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爱有玖”共庆中欧29周年——北京校区校庆系列活动圆满落幕
11月12日,中欧北京校区以“有爱有玖”为主题开启29周年校庆系列活动,在10个不同的校园场地内,一系列“有情有义、有声有色、有滋有味”的活动拉开帷幕。
得益于校友捐赠,北京校园环境近年来不断升级,从时间有致咖啡厅、凹凸艺术空间、食之餐厅,到悠然空间、共享街区域等,空间的多元、美感的提升,为课程运营、校友及品牌活动提供了丰富的创造空间。正是学校与校友之间的互相支持、良性互动,才使中欧不断实现创新发展。因此,“有爱有玖”的校庆活动主题,就蕴含“因爱相连,应时相见,投以桃李,报之琼玖”之意,同时,将这份情意向更广阔的“情义”拓展,通过共益行思课堂、乡村非遗造物展等活动,引导校友们关注社会、贡献社会,以“同道相合”,实现“众行致远”。
有情有义 同道相合
廿念之约——EMBA2001级北京班毕业二十周年相聚
“廿念之约”是中欧北京校区为EMBA北京班毕业20周年而策划的返校活动,今年迎来第三届——EMBA2001级北京三个班的校友们再相聚。
中欧北京校区首席代表萧斌在开场致辞中表示,2001级参与和见证了中欧在北京办学的起步阶段,在同学们的信任和支持下,北京课程运营团队进行了一系列开拓性的尝试,如第一个EMBA全年级游学、第一个品牌活动“高朋满座”、第一个北方区校友组织天津分会、第一个北京校园庭院捐赠等等,这为中欧北京后来的发展积累了宝贵的经验。2001级中还诞生了校友总会和北京分会的两位会长,不少校友也为学院的品牌活动、校区建设倾力相助。本次返校,2001级也在借机组织为学校发展进行捐赠。20年间,中欧团队和老校友之间一直是并肩前行、彼此支持,正应和了今年北京校庆活动的主题语:同道相合、众行致远。
随后,三个班以“班级之最”为主题分别展开班级分享,从挑战、改变到重启,从创业、公益到丰富多彩的生活,大家一同畅谈又一个十载春秋的体验与收获,从每个人的时间之书里,撷取闪光的人生智慧。
最后,大家一起完成合影入册、启封“十年聚将来”签字卷轴等纪念环节。在中欧特有的仪式感中,许下下一个十年再相聚的约定。
为中欧服务超过20年的北京校区首任首席代表马遇生、校友关系与活动部负责人谈磊、EMBA招生团队负责人周华军、校友关系事务部负责人管婷婷也一起到场,与老校友们相聚畅叙。
共益行思课堂——企业如何创造共享的社会价值
2018年起,中欧北京校区推出“共益行思课堂”,以“共益”理论+“行思”实践,引领中欧人积极践行社会责任。校庆活动当日,第三期理论课堂邀请清华大学21世纪发展研究院院长、公共管理学院数字公益研究中心主任邓国胜教授为大家授课。
邓国胜教授首先介绍了企业社会责任和ESG的理论进展与实践,随后就企业“如何创造共享的社会价值”展开阐述。他表示,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企业战略慈善理论等理论指导下,有众多方法论可循,并通过阿里、雀巢、现代汽车等企业案例,说明如何通过企业捐赠,实现促进科技研发、提升政府效率、扩大市场规模、提升客户的忠诚度以及员工凝聚力、改善企业产业链、提升国际竞争能力等等效果。此外,还可以通过创办社会企业、社会影响力投资、购买社会影响力债券等,以“公益的目标+商业的手法”提高参与解决社会问题的可持续性。
未来,共益行思课堂还将继续“走出去”,通过考察相关案例,引导校友们开拓“义利并举”、解决社会问题的创新实践。
百年器语——乡村非遗技艺造物展
在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副秘书长、中欧校友丁亚冬(EMBA2021)的促成下,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在北京校区举办“百年器语一一乡村非遗技艺造物展”,集中展示了数十件来自全国的顶尖乡村工匠制作的非遗器物,如青神竹编、建水紫陶、鹤庆银器、蜀绣、南华彝绣、岚县面塑、井陉制香等,它们承载着百年相传的独特技艺,讲述着一代代乡村工匠的执着坚守与积极开拓,体现了新时代下非遗文化融合传统与现代的盎然生机。
