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欧知识
-
冰淇淋卖得越好,犯罪率就越高?厘清这一点,你就掌握了决策的奥秘2021-07-19在过去,企业常常基于碎片化的信息,或过分依赖已有的经验,因而难以做出有竞争力的战略决策。然而,进入数字化时代,我们每天接触与处理的信息更加丰富,却依旧不知该如何厘清其中的内在逻辑。那么,企业在做决策时,究竟是该利用经验还是利用数据呢? 更多
-
对话丁远:双循环格局下,更有必要重申竞争中性2021-07-142018年10月,中国官方首次提出了“竞争中性”原则。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对这一原则予以了明确,“竞争中性”在国内加速推动。日前,中欧副院长兼教务长丁远接受《经济观察报》专访,深入讨论全球化遇阻、跨国公司在中国的发展、中欧的桥梁作用等话题。他表示,在当前的双循环发展格局下,更有必要重申“竞争中性”,这对中国经济和企业的未来有深远影响。 更多
-
释放创新动力,你的障碍在哪里?2021-07-13创新,是个过热的概念,也是很多人孜孜以求的目标。那么,创新究竟是什么?不同的企业在创新上有什么差别?不同职位的员工对于创新有哪些不同的认知?什么才是推动创新的重中之重?搞清楚这些问题,企业也许有更多机会打开创新的大门。 更多
-
C罗该得金靴奖吗?卫冕冠军为何总遭淘汰?好教练总是一将难求?|教授评球2021-07-11四年一届的欧洲足球锦标赛(European Football Championship,简称“欧洲杯”)即将在北京时间7月12日落幕。出人意料的是,卫冕冠军葡萄牙队与世界杯冠军法国队都惨遭淘汰,反倒是多年处于谷底的老牌劲旅意大利队,以及被嘲讽为“三喵军团”的英格兰队会师决赛。 更多
-
从低欲望到躺平,你真的了解当代青年吗?2021-07-09从“11.11”到“6.18”,层出不穷的消费节日伴随着商家不断迭代的营销方式;从奢侈品门店外的大排长龙到社交平台上愈发强烈的炫富倾向……消费成为了一种排解压力和消遣娱乐的方式,甚至是消费者自身社会经济地位的印证 更多
-
疫情后的一年里,中国商业真的恢复了吗?2021-07-062020年新冠疫情在全球蔓延,世界大经济体中只有中国实现了经济正增长。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2021年4月发布的《世界经济展望》,全球范围的经济复苏预计将到来,国际贸易也将回暖。中国由于疫情控制得力,经济复苏较快,但不同行业和企业之间的复苏轨迹不同。复工复产一年之际,复苏之路到底走得如何,需要更深层次地挖掘微观数据才能了解企业处境。 更多
-
不懂创新?渴望数字化?要变的根本是什么? | 短动画2021-06-30在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经济学与决策科学教授方跃看来,创新能力是企业数字化转型成功的必要条件,而想要真正做到创新,企业需完成从信息化到数字化的根本转变。 更多
-
这家入选哈佛案例库的网红米粉店,现在怎么样了? | 独家案例2021-06-30霸蛮米粉,从一家线下网红米粉店,到“餐饮+零售”,全渠道“立体式作战”的米粉品牌商。用张天一的话说,“我们已经穿越了网红店只有2、3年的生命周期”。 更多
-
多数成功企业的倒下,始于“加一勺糖”2021-06-29《道德经》第六十章有句很知名的话:“治大国,若烹小鲜。”这成为了广为推崇和追求的治国理念。其实,企业的管理和发展之道,与“烹小鲜”同样有共通之处。作为中欧最懂“吃”的教授,中欧会计学荣誉退休教授苏锡嘉纵横捭阖,从“加一勺糖坏菜”的典故,引申到企业发展过程中由于盲目“加糖”而最终倒下的案例,令人拍案叫绝之余又自我警醒。 更多
-
一直单身一直爽,什么是单身者的快乐星球?2021-06-09一人吃、一人住、一人游……眼下,中国的单身人口已经超过2亿,而且还在不断增加。他们聚合成一股庞大的消费新势力,催生出新的消费观和新的消费业态。对单身者来说,健身、瑜伽、旅游、养猫……好像总有做不完的事情,不需要去恋爱结婚,也可以把生活过成理想中的样子。那么,这股单身潮产生的深层原因是什么?单身经济到底有怎样的特征?怎样进行商业洞察以抓住单身人士的商机?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市场营销学副教授王雅瑾从生命史…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