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区红线内的中欧湖北校友会
- 这不是赞歌,也不是神话,而是一个又一个发生在湖北疫区红线内的真实故事。
- 这次疫情波及面之广,影响之深,超乎想象。就封城而言,对武汉人的心理冲击极具震撼性,至今感觉还像在做梦一样。
- 身在疫区红线内,有时我们也非常害怕,但在校友总会的号召下,全球各地中欧校友有力出力,有钱出钱,有资源出资源,让我们倍感温暖。
不在核心疫区,你无法感受那种因封城带来的恐惧与不安。
面对疫情,中欧湖北校友会很多校友主动请战,找医疗资源,建物流网络,送防护物资……他们身处最凶险、随时可能被感染的疫区,不躲不退,不屈不挠,至今冲在抗疫第一线。他们是真正的逆行者。
让我们将时间线回溯到一个月前的武汉,一起看看中欧湖北校友在抗击这场注定载入历史的新冠病毒肺炎疫情中付出了哪些鲜为人知的努力,这几十位湖北校友又是如何爱心接力,相互鼓励,将一批又一批医疗防护物资及时送达最需要的医院的?
封城前的错觉
武汉封城,这是新中国以来的头一回。刚开始,大家都不相信,后来确认是真的,整个人都懵了。
潜伏了很多天的新冠病毒肺炎,终于在武汉爆发了。2020年农历春节的前夜,微信朋友圈突然间开始疯狂转发“武汉要封城”的消息。
“说封城肯定是错觉,怎么可能?”和很多武汉人的第一感觉差不多,中欧湖北校友会会长李健(中欧03Dimp/CEO2015级)没有发现疫情有多么严重,“官方在媒体上说这病可控,不传人,请大家放心。”
1月22日下午3时,李健和往年一样,从武汉回到京山老家,准备开始和老人一起过春节。彼时,武汉还未封城。
李健远在北京的姐姐不放心,建议让老人去北京待一段时间,“没事。我跟很多人有一样的错觉,‘不会封城’。”李健说,当时根本就没有把这当作一回事。
和李健略微不同,中欧湖北校友会秘书长杜娟(中欧EMBA2017级)有点紧张。一周前,她收到一海外朋友发来的文章,说武汉可能发生了一种奇怪的流行病,需格外小心。在家庭微信群,杜娟一再叮嘱家人:“这一段时间不要外出,最好都呆在家里。”
而在坊间刚开始流传武汉发生不明疫情的时候,她动议公司提前购买额温枪排查体温,以减少员工潜在风险。与此同时,她开始上网购买口罩,以防不测。“22日下午发现连顺丰都停了,说明情况不妙。”天生敏感的杜娟预感这次疫情可能真的不同寻常,于是,她主动向家人提出要搬到汉口去住。
原来,早在1月12日,杜娟受邀去长沙参加了一个大型会议,之后还跟一些医护朋友有过接触。“如果被感染了,最少有7-14天的潜伏期,为了家人的健康,我必须要搬出去。”杜娟说,那一段时间她正好有点头晕。
搬到汉口后,杜娟每天都发朋友圈,报个平安,“我要让朋友们知道,虽然在武汉,但我没事,还可以消除之前与我见过面的人担心可能被感染的顾虑。”
中欧湖北校友会副会长曹辰(中欧EMBA2009级)后来得知杜娟搬到汉口后,主动提出为她留在汉阳的家人送菜,让杜娟没有后顾之忧。
同样,中欧湖北校友会副会长王丹莉(中欧EMBA2012级)记得,22日深夜,不断刷新的朋友圈信息正在一步一步刷新大家对这次疫情的认知,后来他们发现,不少医院发热门诊门口已经排起了连绵数百米的长队,“这回可能真的出大事了。”
1月23日凌晨2时,武汉正式宣布封城,从当日10时起,全市公交、地铁、轮渡、长途客运暂停运营;机场、火车站离汉通道暂时关闭。
封城后的武汉
有校友说,刚开始大家都不相信会封城,以为是错觉,后来消息一经确认是真的,“当时整个人都是懵的。”
这一回不是错觉,武汉真的要封城了,这是新中国以来的头一回。那一天是农历腊月二十九,第二天就过大年了。
除夕夜的自救
突如其来的疫情带给人的恐惧,从疯狂抢购口罩可管窥一斑。但中欧湖北校友们相互帮助,彼此照顾,一刻没有停止。
1月23日一大早,杜娟的朋友圈蹦出了很多医生朋友的求助信息,急需医用外科口罩和防护服,“都说情况十分危急”。
