芮萌:VUCA时代,“出海”是顺势而为的机会窗口
当前世界正处于充满不确定性的“VUCA时代”(VUCA为易变性、不确定性、复杂性和模糊性的英文缩写),在这一环境下,压力与变革已成为推动企业行动的催化剂,而出海也成为越来越多企业的“必选项”。
在中欧MBA工业品与出海俱乐部年度论坛上,中欧国际工商学院金融与会计学教授、中欧财富管理研究中心主任芮萌对于VUCA时代的出海策略提出自己的观点。
芮萌认为,全球经济格局正经历深刻重塑,在“VUCA时代”,出海已不再是过去意义上的外贸扩展,而是重塑全球价值链、提升经济效能的战略选择。这不仅关乎企业的生存,更是全球经济布局的重大机遇。
芮萌深入分析了全球产业转移与经济周期的演变。他指出,技术与创新始终是推动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而中国在历次全球产业转移中从“世界工厂”逐渐崛起为“全球供应链核心”。
芮萌认为,中国企业的国际化经历了四个阶段。2008年之前是“初步探索期”,主要是国家队出海收购其他国家的矿产为主;全球金融危机以后的“调整期”是第二阶段,发达国家面临金融海啸的冲击给中国企业带来了机会,同时大量产能也需要寻找市场;第三阶段,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中国企业出海进入“腾飞期”;目前,在中美贸易摩擦等新的国际背景下,中企“走出去”进入“深化期”。
当下, 面对产业链重构与地缘政治的多极化局势,中国企业需要以“国内国际双循环”战略为抓手,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实现经济高质量转型。
芮萌认为,当下中国企业出海具有完整的工业体系、庞大的消费市场以及丰富的人才资源等优势,出海不是被迫的“外卷”,也并非“内卷”式的低效竞争,而是顺应国家战略和经济转型的必然选择,通过整合资源和协同发展创造全球经济新价值的重要实践——“出海是顺势而为的机会窗口”。
芮萌还指出,在本轮中国企业“出海”潮中,民营企业成为主力军。它们依靠国内完整的工业体系、强大的消费市场、供应链优势和出海政策优势,以高端制造、数字化创新和供应链协同为核心,展现出显著的“组团效应”。通过技术升级和品牌打造,民营企业不断在全球市场上定义“中国智造”的新地位,为中国企业品牌实现了显著的溢价效应,还在延长产品生命周期、构建全球竞争力方面展现出前所未有的潜力。
芮萌提出,企业出海已经积累出一定可遵循的成功经验,包括采取不同的策略,善用国际人才,前期做好市场调研,充分了解当地文化和法律法规,小步快跑、稳步前进,区域性细分市场,抓好品牌建设等。
同时也有一些需要规避的教训,如路径依赖、忽略政治因素、忽略人才与文化、忽略当地法律法规、缺乏长远战略、没有充足的国际化能力等。
芮萌还强调了中国企业出海中ESG(环境、社会和治理)的重要性。从经济角度而言,企业应平衡效率与公平,追求合理分配;从社会角度看,应倡导共赢文化,实现利己与利他、个体与集体的平衡;从环境角度看,应推动人与自然、当代人与未来的和谐共生。他强调:“在中欧,ESG永远是所有课程的第一课,因为这是中国企业成为全球商业领袖的核心价值观。”
芮萌提出,企业与个人应以积极心态迎接挑战,通过协作与创新在全球市场实现突破。出海需要九大能力建设,包括品牌打造能力、商品力、营销力、服务能力、运营能力、数据能力、财务能力、物流能力、组织能力。
来源 | 国际金融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