过新疆向中亚、俄罗斯拓展商机,在跨境电商、供应链延展方面也会有大量机会。
新疆果业集团副总经理、中欧校友张晓东(EMBA2021)在农业和能源领域深耕多年,新疆果业集团肩负南疆农产品托市收购的任务,是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在张晓东看来,大机械农业在新疆机会广阔,但一定要考虑选择合适的作物品种与种植方式。同时,新疆矿产资源勘探程度相对较低,值得重点参与,但需要将前期勘探做扎实。他还提到国家自然资源部刚刚发布的新规,将过去一次性征收采矿权出让收益改为根据生产销售收入按年收取,这将大幅降低企业的负担,对企业来说是极大利好。
新疆华纳星空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董事长、中欧校友马晓虹(AMP2021)表示,多民族的交融和碰撞使新疆成为历史文化资源的巨大宝库,在文化品牌打造、文化产业各类市场主体的培育等方面还有着巨大的潜力。但她也提到,新疆企业普遍面临人才招聘难以及“疆二代”、“疆三代”流失加重的情况。要形成一个好的创业生态,既需要企业向创新型企业发展,也需要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变,共同打造一个良好的市场经济环境,才能留住人才、吸引人才,加快从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的转变。
来自北京的新领先医药联合创始人、总裁、中欧校友高世静(EMBA2021)表示,新疆在能源、原材料方面具备优势,建议通过政策扶持和引领,加快孵化“政产学研用”平台,或重点实验室、创新研究院、改良新技术中心等,引进先进研发公司的技术,以平台整合效应以及供应链、产业链的协同,集聚更多的研发资源、放大新疆的基础资源优势,陆续建立起新疆自己的生态体系。
当前,经济下行压力较大,企业面临诸多不确定性和挑战,几位中欧校友也给出了共同的建议——控制盲目扩张的欲望,保持对主营业务的专注,保持核心竞争力,秉持可持续发展和长期主义精神,坚持做正确而有意义的事。
论坛最后,苏锡嘉总结道,新疆作为“一带一路”的重要支点,商业发展前景光明,未来的关键是商业人才的培育和商业文明的发展。要注重引入先进的商业思维,推动创业生态的打造,“先乐业、后安居”,以事业留住人才。
作为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在国内规模最大的品牌活动,中欧思创会举办八年来走进了数十个全国重点城市,吸引了数万名企业管理者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