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纯科技蒋渊:创业就是不断地打碎与复原
至纯科技(603690.SH)是一家成立于2000年,深耕半导体设备及工艺系统二十余年的科创型企业。至纯科技专注提供半导体湿法设备和高纯工艺系统,和芯片制造前道工艺的良率和效率息息相关。
创始人蒋渊是中欧创业营第一期(2012)的学员。2012年时企业年收入仅过亿,到现在企业年订单已经在2021年超过30亿元,2022年有望超过40亿,企业近年一直处于高速增长状态。她在近期的一次课堂分享中,讲述了从1.5人开始创业,到如今近2000人的团队,20多年来围绕“关注核心工艺,服务关键制程”的战略参与产业建设的历程和感悟。

蒋渊坦言 “最早提起半导体,好多人的对号入座都是收音机”,就在不远的七八年前还是这样的情形,一直到中美贸易冲突剑指这个领域,才让大家了解到更多这个产业,以及相关的产业链,包括至纯科技所在的半导体装备及材料专门领域。
20多年间,蒋渊的体会是经历了产业从“一片沙漠”到“人造林”,沙漠变土壤,然后坚信“人造林”正在走向“生态林”。这样的一个“沙-土-林”的变迁,至纯科技是参与者、见证者,也是观察者。
回顾这二十多年创业历程,蒋渊认为最值得骄傲的就是至纯从成立第一天就致力于国产替代,从小型简单的支持设备的开发开始,到如今已上市的高阶的制程设备单机台售价超过七百万美元,从单机售价也可以看出产品的先进性。
她说,一路创业21年,你身边的朋友同学等看到的都是你创业的一个个里程碑,他们看到你们上市了、建新厂了、做新投资了,可能看到的是十多个节点;而你和你的团队,经历的是21个365天,关注的颗粒度是大大不同的。而究其一切,创业的历程中最大的礼物是经由这个过程个体的成长。而创业者的成长就在不断“打破-复原”中完成的,成就的是内在的成长。
※ 以下内容根据蒋渊在中欧创业营课堂上的的分享整理而成。
01/ 从懵懂创业到使命驱动 从简单进口代替到向卡脖子而行
创业前,我在一家德国企业工作,而再之前我还在静安区经贸委的宣传科做一名宣传的科员。第一次辞职,是向往去外企,瞒着父母辞了机关工作;而第二次辞职,是因为德国企业被美国企业并购后,文化冲突下选择离开。在辞职并拿到行业里不同企业的offer之际,客户的求助偶然促成了自己创业的历程。
彼时,中国的需求在发生,而纯粹外企供给的市场下,中国客户的需求不被重视的。那时候还不知道,之后的二十年,是中国这个泛半导体产业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
所以说,创业是完全懵懂开始的。但至纯从创办第一天开始就在进口替代的领域。我们从开发工艺机台的支持设备开始,陆续开发了各类工艺特气和工艺化学品的几十个型号的设备。随着泛半导体产业里光伏、LED、显示等领域的高速发展,企业从起步几十万收入,发展到2010年过亿收入。
在那个时点,企业在经营上是经历了重大选择的。因为在高纯工艺领域已经市占率遥遥领先,也累计了很多用户的信赖,我们会有一些外围系统的业务机会,一下子可以把业务量放大数倍。
但那些拓展的只是更多的生意,因为是往比我们所在领域更简单的系统发展。那时,我们坚定地选择了婉拒这样的机会。我们的目标,锁定在LAB2FAB这个点上,致力于“工艺”作为我们的战略方向。这个时候,至纯已经从懵懂创业,走上了有战略定力,往难处走,不断以研发满足产业新需求的发展之路。
02/ 不要去追球,而是到球会到的地方去候着,研发促发展
我的个性里还是比较谦逊的,但我会和团队多次骄傲地说过:我们至纯从不卷。这是个不经历过不太能深刻体会的点。创业不易,在中国的各个产业,可能大家常常感受到的是都比较卷。但我们看到的是,每个领域都呈结构性的不均衡,在低中端的产品里往往供大于求,在中高端的产品里往往是供给不够。不是非卷不可,而是不卷的地方在攻关阶段很难,你和你的团队是不是愿意去。
我们至纯的选择一直都是去更难的地方。产业一直在发展,在字面上集成电路、光伏、LED、显示屏这些产业的字眼一直没有变,但其实产品的技术一直在发展,都在经历一代产品,一代工艺,一代设备材料的历程。这意味机会是持续出现,源源不断的。任何新的一代工艺,大多数不是横空出世,都是在原先量产世代的演进或者技术叠加。即便是革新性的技术,也会经历一个漫长的从实验室到中试,中试到量产的阶段,其间伴随着技术成熟带来的降本的曲线,和由此带来的渗透率上升的曲线,两者相互作用。这些不管是演进的走向,还是新技术成熟的应用,在产业里都是有迹可循的。如果在现有成熟产品和市场之外,愿意持续地投入研发,去响应产业发展中新工艺对设备和系统的需求,就可以不断地有新的业务机会。
(图:来源于“至纯科技”官网)
我记得在最初不停要投入新的研发,我们有位同事问我:Vivian,为什么我们一直要折腾呢?当时,我在白板上画了一条海边的路,到了一个岔路口,是继续往前还是向上爬坡?往前,不费劲,往上,就要做功。我问大家,这两个选择有什么区别?有同事说,风景不同。我问大家,如果海水漫上来呢?是的,如果海水漫上来,往前开的就会淹到水里;而在岔道口向上爬坡的则能存续。那次讨论之后,大家对于不断地去做更难的事情就有了共识。
