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往开来,求索实践|中欧·华润啤酒2024级“领军人才100”培养项目正式启动
在勇做“啤酒新世界的领导者、白酒新世界的探索者、酒业新世界的先行者”的征程中,持续的企业学习和人才培养一直是华润啤酒不断前行的动力之一。不久前,中欧国际工商学院与华润啤酒共同打造的“领军人才100”项目顺利完成了对2023级学员的培训,学员们满载而归、收获颇丰,带着新知与希望投入到今后的工作中。
12月3日,新一期2024级“领军人才100”项目正式启动,来自华润啤酒各业务条线的50名新学员跟随着学长学姐的脚步,走进中欧国际工商学院上海校区,开启了新一届九个模块的学习旅程。
开学体验:与TOP者同行同学 从业务中来到业务中去
为了让学员们快速了解校园和课程,更好地进入学习状态,中欧国际工商学院企业定制课程顾问、中欧·华润啤酒“领军人才100”项目负责人于琪首先向学员们介绍了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的历史与发展,以及本次课程的授课和运营团队。
“我们的使命是培养兼具中国深度和全球广度、积极承担社会责任的商业领袖。”于琪介绍,刚刚庆祝过30岁生日的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已经成长为全球化时代中国管理知识的创造者、传播者,打造成为亚洲顶尖、全球一流的商学院,也构筑了中国和欧洲乃至世界经济文化交流的平台。
华润啤酒学习与创新中心领导力发展高级专家桂俏俏对2024级“领军人才100”培养项目进行了详细的讲解。她表示,2025年是华润啤酒“3+3+3”战略的决胜之年、华润酒业“3+3”战略第一个三年的收官之年,更是公司即将开启“十五五”规划的启动年,面向年轻高管群体开展的“领军人才100”项目旨在助力学员成长、推动业务增长,希望各位学员珍惜宝贵学习机会。本次培训不仅有宏观讲授,也有微观指导,兼顾理论与实践,将从认知、思维、知识、实操等全方面提升学员企业经营与管理能力,为华润啤酒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开学典礼上,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市场营销学教授、宝钢市场营销学教席教授、副教务长王高首先致辞,代表中欧对在座的50位学员表示了欢迎。
“华润啤酒的团队是一支高效、协作、富有创新精神的队伍。能够支持华润啤酒的人才发展工作,我们感到十分自豪。”王高表示,“希望让学习真正融入到华润啤酒的战略落地和业务发展中,产生实际的指导意义。”
王高强调,希望学员们能够在学习中与老师、同学们产生心与心的交流。“中欧的课程是最注重互动性的,互动就是中欧的学习方法。”商业问题是没有标准答案的,他希望学员们在中欧的课堂上多倾听、多表达、多探讨、多交流,每个人集思广益才能不断完善解决问题的路径。
华润啤酒党委副书记、华润啤酒(控股)有限公司副总裁徐麟指出,作为中国啤酒的领军企业,华润啤酒始终在观察世界、分析世界,在世界中找到发展的趋势和方向。在缩量时代,如何继续保持行业领军地位,是每一个学员要思考的问题。
徐麟还结合干部教育的下一时期重点工作,基于华润啤酒党委书记侯孝海关于“反思与解放”的重要论述表达了学习感悟。“反思的前提是继承。”徐麟表示,华润啤酒的各级干部要传承好华润的红色基因,坚定地落实国有企业领导人员20字标准——对党忠诚、勇于创新、治企有方、兴企有为、清正廉洁,不断提升干部的综合能力、管理水平。
作为2022级“领军人才100”培养项目的学长,华润啤酒学习与创新中心主任焦聪聪向本届学员发表“学长寄语”,向大家分享了自己的学习经验与心得体会。他认为,思维的转变至关重要。期待学员们向教授学习、向同学学习、在实践中学习,坚持“从业务中来,到业务中去”理念,不断提升自身商业洞察力与业务逻辑力,在做好业务管理的同时,努力成为更优秀的经营管理人才。
高层寄语:担负着培养企业家的重任 更需具备战略大局思维的领军人才
12月3日下午,华润啤酒(控股)有限公司董事会主席侯孝海对全体2024级“领军人才100”项目的学员们进行开学寄语。“当我们的业务、组织发展到一定阶段时,一定要在企业内部培养‘企业家’,持续打造华润啤酒的高质量人才供应链。”面对50位年轻的公司干部,侯孝海语重心长地说道。
立足国家新时代、经济新周期、啤白新世界,侯孝海指示大家要摒弃“老大陷阱”和“路径依赖”的惯性思维,“领军人才100”就是要培养一批有业绩、有能力、有经验、有上进心的年轻干部,通过在商学院学习以及具体业务与管理实践后,最终成长为担负华润啤酒未来发展的中坚力量。
侯孝海还对学员们表达了三点期望:第一,成为持续学习者。“把自己变成一个喜欢学习、善于学习的人、习惯学习的人。”第二,成为勇于实践者。“把理论和实践结合在一起,让学习指导业务,并在实践中提升自己的理论水平。”第三,成为团队领导者。“个人强是强,众人强才更强。”
侯孝海的致辞让学员们倍感振奋。大家定会努力完成每一项课程任务,珍惜在中欧学习的宝贵机会,获取知识、善于实践、创造业绩,争做快消品行业的领军人才。
在开学拓展中,学员们体验了“乐高认真玩”(LEGO® SERIOUS PLAY®)的学习方式,动手搭建乐高模型,以积木为隐喻,不仅增进团队协作力,还促进学员们反思,明确自己在团队中的价值和意义。通过这样一次手脑并用的创新实践,学员们大受裨益,大家纷纷表示:“没想到看似简单的积木却蕴含着深刻的商业、组织思维。”“以小见大、寓教于乐,通过协作搭建积木,让我们在欢声笑语中迸发出智慧的火花,认识到团队的力量,并学会利用想象力解决最复杂商业问题。”
课程启发:以不同视角解读宏观经济
12月4日,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经济学教授、桑坦德经济学教席教授、副教务长、EMBA课程主任朱天为学员们带来了《中国宏观经济:全球视野看中国经济增长》课程,他以全新的视角解读中国经济,为学员们带来了深刻启发。
朱天以严谨的逻辑和详实的数据,帮助学员建立了分析宏观经济的框架,引导学员以全球比较的视角、长期的视角来看中国经济增长。“长期来看,经济增长是个生产—供给问题,而不是需求问题。”在朱天看来,决定国民经济长期增长的直接动力:第一是物质资本的积累,即投资;第二是人力资本的积累,即教育;第三是技术进步。朱天说:“这才是中国经济增长真正的‘三驾马车’。” 他还鼓励学员们建立宏观思维,在纷繁复杂的经济形势中找到自身工作业务的突破口。
学员们在中欧上海校区学习之际,正值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建院30周年办学成果展展出之时。办学成果展是对中欧“砥砺奋进三十载”的回顾与总结,也是对中欧“臻于至善启未来”的美好展望。诞生于1994年的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是改革开放精神的体现,更是中国与欧洲精诚合作的结晶。30年来,中欧始终与时偕行,在中国经济的腾飞中成长,在中国与世界的互动中发展,已搭建起连接中国与世界的坚实桥梁。在展览志愿者的讲解下,学员们进一步了解了中欧创建、发展、壮大的每一步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