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疫情真的要成为“新常态”时,创业者要如何调整心态积极应对?此次给大家分享的是中欧创业营四期校友,霸蛮创始人张天一的主笔文章。热爱历史的张天一,通过对红军两万五千里长征路的回顾,找到了疫情下创业者面对不确定性该有的态度和应对。

 

也是在一月,红军被迫开始了长征之路;

也是在六月,红军看到了点希望,还建立了新目标;

也是在六月,新困难接踵而至,长征到这里才过了一半。

接下来的一半,爬雪山,过草地,红军也就这么过来了。

 

“与其说是红军赢得了胜利,不如说是红军多坚持了那么几秒。”对创业者来说亦是如此,疫情持续影响,无非就是前面还等着一个草地或是几座雪山,企业能做的就是一个“熬”字。

 

没有苦难的涅槃,也不会有辉煌的新生。正如张天一在文末中写道,这次漫长且持久的疫情,也终将会是真正优秀创业公司的播种机、宣传队、宣言书。

 

01

那年1月,长征中的红军开完了遵义会议。

遵义会议算是年会,因为往后没几天就是春节。

 

佳节临近,战士们大约也该松口气。

虽然过去一年过的无比艰难,

但这次会议总算确立了毛泽东的正确军事领导地位。

 

对一个创业团队而言,路线方针定了、领导选对了、人心齐了,

前方当然是希望。

 

02

可谁知道,这年才是黑天鹅逆流成湖的一年。

从1月到4月,红军根本没功夫过节。

整整四个月的时间,红军四渡赤水,围着一条河来来回回。

 

浪费了一个季度,业绩没有进展,管理就开始出问题:

一线员工很疲惫,高层没信心。

连毛泽东最铁杆的支持者林彪都跳出来发牢骚:

“毛泽东指挥走弓背路,这样会把部队拖垮的,他这样指挥还行?”

 

那一年的5月,被称为「红军的死亡5月」。

一方面,经过小半年消耗,早已接近弹尽粮绝。

另一方面,部队来到了大渡河边的安顺场。

 

这是当年太平天国石达开覆灭的地方。

蒋介石放出狂言,要让朱毛当第二个石达开。

然而,我军咬咬牙,飞夺泸定桥,硬是渡过了天险大渡河、还翻越了夹金大雪山。

 

5月熬完就到6月。

部队又开始充满希望。

因为他们的下一个目标是和红四方面军会师,共同建立四川西北部根据地。

 

红军战士们松了口气:

撑了大半年,可算守的云开见月明。

终于一切苦难要过去,该生活正常,抽根烟、吃口热乎饭了吧?

 

03

没曾想,长征到这里才过了一半,至暗时刻根本还没来。
6月,红军内部发生分裂。
毛主席回忆这是「人生中最黑暗的日子」。
困难不算什么,人心的涣散才是真正的可怕。
 
苦日子看不到头,士气开始低落,团队人心不稳,负面情绪在部队蔓延,
不仅一线员工开始跳槽离职,干部也疲劳不堪,他们开始丧失信心,看不到出路,不再鼓励战士的思想。
开国上将陈伯钧回忆:“部队整排整班的落伍、逃离”。
 
这个过程中,又穿插进长征中最为凶险的过草地。
聂荣臻元帅回忆:
“过草地的日子里,身上干一阵湿一阵,肚子饱一顿饥一顿,走路深一脚浅一脚。不少人都倒下去了。”
整个过草地过程中,红军有1万人因为非战斗原因永远留在了这片死亡之海。

 

04

时间又从6月捱到了9月。

这个过程中的红军,只能用一个字总结:「熬」。

 

这支创业团队,

后有追兵,前无方向,粮草也几乎断绝。

融资续命?NO way。

红军倒是有想法要冲到新疆,恢复和苏联共产国际的联系,获取“投资人”的支持。

但是眼下的红军连电台都没有,“投资人”本来就是锦上添花,哪能雪中送炭?

 

但是这只部队,还是没有放弃。

他们根本不知道发展方向是什么,前方还有什么样的挑战在等待,

仅是凭着一股不服输的狠劲,鼓起剩下的兵力与国民党激战一番,翻越了悬崖峭壁的腊子口,来到一个叫哈达铺的地方。

 

在这里红军偶然发现了一张大公报。

从新闻上才得知在陕西有个红军根据地。

这时的队伍才算是找到了方向和归宿。

死扛了一年,至暗时刻才算是过去了。

 

有人说红军最后能到延安,全凭最终碰了哈达铺报纸的运气。

可换作一般团队,早就在之前1年的腥风血雨中崩溃,又哪能熬得到发现延安根据地的这一天。

运气,也是给那些做好流干最后一滴血准备的人。

 

05

早上我看到有个公众号推了这么个故事:

当年拳王阿里有个劲敌叫弗雷泽。

他们在一场世纪大战中的最后一个回合打到精疲力尽。

 

阿里实在撑不下去准备认输。

教练让他再坚持一下。

就在两人说话这会,对手弗雷泽认输了。

面对挑战,可能最终胜利的原因不来自于赢,而仅仅是多坚持一秒不倒下。

 

被长征折磨一路的红军,早已虚弱不堪,

与其说是红军赢得了胜利,不如说是红军多坚持了那么几秒。

整个中央红军的长征,路上走了一年,几乎每一天都在极限行军:

从江西到陕北,平均每走1公里,就有4名红军战士死亡。

红军从江西出发时,将近10万人,到达陕北的,仅有不到8千人。

大约12个战士中,仅有1个人到达陕北。

有人说,领袖是能多看一秒的人。

可当年红军的领袖们其实和大家一样迷茫,看不到方向。

 

整个长征过程中,红军行军的目的地改变过若干次,

从一开始的湘西,到后来的遵义、云南边界、四川、陕甘边界,

最后才近乎于误打误撞地落脚延安。

 

面对困难,我个人认为好领导者倒未必是能看到方向的人,而是那些最能忍耐、不盲目乐观、时刻对环境做好最坏估计并咬牙不放弃的人。

 

06

从今年1月到现在,我们这样的创业公司已经扛了半年的时间。

原来总是口号式的喊“苦不苦,想想红军两万五”。

 

现在亲身处于一个高度不确定且持久的疫情长征中,才真正对当年红军这支部队由衷地发自内心钦佩:

要有啥想不开,就读读「红军长征史」吧。

 

这两天北京疫情开始反复,常态化将与我们伴随,

今天的朋友圈,瞬间增加了不少悲伤与慌张。

可是情况再坏,无非就是前面还等着一个草地、几座雪山。

 

没有长征的这一年,就没有伟大的中国共产党。

没有苦难的涅槃,也不会有辉煌的新生。

正如毛主席所说,长征是播种机、宣传队、宣言书。

长征凝聚了红军的文化,筛选了红军的队伍,坚强了红军的领导班子,清晰了红军的发展路径,强壮了红军的筋骨和肌肉。

 

同样,这次漫长且持久的疫情,也终将会是真正优秀创业公司的播种机、宣传队、宣言书。

 

与诸君共勉。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水生评论(ID:gh_d86f4e916c1d)
作者:张天一
编辑:Jessica
图片来源:站酷海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