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欧国际工商学院院长汪泓:挖掘更多“洛阳标杆”走向全球
嘉宾简介:汪泓,中欧国际工商学院院长、管理学教授,曾任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校长、上海市宝山区区长、区委书记,长期担任教育部高等学校工商管理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兼任上海市管理科学学会理事长、上海国际邮轮经济研究中心主任等职务,曾荣获全球“邮轮发展杰出贡献奖”,系亚太地区唯一获此殊荣的邮轮行业领军人物。
11日,由洛阳市政府、中欧国际工商学院主办的2024第九届中欧思创会·洛阳“智造引领 赋能转型”论坛活动在洛成功举办。活动期间,中欧国际工商学院院长汪泓接受洛报融媒记者专访,畅谈洛阳如何下好智能转型“先手棋”,在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中重振辉煌。
产业兴,则百业兴。在汪泓看来,在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当下,作为全国重点建设的老工业基地,洛阳应积极抢抓风口,以智能化为引领积极实施产业转型升级,加速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着力于“新”。以科技创新驱动制造业转型升级,是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关键内容。汪泓表示,围绕科技创新,洛阳应加大投入,不断提升城市创新能力,在全市进一步构建以创新为主导的发展模式,推动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成果竞相涌现,持续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动能。
聚焦于“数”。数字经济作为一种新型经济形态,已成为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引擎。汪泓认为,结合自身产业优势,洛阳应加快培育一批数字化转型标杆,继续提升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的深度和广度,不断推出具有洛阳特色的数实融合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加速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萌发于“绿”。围绕绿色这一新质生产力自身的鲜明特征,汪泓建议,洛阳应把握当下绿色经济快速发展机遇,围绕推动工业领域大规模设备更新等工作,进一步构建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不断提升当地经济发展的含金量和含绿量。
关键在“人”。高素质人才是新质生产力的持续动力源泉。汪泓表示,要畅通教育、科技、人才的良性循环,完善人才培养、引进、使用、合理流动的工作机制。她建议洛阳应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等合作,不断优化学科设置、人才培养模式,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培养急需人才。
根据规划,以此次论坛活动为崭新开端,后续中欧国际工商学院与洛阳的联动也将极具想象空间。
汪泓表示,作为我国唯一一所由中外政府联合创建的商学院,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将持续发挥自身优势,期待为洛阳经济发展培养更多高级管理人才,通过产学研一体化合作,深度调研和挖掘更多“洛阳标杆”形成案例,向全世界进行推介。同时该学院计划在洛阳积极构建特色实境课堂,力争将更多洛阳重点企业、重点园区、重点发展项目纳入国家经济发展重大板块中进行现场实境教学,进一步叫响“洛阳品牌”,为助力洛阳打造更好的产业链、供应链和发展平台做出积极探索。
来源 | 洛报融媒·掌上洛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