“医院里到底发生了什么?”“作为生产大国,为什么医疗物资一下子就没有了?”种种不解和疑问在杜娟、王丹莉她们脑海里打转。很快,在武汉各大医院的朋友传来消息,各种咳嗽、感冒、发烧等疑似病患涌进医院,医疗资源遭到挤兑,各超市药店里的口罩几乎不到半天就被抢购一空。
王丹莉有很多朋友在武汉医疗线,信息相对比较多。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同学朋友之间开始自救——调剂口罩。
与此同时,中欧湖北校友会也在第一时间着手统计武汉校友的需求。曹辰说,“从收到的统计表来看,同样也是急需口罩、防护服。”
位于武汉西北方向、百余公里之外的京山市,李健得知市人民医院也出现医疗防护物资短缺,“医院说口罩、防护服什么都没有了”。当天,一位跟李健在同一小区的患病老人因为医院没有床位,无法入院治疗。后来,经过与院方反复沟通,耗了差不多13个小时,老人终于住进了医院。
23日上午,武汉封城。有媒体记者拍到的数张照片显示,武汉街头空荡荡的。杜娟、王丹莉、曹辰、李健和其他十几位湖北校友进行了疫情暴发后的第一次线上办公,商量接下来该怎么办。讨论结果是立即跟中欧校友总会沟通,呼吁校友总会号召各地校友分会来援助武汉,共同抗击疫情。
不约而同,封城的23日晚20:00点,校友总会张峰秘书长给杜娟打来电话,了解武汉当地情势,沟通了湖北分会向总会呼吁求援事宜。随即杜娟就在手机上编写好了呼吁书,因家中电脑正好在重装,于是在理事会寻求家中有电脑的理事支持,副秘书长张茜(中欧CMO2017级)立即响应,并迅速排版后回传。当晚23时,杜娟把呼吁书初稿发给了中欧校友总会张峰秘书长,提议校友总会赶紧动员,“呼吁书上有些措辞还来不及多想。”杜娟说,当时时间太紧,只希望早点动员校友力量,一起来帮帮武汉。
这一建议很快得到了张峰的反馈,他在与总会田明会长紧急磋商后回复,立即启动对武汉的支援。1月24日上午11时,中欧校友总会向全体校友、校友组织和校友企业发出《关于对武汉市医疗物资支援的倡议书》。
除了发呼吁书,王丹莉也在到处打听资源,筹集稀缺的口罩。
24日除夕,也是封城第二天,首批500个口罩到位。王丹莉开始给武汉同济、协和、金银潭等医院送口罩,每家医院差不多有2箱。数量虽少,但这可能是这些一线医院获得的较早的社会捐赠。
杜娟的深圳同学也寄来一箱儿童口罩和一箱成人口罩。除夕夜,杜娟把这些口罩分给了武汉的同学、朋友。她的表妹家住武昌,当时有点感冒,害怕是新冠肺炎,一大家人都非常紧张。除夕晚上9时许,杜娟从汉口赶到武昌给她送口罩。到了约定见面的地方,她隔着很远,相见不能见,妹妹用手机打字告诉杜娟,“姐姐,你就站在那,不要过来,把口罩放下就好了。”走后,姐妹才开始用手机对话。
李健所在公司在海外资源多,他第一时间通知驻土耳其、泰国、俄罗斯等分公司抓紧筹集口罩、防护服。刚开始,这些物资一采购回来,只要同学、校友、朋友有需求,李健都迅速安排分给了大家。
缺口罩之后是医院缺吃的。大年初一,王丹莉大哭了一场,她看到医院有的红线内医生的年夜饭就只有方便面、榨菜、火腿肠和饼干,“听说有的医生忙得连这些都吃不上,他们真的太辛苦了。”
看到这一情况,湖北校友会迅速号召校友,把武汉的食品企业联合起来,赶紧把饺子、即时八宝粥等存货全部挖出来,第一时间送到各医院。
李健在抖音上看到一条短视频,武汉金银潭医院附近有家小餐馆,为了给医院提供热食,一直加班加点,没有歇业。“看到这段视频,我很感动,立即让集团旗下的粮油公司给这家餐馆送去了大米和炒菜用油。”
李健领导的荆楚粮油公司给小餐馆捐赠大米和食用油
除夕夜,老家京山市人民医院也找到了李健,说“快断粮了,能不能想办法解决一批口罩?”李健二话没说,迅速在同学群里发起了紧急需求。很快,从大学校友卓尔集团董事长阎志那里得知,他们已从海外找到一批口罩和防护服。经过紧急协商,八万个口罩和五千件防护服于25日晚从海外运抵武汉,连夜转运到了京山。
校友会的支持
物流不分贵贱,全凭一颗爱心。实际行动中,困难远比想象的要多,全凭中欧校友的热情、智慧和相互协作,让很多问题迎刃而解。