然而,匠心不仅需要传承,也需要更广阔的市场。秉持中欧所推崇的“共益”精神,我们希望通过此次展览,倡导中欧校友参与到非遗传承、共创发展中来,以商业创新助力乡村技艺走上更大的舞台,推动“指尖技艺”向“指尖经济”转型。
有声有色 身心开阔
梦的光点——中欧北京校友校庆合唱演出
这是一群为友谊、为欢乐、为热爱歌唱的中欧人,在国家大剧院青年指挥家孟幻等老师的指导下,合唱团表演愈发精进。今年,他们继续为中欧校庆献唱,带来了《再回首》《这世界那么多人》< You raise me up >等六首中英文歌曲,以饱满的情感、专业的配合,吸引了众多校友围观,大家纷纷拿起手机,记录下这动人的场景。
以音入静 以心达爱——颂钵音疗体验
中欧EMBA2019级北京班的毕业捐赠为北京校园新添了一处特别的空间——悠然空间,它以东方式的审美设计,营造出“而无车马喧”之境。活动当天,悠然空间设置了颂钵及冥想体验,卡壳不卡创始人、身心疗愈师、中欧校友于倩(EMBA2018)作为主讲,结合正统尼泊尔颂钵、正念冥想、现代心理学等,通过正念呼吸、颂钵声疗、慈心冥想等环节,带领校友们放松身体、集中精神,共同抵达身心的和谐与平静,扩展包容与爱的力量。
言语尽头 音乐响起——“古典音乐进化论”艺术沙龙
当天晚上,著名小提琴演奏家杨晓宇以“古典音乐进化论”为主题展开分享。他通过回顾著名的古典音乐家的音乐成就,包括巴赫、贝多芬、德彪西、莫扎特、舒曼、柴可夫斯基、瓦格纳等等,梳理了古典音乐五百年的历史演变。在语言的尽头,音乐悠扬响起,杨晓宇和钢琴家冯怀宇共同演奏了多首经典曲目:莫扎特的《钢琴与小提琴奏鸣曲(作品K.377号)》、勃拉姆斯的《钢琴与小提琴第一奏鸣曲(作品78号)》、罗森布拉特的《卡门幻想曲》等。他们以顶尖的演奏技艺,带领全场两百多位观众经历了一场奇妙的音乐之旅。
画笔的敬意——“与孙宗慰跨越时空的交往”艺术展
这是在中欧北京凹凸空间举办的第九场展览,以徐悲鸿的弟子、现代美术史上的重要画家孙宗慰的作品为主线,同时邀请与他在创作上有关联性的三位当代艺术家王兴伟、段建宇和秦琦共同参展。校庆活动当日设置了两场导览,大家漫步在展厅中,寻找画与画、画家与画家间千丝万缕的关联线索,在“搜证”的过程中一同“参与”这一场现当代艺术家跨越时空的交流。
有滋有味 其乐融融
但愿人长久——红酒文化沙龙
已持续组织12年的中欧校友红酒文化活动,一直致力于推广葡萄酒文化,倡导时尚、健康的生活方式,促进校友们的深度交流。当日下午,他们在温馨的时间有致咖啡厅带来了一场打破中西古今的红酒文化体验之旅。除了分享悠久的葡萄酒历史文化,品味颇具特殊意义的佳酿,大家还一起亲手完成校庆特别款葡萄酒酒标的制作,留下属于29周年校庆的独特记忆。
一盏清茶,一处闲庭——四时茶叙
中欧EMBA2020级北京班的毕业捐赠,为北京校园一层共享街新添了“一处闲庭”。活动当日在此特设茶席,由资深茶艺老师亲自泡茶、讲茶。校友们聚集在这里,藉由一杯茶、一盏器、一方空间,感知生活之美、畅叙相聚之情。
中欧味道——食之餐厅校庆特餐
2022年完成升级改造的北京校区食之餐厅,也精心准备了特色美食迎接各届校友们。当天,近两百校友和嘉宾携亲属回到学校,食之餐厅特别为孩子们准备了精致的儿童餐,设置了全家都能参与的“有奖答题”,制作了29周年纪念饼干等小礼物,大家享受着中欧的家常味道,更感受着家的温暖归属。
参与活动的校友们,纷纷通过打卡盖纪念章、发朋友圈等方式纪念这一天的经历和感受,更对明年即将到来的30周年校庆充满了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