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届中欧总经理北京年度论坛聚焦“双碳” 展望绿色产业投融资发展机会
12月19日,第三届中欧总经理北京年度论坛在中欧北京校区举行,国家气候战略中心战略规划部主任、研究员柴麒敏进行了主题演讲“全球碳中和进程下,重点产业转型和气候投融资政策展望”,系统地阐述了“双碳”愿景、碳中和进展及典型案例、重点领域和行业行动部署、碳市场及产业投融资发展机会的政策展望,并对企业推动碳达峰、碳中和提出具体建议和意见。
柴麒敏表示,贯彻碳达峰、碳中和政策,大家既不能过左、也不能过右,要不偏不倚地执行政策。实现“碳中和”一定要长期主义,才能够充分挖掘和利用政策红利。最近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是回到基本面,更好地来平衡发展和减排之间的关系。
关于如何推动“碳达峰”“碳中和”,柴麒敏向中欧企业家校友提出三点建议:第一,“碳达峰”、“碳中和”已经成为国际产业竞争的新赛道,期望大家有布局和抢占赛道的意识;第二,提高“双碳”方面的能力建设会对企业经营带来压力,因此无论是国际贸易方面,还是融资方面,都要运用创新手段实现进步;第三,科技创新是王道,新型电力系统、氢能、冶金、化工、零碳装备制造、碳移除和资源化利用等行业,未来有非常大的投资机会和发展潜力。
中欧高管教育课程部主任李剑青代表学校致开场欢迎词辞,并对参加论坛的总经理课程校友们表示感谢。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和各种干扰,也无法磨灭大家的学习热情,希望大家在论坛中有所收获,帮助大家在不确定中寻找发展机会和机遇。
之后,中欧金融与会计学教授芮萌主持了圆桌论坛,中欧AMP新能源专委会会长徐庭阳(AMP 3班),以案例和数据讲述了“双碳”方面的洞察和实践。
徐庭阳介绍了“双碳”背景下,协鑫一直致力于新能源换电商业模式的创新研究和应用推广的探索。通过新能源汽车市场化推广、换电模式应用推广等实践,创新了商业机会。徐庭阳介绍道:“过去的七八年时间里,我们一直培育和研究换电这一市场。随着国家政策驱动,我们把应用场景基本实现了换电模式全场景覆盖。比如矿卡、重卡,有着高能耗、高频次、高污染等,在交通工具碳排放领域占比相当高。数据显示,我国传统燃油重卡和工程机械保有量1500万台,仅为私家车保有量的1/13,但其燃油消耗量却与2亿私家车年耗油量总和相当。
在智能网联赋能方面,徐庭阳认为,网络和芯片将在未来给予车辆更多的“灵魂”,车辆不再仅仅是钢铁的躯壳,而是整个智能网联的一个“云端”。他通过举例协鑫在西北地区合作的绿色物流大走廊。协鑫在推进换电模式场景中发现,在传统物流体系,单独以电价优势解决用户黏性问题相对单一。需要系统解决终端效率的提升才是“王道”。实现了运输成本的降低、运输效率的提升,大幅提升了用户接受度。初步估算,单车的日运行效率提升20%左右,司机的年收入增长30%左右。
最后,芮萌教授点评道:“实现‘双碳’过程中,真正的王道是市场机制、科技创新,商业上有盈利机会,就是最好的动力。技术配套、市场机制和科技创新配套多管齐下,才能产生有效的解决方案。校友们要抓住这一次的风口,提前布局转型战略,强化企业基础能力建设,提高应对气候政策的风险能力。同时,也要通过建立碳中和创新机制,来加强零碳智能技术产业的转化,给企业带来新的机遇和发展空间。”
关于中欧总经理课程(AMP)
中欧总经理课程(AMP,Advanced Management Programme)创始于2004年,是中欧最具特色的旗舰课程之一,专为高速成长的成功企业的领导人、总经理,以及集团公司事业部的总经理设计,紧密契合企业高层不断升级的学习需求,每年紧跟国内外形势变化,贴合市场需求和反馈,不断推陈出新,对课程进行升级优化。2022年的AMP课程将包括九大模块,涵盖宏观经济、领导力、管理决策、战略思维、市场营销等方面。
了解更多,请点击咨询中欧总经理课程,北京春季班将于2022年5月正式开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