经过四天自发对接医疗需求之后,1月26日,中欧校友总会召开常务理事会疫情应对专题扩大会议,建立了由总会统筹协调、分工明确的疫情应对工作机制,同时湖北校友会在中欧校友总会的支持下,迅速组建了“中欧湖北救助工作组”。
26日晚21时, 35位中欧湖北校友自愿加入了工作组。22时,杜娟召集大家在线开会,口头通报当时的情况、小组分工及下一步工作。
两个半多小时的在线讨论,工作组下设需求组(组长王丹莉)、物资组(组长曹辰)、质量组(组长杜娟)、物流运输组(组长熊友辉 中欧EMBA2014级)等四个小组,会议形成了一系列有实操性、前瞻性的捐赠工作意见。
会后,杜娟在工作组微信群里同步了会议决定,希望各位中欧同学转告相关各捐赠方:“这次是个长期的战役,请大家有序捐助。1.我们目前急缺的是医疗物资,其他物资和善款请先不要跟我联系,把通道留给最需要的人;2.捐赠医疗物资的,请把说明书发给我确认,一定要看防毒性;3.确认好之后可以发货或买货,买货不用担心资金的问题,我们湖北校友有资金;4.只要有货,不用担心物流和清关的问题,我们可以一一对应解决,仅针对医疗物资。”
另外,工作组要求对来源不明的医疗物资,要格外警惕,防止因物资质量不合格给医院带来潜在风险。否则,就是“好心办了坏事”。而工作组又新增了两位在外地工作的湖北籍校友,他们也希望为湖北抗击疫情出力。
2月4日,中欧人筹集的一批医疗物资在武汉济和医院交接
2月6日,中欧人筹集的第二批物资在武汉济和医院附近交接
在土耳其的校友哈尼为了采购防护服,驱车百余公里前往生产厂家,现场下单,并敦促厂家抓紧时间生产。负责筹集物资的曹辰说:“那批防护服有8000件,质量要求高,但拿到的价格很低,至今来看都觉得不可思议。”
1月27日早上,中欧湖北救助工作组接到汉阳一家医院的医疗物资求助电话。“我们也缺物资,好像有一两天没有收到捐赠了。”杜娟说,就在那种紧急状态下,她突然想起中欧校友会物流与供应链协会群。抱着试一试的想法,她在群里发了一条寻求物流资源的信息,没想到有个校友立即回复:“我们有个物流校友群,你建个群,发个群二维码进来吧。”
不到几分钟,医疗物资物流群里涌进来二三十位校友。也就十几分钟时间,这些校友在群里迅速建立起了自长沙到武汉、北京到武汉、上海到武汉等多条生命救援接力线路。为了解决物资在武汉快速落地的短途运输问题,有校友还把两家武汉本地物流企业负责人也拉进了物流群。
就这样,一张由中欧校友加武汉物流企业编织的疫情物流网络很快建立并运转起来。李健后来说,如果没有这张网,无法想象后面源源不断的捐赠物资该怎么配送,因为封城后运输物资比筹集物资更难。
在杜娟眼里,物流不分贵贱,全凭一颗爱心。实际行动中,困难远比想象的要多,全凭中欧校友的热情、智慧和相互协作,让很多问题迎刃而解。
面对各路发来的求助信息,湖北校友会救助工作组每天工作十五六个小时,一遇到紧急事情立即召开协调会,商议解决对策。为了缓解压力,工作组还特地组织了一场今年疫情才开始流行的云喝酒,喝完了第二天接着干工作。
疫区人民的心情就像过山车一样,失望、焦虑、希望、怀疑、甚至愤怒,能一路熬下来,全凭互相鼓劲,一起相守。每位湖北校友除了面对疫情,参加抗疫驰援,也要思考自己的企业、员工以及员工家人,这些都不能简单找到答案,还要随着情况的变化不断调整,是对大家心智和身体的双重检验。
“身在疫区,我们都有濒临崩溃的时候。不是死了上千人,而是死人这件事发生了上千次。” 在王丹莉看来,“我们和医护人员一样,当竭尽全力也无能为力的时候,会怀疑自己的努力,会不可抑制的想发泄愤怒,但是第二天必须恢复平静,继续干活。”
负责物资的曹辰按捐赠与需求,一对一建群,一下子建立了46个微信协作群。“有了这些群,让后面的工作跟总会对接也变得顺畅、轻松了不少。”
基于微信协作群和在地物流网络,原本武汉市内动弹不得的物流“肠梗塞”——“医院缺用的,医生缺吃的”,被一一打通。
中欧校友总会从上海发过来的医疗物资运抵武汉
