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帕克•杰恩:中国应该如何应对老龄化以及其中蕴含的商机?
人类社会正处于一个前所未有的节点:历史上第一次65岁以上的人口已经超过了5岁以下的人口。到2030年,全球65岁以上的人口将突破10亿,80岁以上的人口将超过2亿。中国的老龄化问题同样严重,预计到2050年,老年人口规模将达到4.5亿,给经济、财政、社会活力带来严峻挑战。2022年8月,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宣布成立中欧社会保障与养老金融研究院。研究院将基于“中国深度、全球广度”战略定位,围绕社会保障、养老金融研究领域,开展学术理论与公共政策研究。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荣誉退休院长、中欧社会保障与养老金融研究院学术委员会联席主席迪帕克·杰恩(Dipak C. Jain)接受《商业周刊/中文版》采访,谈论了中国应该如何应对老龄化、以及其中蕴含的商机等。“每一个社会问题的背后都孕育着机会。”迪帕克提出,“公司和政府都要考虑,现在的人口结构、工作方式已经发生了变化,我们需要思考未来的工作会是什么样子。”他这样表示。 ——撰文 李好 编辑 范荣靖
您对中国应对老龄化有何建议?在应对老龄化的众多举措中,什么是最急迫的?
你的问题让我想起自己1998年在香港科技大学教授的一个联合EMBA项目,当时我的学生平均年龄是37岁,现在24年过去了,他们的平均年龄已经达到61岁。按照对老龄人口的定义,他们已经是老年人了。但他们仍然非常健康,也非常富有。我给他们的建议是不要停止学习。所以,我认为社会也应该为老年人口提供终身学习的服务。
其次,人们的寿命不断提高,但高寿的同时,老年人也应该过得非常幸福。因此我认为应该加强医疗护理能力,建立完善的养老体系和医疗健康保险制度,让老年人的生活既长寿又有质量。实、完整,比纸质报告更有效。
从商业的角度,老龄化意味着什么机会?
我相信,更加优质的养老体系和医疗健康保险不仅仅是政府的职责,社会也应该出手相助。在美国有很多老年护理中心,不仅照顾老人,也为老年人安排丰富的生活。这些养老护理中心不属于政府,而是由私人投资。这是一门生意,也是一种服务,是为了社会公共利益而服务。
伴随着老龄化的另一个问题是中国在老龄人口急剧上升的同时,年轻人也越来越不愿意生孩子。您怎么看这个问题?
这是值得探讨的问题。如果人们不愿生孩子的话,那么未来劳动力人口就会下降,最终将影响经济发展。对于劳动力人群来说,他们面临两方面的压力,一方面是工作本身给他们带来的压力,另一方面他们还面临照顾父母、祖父母的压力。
关于如何设计未来的工作机制,这也是中欧社会保障与养老金融研究院要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我的观察是,很多年轻人不愿意生孩子,是因为他们担心生了孩子以后,职业生涯会受到影响。
可以借鉴的是法国政府的政策:给生孩子的女性提供6个月的产假,6个月期间有全额工资,公司仍会为她保留职位,一个生了孩子的母亲在心理上就会觉得很安全。法国政府对于那些生育多胎的夫妇也会给予定向补贴。
我们必须看到,很多人是有职业上的追求的,公司和政府不能让年轻人因为生孩子而牺牲了职业生涯和职业机会。
关于劳动力人口的效率问题也很值得讨论。年轻人面临着巨大压力,使他们不愿抚养小孩。我认为,随着技术的进步,工作时间是可以调整的。公司和政府需要明白我们现在的人口结构、工作方式都发生了变化,我们要思索的是工作的未来会是什么样子,我们未来的劳动力人口又将是一个怎样的人群。
新冠疫情其实教会了我们很多,譬如类似于Zoom这样的平台,其实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机会,我们不一定去办公室,也能够很好的完成工作。每天通勤上下班是一个成本很高的事情,我觉得未来需要考虑如何设计弹性工作机制。
关于老龄化难题,您认为还存在什么被大多数人忽视的问题?
我觉得很多人一提到老年人,就觉得他们是需要被照顾的。我们应该把他们看成资源,而不是负担。当前很多人忽略了对老年人的尊重。他们曾在工作岗位上做出巨大贡献,是值得我们尊重的,我们需要营造一种尊重老年人的文化。
尽管老龄化问题看似艰难,但每一个社会问题的背后都孕育着机会。我们应该不断地努力,通过在线学习和技术创新把我们生活的世界变成一个更美好、更和平、更安全的世界。
来源 | 彭博商业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