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杰院士做客“中欧话未来”,深入探讨核聚变能的现状和前景
在新能源领域,核聚变能被称作“终极能源”。目前,核聚变能研究工作为人类在选择未来能源方面开辟了一条光明道路,正处于由科学研究到工程实践、商业应用的临界点,日益成为国际科技竞争合作的焦点。核聚变能这种“终极能源”将如何开辟人类获取能源的新途径?核聚变能时代将如何撬动科学和商业探索中的无限机遇和挑战?

“中欧话未来”论坛现场
11月18日,中欧国际工商学院30周年校庆启动仪式在上海校区举行。作为30周年校庆系列活动第一讲,中国物理协会理事长、中国科学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原校长、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原理事长、物理学家张杰做客“中欧话未来”,与中欧国际工商学院院长汪泓教授围绕“迈向核聚变能时代”这一话题展开深度对话。
张杰长期从事高能量密度物理前沿研究,带领研究团队在激光聚变和高能量密度物理研究前沿做出了一系列重要突破。他曾先后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中国科学院杰出科技成就奖等诸多奖项,并担任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博士生导师、李政道研究所所长、中国物理学会理事长、上海市科协主席。除了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外,他还是德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英国皇家工程院外籍院士、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是全球为数不多同时当选五个国家级科学院院士的杰出科学家。同时,张杰是首位获得激光核聚变和高能量密度物理领域国际最高奖“爱德华-泰勒奖”的华人物理学家。

汪泓院长作开场介绍
论坛伊始,汪泓作开场介绍。她表示,作为一名杰出的物理学家,张杰院士为高能量密度物理研究做出了巨大贡献,他的研究成果获得了国内外学术界的一致认可。此外,张杰院士还是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在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发展历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张杰院士曾于2008年担任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的理事长,此后尽心尽力推动学院发展。在他的有力支持下,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办学展期协议得以顺利签订,他也见证了学院获得国际商学院联合会(AACSB)认证等里程碑式的发展成绩,并推动制定了中欧国际工商学院2012至2016年战略发展规划,对学院的未来发展战略进行了整体擘画。
汪泓表示,“双碳”目标和能源安全为新时代核能发展提供了新机遇,核能是中国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战略选择。张杰的分享将为大家更深入地了解核聚变能提供重要的启迪。

张杰院士发表主旨演讲
接下来,张杰以“迈向核聚变能时代”为题进行了演讲。他从“人类终极能源的重要候选”“实现核聚变反应的基本条件”“激光核聚变反应的点火之路”“国内核聚变能产业的整体布局”“我国核聚变能发展的机遇与挑战”五方面进行了深入阐述。

张杰院士发表主旨演讲
张杰表示,能源技术变革是历次工业革命的重要驱动力, 一场以核聚变能驱动的工业革命即将来临。我国激光核聚变研究已经处于国际先进水平,面向清洁能源的激光聚变研究,将有利于带动激光技术、精密光刻、高性能计算、工业机器人、海水淡化、核能开发和人工智能等多项产业的全面发展。

互动问答环节
在互动环节,张杰与汪泓和现场嘉宾就核聚变能在推动“双碳”“能源安全”等目标中的作用,发展非碳基能源的安全问题及环境保护问题,如何实现核聚变实现过程中危险的可预测性和相对可控性,在发展核聚变能以及预防核灾难过程中全球如何合作,核聚变能离广泛的商业应用还有多远,政策层面可有哪些推动举措等10余个问题进行了解答。
问答结束后,张杰亲切寄语学院。他表示,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用短短30年的时间,跻身全球管理教育第一阵营,“为中国和全球管理教育的发展、为中国和世界的交流合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做出了非常重要的贡献。”最后,汪泓代表学院向张杰敬赠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