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西庆出席“格物致知 经世济民——中欧企业与资本市场研究中心系列讲座”之首讲暨“智荟中欧·高朋满座”
10月24日晚,由中欧企业与资本市场研究中心主办、北京校区协办的 “格物致知 经世济民——中欧企业与资本市场研究中心系列讲座”之首讲暨“智荟中欧·高朋满座”活动在北京校区吕志和演讲厅隆重举行。
随着各类利好政策的出台,当前的资本市场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作为“格物致知 经世济民——中欧企业与资本市场研究中心系列讲座”的开篇之作,活动特别聚焦于资本市场这一热点话题,旨在深入剖析资本市场的底层逻辑,把握中国资本市场的当下态势与未来走向;亦特别邀请到了中国证监会原副主席、中投公司原总经理高西庆博士担任首位重磅嘉宾,助力听众更深刻地认知和理解资本市场这一关键的企业生态环境。
活动伊始,中欧国际工商学院金融学教授、中欧企业与资本市场研究中心主任黄生博士首先做了开场致辞。他提及当下的中国经济发展范式已发生变化,资本要素和资本市场发展对中国经济结构转型与升级意义重大。在此背景下,中欧企业与资本市场研究中心于今年4月份应运而生,希望通过研究,加强对资本市场理解,为其良性运营提供智慧支持,帮助企业做好资本管理,推动产业升级发展,体现中欧聚焦国家发展战略的承诺和贡献。黄教授也承诺研究中心将举办多种活动,“格物致知、经世济民” 系列讲座是其中一种,该主题与中欧课堂强调的理解事物规律和追求真知一致,“经世济民” 也符合中欧教育目标,即培养胸怀天下、有社会责任感的优秀企业家和管理者。

黄生教授做欢迎致辞
随后高西庆博士做了题为《资本市场的底层逻辑》的主旨演讲,凭借其丰富的经验和深厚的专业知识,深入浅出地阐述资本市场的底层逻辑,让现场观众沉浸其中,收获颇丰。他首先阐释了资本市场的交易物不仅具有一般等价物的属性,也具有长期性、赌性趋向和增值性的特点。资本市场的出现有其历史发展的必然性,从人类易货贸易到货币出现,再到现货、期货交易,以及股票、期货、期权等衍生品的发展,是一个自然而然的市场过程。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也经历了从实物交易到买空卖空等阶段。长期以来,中国资本市场在顶层设计、管理方式、市场机制和救市问题等方面与其他国家的资本市场有很大的差异,造就了当下我们资本市场的特点和现状。
中国证监会原副主席、中投公司原总经理高西庆博士做主旨演讲
在演讲的后半部分,高西庆博士根据自己多年资本市场的管理和实践经历,高瞻远瞩且细致入微地提出了对于中国资本市场的建议——坚持市场化和法治化。为了实现设立中国资本市场的初心,促进资本市场的高质量发展,应强调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依靠市场参与者的自主判断,提高全社会资源配置效率。但市场不是万能的,会有失灵的时候,政府可以适当地、公开透明地干预,但要明确干预的方式、规则等细节。另外一个着眼点是法治化,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明确其内涵和外延,提高法治化的可预测性。此外,政府在资本市场中的作用应是看门人、见证人和守夜人,确保市场正常秩序,明确法治的定义和实效。
随后的互动环节,黄生教授重新上台对于主旨演讲做了总结:本场对于资本市场的解读让听众醍醐灌顶,感受非常深刻,可谓是底层逻辑的底层逻辑,即为智慧。在互动环节,黄教授以专业的视角,从中国资本市场的政府决策、救市操作、投资者交易行为和投资者保护等宏微观层面,以及资本市场的特殊性和差异性等方面,和高西庆博士展开了精彩的互动交流,为活动增添了更多的深度与广度。高西庆博士强调好的资本市场应是底层驱动、上层管制,充分发挥市场自律自治作用;政府应多些耐心,尽量避免用强制方式干预市场。
气氛热烈的互动环节
活动结尾,黄生教授向高西庆博士赠送活动纪念照片并合影留念。

赠送活动纪念照片并合影留念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活动因话题热度和重磅嘉宾,吸引了多达300余人参与,吕志和演讲厅内座无虚席。直至21:30分,现场依旧人头济济,气氛热烈、互动积极,充分彰显了活动的吸引力和影响力。参会者纷纷表示收获了很多启发性的思考,希望学院未来多举办此类活动,为行业和市场发展带来更多的智慧启迪和思想引领。
21:30分,吕志和演讲厅现场依旧座无虚席
本次活动是“格物致知 经世济民——中欧企业与资本市场研究中心系列讲座”之首讲活动,不仅为业内校友和同学提供了一个学习交流的优质平台,也将进一步推动对资本市场的研究与理解。相信在未来,该系列活动将继续发挥其重要作用。
同时,这是中欧北京2024年第二场高朋满座论坛。自2001年创办至今,高朋满座论坛已连续开办20余年,先后有100多位中外政要、学者专家、企业界领袖莅临演讲,影响广泛,已成为中欧北京最具代表性的品牌活动,深受同学校友的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