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生命——中欧北京合聚课堂推出20周年特别策划
自2005年起,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北京校区开办系统的通识教育平台——合聚课堂,数千中欧校友参与其中,与母校建立了持久的“文化关系”。在合聚课堂迎来20周年之际,北京校区特别策划“回归生命”系列,引导大家直面前所未有的老龄化趋势和科技革命冲击,探索与自己切身相关的生命课题,增长理解和管理生命的智慧。

“回归生命”系列自2025年4月-6月持续开展,分为两大篇章、四个模块:一方面以医学人文为引,北大医学人文教授王一方担任学术指导,邀请到知名人文学者钱理群、经济学家朱玲、医学史专家张大庆、疼痛专家路桂军、安宁疗护专家宋安、系统国医传承人牛志刚、生命教育探索者陆晓娅、生命课题传播者敬一丹等9位嘉宾出席,从医学人文与生命观、老龄化与照护等角度展开分享,并将走进泰康之家·燕园实地探访。
另一方面以生命科学为擎,与太安私塾、生命通识学院创始人梁冬校友(中欧EMBA2007)联合策划,共同探究AI时代生命进化的方向,邀请到来自华为、华大集团、百川智能、脑虎科技共四家知名企业的高管或CEO,从健康管理、基因产研、医疗大模型、脑机接口等角度,共同解读生命密码,探究AI时代生命进化的方向。
4月13日,第一模块移师中欧深圳校区开展,以“健康管理与生命进化的可能”为主题,华为终端运动健康业务发展副总裁姜婷、华大集团CEO进行尹烨主题分享,梁冬校友主持对话,吸引了90位来自全国各地的中欧校友和太安私塾同学共同参与。

中欧北京校区活动部负责人谈磊在开课时表示,以“合大家智慧,聚万方心力”为宗旨的合聚课堂开设20年来,70多位学者专家带来了九十讲的课程内容,参与人次超过16000,成为了中欧学习平台上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梁冬校友在主持中表示:“今天是一个人与数据、人与科技、人与人之间重新再组合的时代,生命科学正在进入一个新的临界点——一个超越现代医学与传统医学、用数据重新打通的节点上。在大数据的视角下,我们可以看见哪些生命的新的真相,又会涌现出哪些对生命的新观察?这是 ‘回归生命’系列生命科学篇希望探讨的。”

华为终端运动健康业务发展副总裁姜婷以“健康管理的智能化革命”为主题,介绍了当前国家政策层面对健康的关注和强调,以及华为在健康领域的战略布局,并指出可穿戴终端对于健康管理的重要性——它作为“日常健康数据档案”,将与“数智医院”形成交互,以长程监测、早期预防、科学管理,成为全周期健康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例如典型的智能健康手表,作为一个集合硬件设备、算法技术、平台势能共同组合的系统工程,以“读懂每一次心跳”为目标,使用光学、体温、麦克风、加速、气压等各类传感器,以数据融合实现一键检测十余项基础指标。设备虽小,却可以通过开放其算法和平台,嫁接起跨界合作的健康生态。

华大集团CEO尹烨以“奇点将至:硅基涌现智能,碳基接近永生”为主题,分享了AI驱动制药革新和生命数字化工具的发展。他认为,当前正在发生AI驱动的新的范式转移,生命科学和计算科学、人工智能的结合,更多的人将迎来“百岁人生”。这对于企业来说,将面临巨大的时代机遇,需要创新的勇气和决心、跨领域的知识和技能、高效的团队协作,而预算并非关键的掣肘因素。对于个体来说,则要愈发重视生命健康的管理,尤其是对于肠道疾病、营养代谢、睡眠情绪等方面的关注,并积极地进行锻炼和终身学习,保持忙碌、多交挚友、做好财富管理。


在两场嘉宾对话中,梁冬分别与姜婷、尹烨探讨了数据驱动的健康管理解决方案、“科技战”对民营企业带来的影响、技术变革与人类的影响等等热点话题,他的精彩主持和嘉宾碰撞出了强烈的火花,也为同学们打开了更宽的视野。在对话中,尹烨提到,民营不仅仅是经济发展的主体,也是耐心资本和边缘创新的主体,当前国家不断扩大制度型开放,民营企业要有决心和意志,代表中国到全球硬核科技的战场上“掰手腕”,这样的论述也给现场同学打了一剂“强心针”。
5月10日,“回归生命”系列第二模块“医学人文视角下的生命母题”也已开启报名,后续各模块也将在中欧PLUS小程序发布报名通知,敬请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