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泓:中国品牌“走出去” ESG议题已是“必答题”
汪泓表示,当前全球ESG相关政策可以观察到三大趋势。一是全球ESG相关政策干预趋势明显,合规监管严格。二是信息披露要求趋于一致。三是ESG传导效应逐步加深。
今年是联合国全球契约组织提出ESG概念20周年,也是中国品牌走出去的重要阶段。对于中国企业来说,“构建ESG生态”已经从最初的一道“附加题”变成了“必答题”。
如何看待全球ESG政策的相关趋势,中国企业“走出去”时,ESG信披面对哪些挑战,如何应对?近日,记者围绕相关问题,采访了中欧国际工商学院院长、管理学教授汪泓。
汪泓表示,当前全球ESG相关政策可以观察到三大趋势。一是全球ESG相关政策干预趋势明显,合规监管严格。“可以看到全球ESG法规数量持续增长,监管机构/国际组织对企业ESG具体议题关注加深 。全球对‘洗绿’的监管也趋严。欧盟最新通过《赋能消费者以实现绿色转型》法令,禁止企业以碳抵消方式实现‘碳中和’产品,不得轻易使用‘碳中和’或‘零碳’标签用于宣传营销 。”
二是信息披露要求趋于一致。2023年6月,国际可持续发展准则理事会(ISSB)正式发布国际财务报告可持续披露准则(IFRS)第1号和第2号,旨在要求企业按照一致的或有特定行业要求的框架报告与可持续性相关的所有事项,并着重报告这些事项如何影响企业的价值,并形成国际统一标准 。目前,香港联交所《气候信息披露指引》,以及上交所、深交所、北交所发布的“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报告指引”均采纳ISSB信披框架。
三是ESG传导效应逐步加深。汪泓表示,伴随欧洲一系列ESG相关政策发布,例如德国供应链尽职调查法案、欧盟零毁林法案、欧盟新电池法案,欧洲国家及客户对进口产品相关的环境、人权等议题关注度提高,全球企业正从客户端推动中国企业自身及供应链ESG管理。
中国企业也正积极融入全球可持续发展潮流,将ESG理念融入企业核心战略与日常运营中。中国上市公司协会数据显示,2023年,2115家公司单独编制并发布2023年可持续发展报告,占比39.7%,比上年增加近300家。
4月12日,北京、上海和深圳三地证券交易所正式发布《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报告指引》。对此,汪泓表示,“指引”的发布对上市公司ESG信息披露释放了积极信号。未来信息披露将更加规范化,有助于推动公司在环境保护、社会责任和公司治理方面的透明度和责任感。可以预见,ESG报告强制披露或将成为一个必然的趋势。
汪泓坦言,整体来看,当前我国上市公司ESG信披还面临多方面挑战,信披质量参差不齐。“对企业而言,收集必要的数据以编制披露报告是具有一定难度的,同时披露也意味着成本的增加。不同国家和地区对于ESG报告的要求也各不相同,导致全球型企业在不同业务领域和业务地区的ESG数据面临标准不一致的问题。此外,标准的多样性对投资者和其他利益相关方的决策也构成了挑战,为具有全球业务的公司带来了额外的复杂性和挑战。”
汪泓建议,企业信披报告应积极向全球权威标准靠拢,强化跨地区合作和沟通,以统一标准,促进全球ESG价值创造的共同进步。此外,企业应在系统、流程、控制和治理方面投入更多努力,利用大数据和AI等技术支持ESG发展,帮助提高数据的质量和真实性。
有些观点认为,企业的盈利性要求与ESG发展理念背离。对此,汪泓表示“我们要理解,披露本身不是目的,目的是希望能将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融入企业的运营当中。这意味着,ESG不仅是对环境和社会产生意义,也对企业自身也能产生积极作用。当下,越来越多的研究也认识到可持续性和财务健康本质上是相互关联的,ESG应被纳入企业的整体商业策略中。除了传统风险管理之外,ESG也被视为增长的机会。”
今年是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成立30周年。建校30年来,中欧国际工商学院一直立足于中国深度和全球广度,以培养兼具中国深度和全球广度、积极承担社会责任的领导者为使命,秉持比成功更高的追求,在教学、案例开发、学术研究等各个环节,持续倡导和推动ESG理念的落地实践。自2017年起,学院已连续7年发布《中欧ESG白皮书》。
汪泓介绍,中欧国际工商学院也在教学过程体系中积极开发ESG相关课程,目前MBA和 GEMBA课程中ESG内容占比已近20%,ESG题材在学院自主开发案例中所占的比例已超过10%。在学科建设领域,ESG已经成为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教授研究的重大方向,在学院的五大学科里,目前累计已经有40个ESG相关的主题。
来源|新华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