此后,中欧湖北救助工作组代表中欧校友会物流与供应链协会、湖北校友会给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公路货运分会上报了一篇题为《关于尽快出台措施,恢复物流生产的建议》,全文两千余字,希望分会将这一来自疫区红线内的声音及时传递给交通运输部。
1月30日,交通运输部发布紧急通知,要求各地疫情防控“不得封路”。
三方面的合作
不能让一线打仗的战士没有枪,没有粮。只要医疗、生活物资的目的地都是指向疫区,即便货源紧张,我们也不要去抢,毕竟都给到了最有需要的人。
物流通了,可封城的规定越来越严,医疗物资也越来越紧缺。
“我们这些在武汉的中欧校友,既不能出门,也一时买不到物资。在海外的校友说,有时来自内地几个不同地方的校友会或公司抢同一批医疗物资,如果下手不快,转眼就被抢走了。”物资小组组长曹辰说。
如何高效采购到疫区红线内医院所急需的N95口罩、胶条防护服等医疗防护物资,如何将这些物资匹配给需求最紧迫的医院,等等这些都是摆在中欧校友总会、湖北校友会决策层面前的一道道难题。
一线在搜寻需求,解决问题,后方也在酝酿更大的动作。1月30日,中欧湖北校友会收到校友总会传来的一个好消息,一个由校友总会、春苗慈善基金会及复星集团组成的三方合作联盟已成立,复星集团负责医疗防护物资全球采购,春苗负责接收校友及社会的善款,校友总会负责发动校友、校友组织和校友企业捐款,收集红线内医院医疗物资的需求,分配复星全球采购回来的物资,而湖北校友会负责将这些运送到武汉中转库的医疗防护物资一一分派交付给红线内的医院。
中欧人在全球筹集的医疗物资运抵武汉后,迅速分配到湖北疫区一线医院
复星集团郭广昌是中欧CEO班校友。疫情发生后,他紧急要求复星利用旗下全球企业的资源,为疫情防控筹措各类急需的医疗防护物资,要用最快速度,不惜一切代价将物资配送到疫区的医院。
湖北校友会做为总会抗疫的前哨阵地,从之前要去审核、采买、运输、到配送医疗物资,到现在只需要负责分派移交总会发来的物资,“现在我们工作更加专注,压力也减轻了一些。”身兼质量工作组组长的杜娟说。
“不能让一线打仗的战士没有枪,没有粮。”物资小组曹辰说。
为了让物资以最快物流速度抵达最急需的医院,杜娟建议,从海外采购回来的医疗物资在国内不设置任何中转停留仓库,直接送达一线。
王丹莉除了负责落实医院实际需求外,还要对接湖北省慈善总会。因为,所有自海外采购回来的医疗防护物资均需要慈善总会或红十字会出具的通关文件。在朋友的帮助下,湖北慈善总会安排一名工作人员给予通关协助。据了解,有五六笔海外进入国内的物资,都只用了不到半天就拿到了通关文件。
在落地执行过程中,湖北校友会要求所有参与签收、配送物资的校友必须高度注意,不要成为病毒感染者,“如果我们自己倒下了,一样也会给武汉、给医院增加负担。”
不在武汉,可能无法直接感知那种痛苦。李健说,这次抗疫行动,不少中欧校友是顶着极大的痛苦完成援助工作的,“校友身边的亲人、朋友,甚至有得新冠肺炎去世的,但他还得继续去参加援助工作。”
曹辰接到一个校友发来的信息,说朋友的母亲患病,在武昌一家医院等不到床位,最后在医院值班室熬了一个晚上,第二天想转医院但没有救护车。想方设法找到救护车,还没有等到救护车到医院,朋友的母亲就已去世。“那种无助感特别深,内心里有一种深深的自责。”
2020年2月16日,湖北校友会理事会召开理事会议,决定下一步救助工作以帮扶校友及校友企业员工为主,整合校友资源,缩小工作范围,聚焦校友身边的困难。同时,落实年级长制度,确保500多个中欧校友关照无死角。一旦遇到紧急情况,湖北校友会将倾其所力,一起帮助校友渡过难关。
中欧人为疫区医院准备的医疗物资
截至发稿时,中欧校友总会发起的“中欧人,为爱一起战”新冠肺炎筹款计划已募得善款2683.78余万元,有3896人次捐款。
而在疫区一线,中欧湖北校友会接收并配送到红线内医院的口罩、防护服、消毒水、护目镜、核酸试剂盒及食品,据不完全统计已有638400件。
目前,三方合作正按救助计划有序推进。
文/恕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