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到股东和社会共赢
2019年3月3日,中欧MBA社会责任与影响力俱乐部和中欧MBA投资与金融俱乐部联合举办了以“股权投资与可持续发展投资战略”为主题的中欧MBA年度可持续发展论坛”,论坛围绕“什么是可持续发展和社会责任”,“如何做到股东和社会共赢”,以及“中国可持续发展和社会责任的现状和未来”三个主题展开讨论。每个主题由演讲嘉宾从自己切身的经验出发,分享了他们各自行业内的企业创新和社会责任,并与观众进行圆桌互动问答,进一步探讨可持续发展。本次论坛活动为MBA同学、校友、其他院校同学及社会大众提供了一个相互学习和交流的平台,让大家对社会责任有了更多的思考和启发,共同关注企业社会责任如何促进中国的可持续发展。
中欧MBA可持续发展论坛合影
首先,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特邀教授Elena Loutskina为活动开场致辞。Loutskina教授是波士顿大学的金融博士,现任弗吉尼亚大学金融教授,有着丰富的金融、投资和银行经验。Loutskina教授从学术研究的角度解释了什么是影响力投资。影响力投资是指在投资过程中不仅考察财务收益,也考察投资项目的社会和环境因素,包括产品和服务所产生的影响,可以投资到公司、组织和基金,产生可衡量的社会和环境影响以及经济回报的一种投资方式。被投资的社会企业透过商业运作,获取利润并用以回馈社会,将所得盈余用于扶助弱势社群、促进社区发展及社会企业本身的投资。这些企业重视社会价值,多于对企业盈利的追求,可以说是一种义利并举、公益与商业相融合的投资。Loutskina教授还结合美国的投资数据分析,向我们介绍了影响力投资的机构,投资优势和面对的挑战,让大家看到在生活中存在着很多尚未解决的社会问题是可以被改变的。
Elena Loutskina教授为活动做开场致辞
主题一:什么是可持续发展和社会责任
第一位主题演讲嘉宾是影响力工厂(Impact Hub)上海联合创始人吕秀娟女士。吕女士介绍了在影响力投资的历史进程中的几大公众事件,这些事件引发了公众对社会责任发展的关注,并对产业产生了重大影响,从而对公司管理带来了改变。Impact Hub Shanghai作为中国大陆第一个影响力工厂,以环境保护、教育创新、可持续消费和基层健康这四个目标,不断发掘可持续发展蕴含的新商机,构建城市的创新中心,形成良好的生态运作系统,服务以社会目标为使命的创业者。吕女士也表达了自己创办影响力工厂的愿景,希望通过Impact Hub Shanghai的建立,连接不同社区的人,连接国际的社会创新者,与中国的创变者一起发起并创造更多社会创新项目,影响更多人去关注公共、社会和环境问题,从而对社会产生积极的影响。圆桌讨论环节,影响力工厂项目孵化的两位创始人也为大家带来了精彩的介绍。
PET的创始人赵文静女士介绍,他们为企业和个人提供以回收塑料瓶为原料的产品,包括包装、服装、丝巾、玩偶等等,期望通过提高后端产品附加值,使得更多价值可以回馈到产业链的前段——回收端,形成PET塑料的闭环产业链,从根本解决塑料污染问题。另一位是OIAM创始人李英姿女士,她创办这家可持续时尚O2O交易平台,专注于“二手大牌寄售交易”、“闲置及库存时尚品再设计改造”,号召消费者在享受时尚的同时,减少时尚生产和过度消费对环境的伤害,从而推进时尚品重复利用的各种可能性,建立全民可持续时尚的消费观。
嘉宾们展示了他们各自的产品,与现场观众一起讨论了公司项目的资金来源、成本控制和盈利点等企业家需要考虑的问题,并鼓励大家能从“关注”变为“行动”,逐渐扩大影响力,从社群沟通到项目孵化,最后真正解决社会问题。
主题二:如何做到股东和社会共赢
第二位主题演讲的嘉宾是小村资本的合伙人梅晨斐先生。梅先生以美剧《亿万》(Billions)的故事展开,带领大家探究美国责任投资的发展。从对冲基金投资到家族办公室管理,再发展到公益创投基金,这是美国资本市场对可持续发展和影响力投资的变化。而在国内,小村资本作为一家民营投资机构的发展也是顺应着这个趋势的,从家族办公室到被动投资到主动投资,再开始慢慢关注影响力投资。虽然从纯财务角度,一些被投项目并不能带来巨大的收益,但越来越多的投资人不仅仅只是为了追求财富,而是一边创造财富一边参与到可持续发展的社会责任中。
在圆桌讨论环节,梅先生与两位创业者及在场听众进一步讨论了股东利益和社会共赢等话题。
圆桌讨论“如何做到股东和社会共赢”,从左至右陈之瓅(MBA2020),梅晨斐(小村资本合伙人),赵驿(合恩急救创始人兼CEO), 于林(一英里科技创始人兼CEO)
一位是合恩急救、合恩公益的创始人兼CEO赵驿先生。合恩是一家专注于提升院前心脏骤停生存率的社会企业,致力于探索和健全针对院前心脏骤停患者急救的技术和系统,使之服务于更广大的人群,从而有效提升心脏骤停的生存率。赵驿提出作为一个社会企业的特殊性,它的思考商业模式和盈利点。为社会提供急救相关服务的受益人具备不确定性,甚至是每一个人。商业模式应当是一个全民共建的模式,大到企业小到个人都可能成为付费人员。
另一位是一英里科技的创始人兼CEO于林先生。一英里是一家专注于城市移动出行的创新型公司。于先生介绍了作为一家既提供产品又提供服务的出行公司的社会价值,并和观众共同探讨了投资者和创业者如何衡量财务回报和社会责任。于林认为,从长期来看,一个成功的创业企业一定具备了社会价值,那就承担了社会责任。投资者和创业者都有一个共同的可持续发展目标。
主题三:中国可持续发展和社会责任的现状和未来
第三位演讲嘉宾是来自爱泊车(AIpark)的投融资总监宋沛辰先生。宋沛辰分享了城市应用案例,帮助大家了解目前国内的企业如何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运营平台”让AI高位图像识别技术商用落地与城市的智慧停车管理场景,帮助政府解决城市管理中“停车难、停车乱”等问题,提高停车资源的利用率,为全球城市静态交通治理及大众出行提供智慧解决方案。
在圆桌问答环节,中美绿色基金投资副总裁廖定邦先生也从股权投资的视角分析如何去发掘一个具备社会责任的创新公司,寻找代表中国未来经济发展的、具有市场竞争力的细分产业和商业模式,让它们能发展成为中国经济新常态下的标杆企业,支持中国的绿色发展。嘉宾和观众一起交流了对财务模式可持续和业务可持续的相互作用和影响的看法。
Nikolaj Moesgaard是中欧GEMBA15校友和INSEAD学者,同时也是一位具有全球环境管理专业知识和多元文化网络的企业家。Nikolaj在闭幕致辞中,向大家介绍了一个以全球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建立的创新机构UNLEASH,再一次强调投资者和创业企业能在不断学习、创新和发展的过程中贡献社会责任,也希望青年人能致力于中国的可持续发展。
Nikolaj Moesgaard校友(GEMBA2015)做论坛闭幕致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