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明教授做客“中欧话未来”,阐析“中国之美”
11月16日,在中欧国际工商学院三十周年校庆全球师生联欢会期间,“中欧话未来”系列论坛第六期在中欧上海校区成功举办。论坛邀请中国当代杰出陶瓷艺术家、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陶瓷艺术委员会主任白明教授,围绕“中国之美”这一话题展开了深刻且富有启迪性的探讨与分享。中欧国际工商学院院长、管理学教授、横店集团管理学教席教授汪泓和企业家校友代表等200余人出席本场论坛。论坛由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党委书记马磊担任主持。
活动现场
汪泓院长在致辞中深情回顾了中欧建院三十周年的辉煌岁月,并强调了学院在培养商业领袖、助力经济社会发展方面所做出的贡献。她表示,作为一所商学院,中欧兼有中国深度和全球广度,同时也有人文温度,持续将多种艺术引进校园和课堂,让更多中欧人走进艺术的世界,感受艺术经典,提升艺术修养,增强人文情怀。深入理解陶瓷之美、中国之美,从深厚的文化底蕴中汲取灵感,激发内在的创造力与感知力,对于每一位追求创新、渴望在商业浪潮中乘风破浪的个体而言,对每一位具有“认真 创新 追求卓越”精神的中欧人而言,都是不可或缺的。
![无](/sites/portal.prod1.dpmgr.ceibs.edu/files/inline-images/2cfebc82-32f0-4553-9bdc-84cbac394bfb.jpg)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院长汪泓作开场致辞
白明教授以“中国之美”为题发表了演讲。他首先从宇宙的旋转与陶瓷造型的相似性谈起,通过展示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拍摄的天体照片,巧妙地将宇宙的奥秘与陶瓷艺术的起源相联系,揭示了自然界中旋转力量的普遍性及其对艺术创作的影响。
随后,白明教授详细解析了陶瓷艺术从生活工具向审美艺术的演变过程。通过展示从5000年前的黑陶到宋代的建阳窑瓷器,再到现代的钧窑作品等一系列陶瓷精品,白明教授生动阐述了陶瓷艺术在不同历史时期的风格特点和文化内涵。他特别强调了古代陶瓷作品中的装饰语言、造型特点以及它们所承载的文化意义,引导听众从多个角度欣赏和理解这些艺术作品。
白明教授讲述“中国之美”
白明教授还结合自身的创作经历,分享了对陶瓷艺术创作的独特见解。他认为,陶瓷艺术不仅仅是技艺的传承,更是艺术家对时代、对生活、对自然的深刻感悟和表达。白明教授表示:“艺术家总是在思考,陶瓷到底还能干什么?它未必是实用的,但一定是要有灵魂的。”正是这种对艺术的执着追求和不断创新,使得陶瓷艺术得以跨越时空,历久弥新。
此外,白明教授还深入探讨了审美感受力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他指出,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人们往往被快节奏的生活所裹挟,忽略了内心的感受和审美的追求。而陶瓷艺术作为一种传统艺术形式,能够引导人们回归内心,感受生活的美好。他鼓励在场嘉宾多走进博物馆和艺术馆,亲身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他说:“博物馆是人类文明的宝库,里面珍藏着无数璀璨的艺术瑰宝。只有亲眼看到、亲手触摸到这些作品,才能真正感受到其中的美感和文化内涵。”
![无](/sites/portal.prod1.dpmgr.ceibs.edu/files/inline-images/%E6%94%B9WDD6726.jpg)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党委书记马磊担任开场主持
白明教授长期关注中国陶瓷艺术传统与当代的关系,强调透过西方现代发展和中国传统生活方式、哲学观和美学观的结合,全方位把握中国陶瓷的东方精神。自1996年起,他在国内外成功举办个人展览20余场,并参与数十次重要联展,近年来在法国多次举办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个人展览。他的作品多次在国际重要会议如APEC会议、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G20峰会上展出。2024年,他为巴黎奥运会设计创作特许商品《凯旋尊》,成为连接东西方文化的桥梁,展现了中华文化的独特韵味与深厚底蕴。
敬赠礼物
论坛最后,汪泓院长和马磊书记代表学院向白明教授敬赠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