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观新闻:德维尔潘教授(法国前总理)这样评价“一带一路”倡议
“一带一路”倡议是经济上,也是文化上的纽带,把许多国家联系到一起,使这些国家有了共同的目标。
近日,法国前总理多米尼克·德维尔潘以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特聘教授的身份参加了该学院在上海举办的2019年全球化论坛,并回答了现场各界人士关于中欧关系的提问。
德维尔潘提到,全球化是大势所趋,当前的国际形势比较复杂,越是在这种时候,国家和企业越要发挥想象力,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他把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作为正面例子介绍:“‘一带一路’倡议让中国收获了更多朋友,因为大家看到,中国确实在帮助其他国家实现经济增长。‘一带一路'倡议是经济上,也是文化上的纽带,把许多国家联系到一起,使这些国家有了共同的目标。”他补充说道:“美国也应该借鉴这种思路。墨西哥还有南美一些国家的基础设施比较糟糕,美国完全可以推出一个大项目,帮助这些国家实现发展,这样移民就会留在自己的国家工作。我觉得这才是更好的解决问题的办法,对抗不能解决根本问题。所以处理问题一定要有想象力,让人们有新的理由团结在一起,这一点,国家层面能做到,企业也能做到。”
谈及中欧关系,德维尔潘认为,欧洲对目前世界的形势很害怕,因为特朗普的出现,不确定性因素越来越多。实际上,中国正在国际上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也开始不断地发出自己的声音。目前来说,中国展示出来的形象是非常正面的,如果中国想要争取欧洲的支持,应该保持当前的战略,不断加强自己是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并且是维护世界和平,积极推动改革的这样一种形象。
在这位法国人看来,互信的基础是相互了解。中国现在越来越开放和透明,让更多的西方人能够了解中国,这些都是非常好的趋势。不过,目前只是一个良好的开端,要增进中欧双方的互信,各方还有很多工作要做。他举了一个企业层面的例子,现在很多中国企业到法国去,介绍自己就是给一张名片,虽然名片上可能有公司网址,但网站上连公司背景、资产负债等信息都没有。“中国企业应该有让对方了解你的意识,在全球化过程中,与其他国家的企业合作你必须了解和尊重对方的文化。你的企业信息不透明,他们就无法去了解,可能就会觉得这样的企业不值得去交往。”
要拉近中欧双方的距离,增强中国的软实力非常重要。“二十世纪,美国在构建软实力上投入了很多,你可以看到世界上很多人都喝可口可乐,都看好莱坞的电影。这样的结果就是大家都熟悉美国文化,熟悉美国人的生活方式。但对部分西方人来说,中国还是一个比较陌生的国度,所以中国需要更加重视软实力的构建。”德维尔潘说,“软实力可以让你被别人接受、喜爱、支持,它可以是时尚、旅游方面的东西,也可以是好的想法,或者生活方式、健康、体育等。在法国,我们有卢浮宫、蒙娜丽莎、珠宝等,大家都知道法国文化是怎么回事。中国也有很多让全世界喜欢的理由,比如美食、戏剧等,但我们必须帮助别人去认识这一点。如果中国愿意在未来投入更多打造软实力,那熟悉中国文化的好朋友一定也会越来越多。”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王力
栏目主编:徐蒙
文字编辑:王力
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编辑:雍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