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欧知识
-
如何做好数字化?看十年,想三年,做一年2022-05-20近年来,尤其在疫情危机洗礼下,数字经济方兴未艾,数字化转型已成为诸多企业实现破局发展的重要途径。企业如何更好地推进数字化转型?在中欧近期举行的“中欧教授话未来”系列论坛之“数字经济”专场中,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战略学副教授陈威如认为,数字化转型犹如一场需要走十年以上的长征,企业在此过程中难免会有很多困惑,需要做很多规划和准备。企业管理层需要升级战略思维,激发团队热情、树立团队信心,从而齐心合力推动变革… 更多
-
“腰间的肥肉咔咔掉,人鱼线马甲线我想要”,一文详解刘畊宏的沟通秘诀2022-05-18进入刘畊宏直播间,一边是刘畊宏本人蹦蹦跳跳、挥洒自如、碎碎念;另一边是他太太Vivi偶尔动作划水、瘫坐在地、沮丧怨恨、生无可恋……为什么你会爱上刘畊宏的直播间? 更多
-
如何逃出“富不过三代”的魔咒?2022-05-16两个聪明人,不一定能生出更聪明的小孩。奥运冠军的小孩,有多少还能是奥运冠军?球王的儿子还能是球王吗?李嘉诚的儿子没能超过李嘉诚,洛克菲勒的孙子也没能超越老洛克菲勒。 更多
-
什么是礼尚往来的最高境界?2022-05-15送礼这件事,看似稀松平常,难度却极高。在本期“苏氏漫谈”中,中欧国际工商学院会计学荣誉退休教授苏锡嘉对这件“世间难事”展开了一番探讨。所谓宝剑赠英雄,香水送美人,送礼在于看人择物,轻重相宜。怎样才算礼尚往来?怎样才能送出千古美谈?让我们来看看苏教授是如何解读的。 更多
-
高光时刻已经过去,新消费品牌何去何从?| 中国品牌日2022-05-10今天是第六个中国品牌日,我们看到,近些年,中国新消费品牌经历了蓬勃迅猛的发展。完美日记、元气森林、花西子……年轻的新消费品牌爆款频出,赚足了眼球,同时,凭借其颜值、设计和个性化的故事,攫住了年轻人特别是Z世代们的心。那么,所谓Z世代热闹品牌背后的做法,能否撑起符号性的中国品牌?这是否意味着已经出现具有时代性和标志性中国品牌的时间窗口?怎么理解中国新消费品牌的成长可持续性? 更多
-
盛松成:疫情对经济的影响将主要在二季度2022-05-092022年的一季度已经过去,国家统计局上个月发布的数据显示,初步核算,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270178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4.8%。 更多
-
“不服管”的Z世代职场人来了,他们究竟想要什么样的雇主?2022-05-06员工招聘是一个双向选择的过程,雇主经常通过背景调查来淘汰求职资料不实的求职者,而现在,更多年轻求职者也在反过来调查雇主。“反向背调”逐渐在“95后”和“00后”Z世代求职者中流行,他们开始掌握求职主动权。根据咨询公司Enchanting在2021年搜集的数据,91%的年轻求职者会主动调查公司的背景和负面新闻,90%的受访者认为企业口碑会成为影响他们入职决定的首要因素。他们利用自己的互联网知识,通过… 更多
-
压力之下,数字经济能否撑起中国GDP增长?2022-04-282022年已过三分之一。疫情反复,冲击着本就承压的中国经济。疫情防控常态化下,数字经济的作用更加凸显,其能否成为中国经济发展新动能也备受关注。在近日举行的“中欧教授话未来”系列论坛之“数字经济”专场中,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经济学教授、EMBA课程主任朱天认为,数字经济对短期GDP增长的拉动作用有限,但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潜力和速度全球领先,拥有广阔的前景。中国数字经济的发展应主要依靠企业和市场机制,充分利… 更多
-
疫情之下,灵活用工真的是灵丹妙药吗?2022-04-253月份以来,新一轮疫情在中国内地蔓延,各行各业再次遭遇冲击,尤其是主要依赖于人口流动的旅游、餐饮和零售等业态。一切仿佛回到了2020年疫情之下,彼时盒马鲜生电商创新地使用了“共享员工”模式,引发了关于“灵活用工”的热议。 更多
-
小微企业如何挺过“倒春寒”?四大机制可帮助纾困2022-04-20近几个月,新冠疫情反复,犹如一场“倒春寒”。面对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许多企业同时踩下了“急刹车”。而其中,经营规模较小的小微企业,由于资金实力弱,抗风险能力也相对较弱,更难独自抵御因疫情带来的大幅度经营波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