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里•马达沙西:深度解析全球合作困局与破局之道
2025年3月26日,中欧国际工商学院FMBA课程部主办的F-Dialogue在中欧陆家嘴国际金融研究院举行。活动以“当今全球合作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为主题,邀请前联合国纽约总部高级经济学家、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创意与可持续发展咨询委员会委员、华南理工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荣誉教授、山东艺术学院客座教授梅里·马达沙西(Mehri Madarshahi)教授进行主题演讲。马达沙西教授还与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前副总干事汉斯·道维勒(Hans d'Orville)先生及FMBA2015级校友赵雅迪展开深度对话,吸引近百名金融界人士、学者及学生参与。
梅里·马达沙西曾在纽约担任联合国高级经济学家,同时她还担任其他重要职位,包括非洲发展顾问,联合国改革咨询委员会成员,以及塑造全球经济和社会发展议程的贡献者。作为几个与文化外交和可持续发展相关的国际倡议的创始人,她还与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UNESCO)、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联合国人类住区规划署(UN-HABITAT)、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欧洲核研究委员会(CERN)以及美国和中国的几所大学合作。

梅里·马达沙西教授演讲
梅里·马达沙西教授在主题演讲中,以二战后的国际秩序框架为起点,系统剖析了当前全球合作面临的深层挑战。她指出,美国主导的多边体系正因单边主义回潮加速瓦解——从特朗普政府退出《巴黎协定》到拜登对华技术封锁,美国外交政策转向“经济民族主义”,导致联合国安理会、WTO等多边机制陷入困境。地缘政治的紧张局势和贸易冲突重塑了全球格局,国际合作未来仍然不明确。多边主义曾经是全球治理的基石,如今它面临巨大的压力。不断受到重新解释、修订和重新谈判的影响。
针对中国角色,她分析称,中国正在通过“一带一路”、亚投行及区域自贸协定等方式重塑全球经济格局,但中美战略竞争使技术、贸易和军事领域的分歧不断扩大。她特别提到半导体、AI和太空技术的争夺已升级为“新冷战式对抗”,美国对华芯片出口限制反向推动中国加速自主创新,而金砖国家也正在尝试以数字货币和人民币结算推动“去美元化”。然而,这一进程因美国关税威胁和制裁风险而面临着不确定性。
在气候议题上,马达沙西教授直言全球合作严重倒退:“美国退出《巴黎协定》导致气候资金缺口扩大,发展中国家绿色转型与债务危机矛盾加剧,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正偏离轨道”。她以乌克兰冲突和巴以问题为例,警示军事化竞争正在吞噬国际合作空间,“若大国继续将地缘利益置于人类共同挑战之上,多边主义将名存实亡”。

FMBA校友赵雅迪(左)汉斯·道维勒(中)梅里·马达沙西(右)进行圆桌讨论
在赵雅迪校友主持的圆桌对话环节,三位嘉宾围绕全球治理痛点展开热烈讨论,对于AI发展、多边主义和俄乌冲突进行了深度分析。
马达沙西教授强调,AI技术爆发式发展亟需跨国伦理框架,欧盟《人工智能法案》虽为监管树立标杆,但美国滞后和企业主导规则恐加剧算法歧视与军事化风险。道维勒先生补充称,教科文组织正推动AI伦理指南落地,但发展中国家技术公平性问题未解。
道维勒先生指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等机构因资金短缺和成员国分歧濒临失效,“若美国持续‘退群’,全球治理或退回丛林法则”。马达沙西教授则认为新兴经济体展现出来替代路径,例如:金砖国家扩员至沙特、埃及等国,区域合作组织通过基建投资和本币结算削弱美元霸权,“没有霸权的世界依然可以运转”。
活动尾声,马达沙西教授呼吁将气候合作与数字经济作为重建信任的突破口,道维勒先生则强调“文化互动比政治宣言更易打破坚冰”。 FMBA也期待更多金融人和企业家通过FMBA的学习加深全球视野和国际格局,助力金融领袖在技术革命与秩序重构中探寻新的企业发展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