当我们在2015年决定投入巨大的预算进行湿法设备研发时,大家知道我们就是要在立足能力圈的基础上,进行那个攀岩中高难度的动态攀登了。我们发现中低端的湿法设备已经价格战,而中高端的超过95%被国外垄断了中国市场。到去年,我们研发的高阶湿法设备已经拿到了28纳米工艺节点生产线的全部湿法工艺的设备;同时在中国往下要努力的7纳米的节点,我们也拿到了数台设备。如今,2018年才刚拿到第一个过亿订单的湿法设备事业部,到2021年已经年度订单超过11亿了,到2022年更是目标超过20亿,成为集团成长最快的事业部。
研发,就是一个投资的过程。用户的需求牵引,能力圈支持,难度是障碍也是壁垒,集结到优秀的人才,配置好的机制,就能不断实现满足用户需求的价值创造。这条路很艰辛,需要不断奔跑,但也很安心,内心笃定。
03/ 创业的历程是礼物 成长就是不断打碎与复原
过去的20年,我除了是一名创业者,同时是两个孩子的妈妈,我有两个男孩,分别是19岁和13岁。一路过来,不少朋友问我作为女性创业者,怎么能把家庭和工作平衡得很好,而我自己真实的感受就四个字“连滚带爬”。创业是持续地十多个小时高强度的工作时间,做妈妈也是从睁眼到闭眼的各种忙乱,加上自己每年坚持在一个课程里学习,从时间的分配上来讲,就是这个词最能代表。
但是,有很神奇的感受就是:渐渐你会感受到虽然你身形很忙碌,像那踩在滚动水晶球上的小老鼠,但是,你的内心很静,如在沏一壶茶读一本书。于是,我发现这么多年的创业历程,给自己最好的礼物,不是名或者利,而是内在的成长。你可以进入这样一种状态:事情来了,如实处理;事情结束了,就过去了,像镜子一样的方式,内在是一种淡定和从容。只要在认定的价值和价值观里行事,就能如此淡定和从容。即便遇到很多难事,放一放,静心面对,会全心全意去努力争取想要的结果,但如果不能达成,坦然接受它。这样,很好。
作为创业者一定会遭遇无数次被打碎,最关键的是自己和团队,能不能在看到自己碎了一地的情况下,还有复原的能力。这个打碎和复原的过程会经历一次、两次、三次……N次,只要你能在过程中坚持自己坚持的价值和价值观,这些历程过去后,你的外在会变得更柔和,内在会变得更坚定。
如果创业过程中,没有遇到困难,没有被打碎,那只能说明你做的事情挑战还不够大。如果被打碎了以后,复原不起来,那你的成长就此打住了。反倒是往复地“打碎-复原” 、“打碎-复原”,说明你一直在挑战更难的项目,你跟自己的团队都在向内成长,不断强大。
我个人的体会是,创业的心路历程中,你需要去处理各种事情,你会觉得过程很痛苦,但最终的结果都是向好的,真的应了那句话,如果不好那是还没有到结果。这可能就是创业者被训练出来的乐观精神吧。
04/ 韧性优于力量
有一次我参加一个中加女性论坛,一位外国友人很认真地问我:“作为女性创业者,你觉得女性创业最大挑战是什么?”我不加思索地说:“女性创业者最大的挑战是,她必须保持住自己是女性,要stay在自己是一个女性的状态里,不要因为创业而变得像男性。”
女性和男性是天然很不同的。从一个比较个人的也比较狭窄的视角看,在经营企业这样一件事情上,男性更多地想要赢,而女性更多地在意做自己觉得有价值的事情。这个细微差别会在企业走到一定阶段时,体现得格外明显。概括地说就是,男性力量比较强,女性韧性比较强。
我所在的领域95%都是工科人才,男性天然就会更多,我们的业务高管团队里就是男性居多,但我们选择了行政副总这块尽量安排女性同事。企业需要刚性的高执行力,但也需要给组织的决策过程中融入来自女性的思维角度,往往会构建组织更持久更有韧性的部分。
企业要想走得更远,韧性就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这个时候考验的不是爆发力,而是内在可以持久的东西,这点不光需要一两个人去践行,更要在一个团队里坚守。
(图:来源于“至纯科技”官网)
05/ 狼群的力量来源于狼 狼的力量也来源于狼群
我还认同另一个“优于”:涌现优于权威。
这个观点在底层会影响到构建一个什么样的组织。也就是到底是创始人王国,或者以创始人为主的几个高管的王国,还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组织,一个全体成员的平台和舞台。同样的组织,不同的理念,从这个很细微的差别出发,走过十年二十年,会演变出完全不一样的形态。
至纯的有个理念是非常清晰的,当任务发起时,就是自上而下的科层组织,为了高效的执行力;而一旦任务结束,组织内部就是平的,不存在级别只有角色不同。
我曾和管理者举例子,假设你非常不喜欢红色,看到别人穿红衣服就不舒服,而你的下属正好穿了红色衣服,你是没有权力去要求下属不穿红色衣服的。本质上,只有当任务发起时,你承担了责任,所以你有权力去指挥。权力的基础是责任。
这个理念很简单,但在做的过程中要在组织里落实是非常不容易的。但一旦被落实,就能很好地既在当下的竞争中有高执行力,又能处处保持组织里个体的多样性,能有创新的力量生发,转化为未来的竞争中的力量。
我很喜欢《森林的法则》里的一句话:“狼群的力量来源于狼,狼的力量也来源于狼群。”我的认知中,个人与组织之间的关系就是这样,当阳光、空气、湿度、温度都可以的时候,每棵树都可以自由生长。个人和组织,是这个关系;我刚才说的 “沙-土-林”的产业背景,也是这个关系;再放大,企业和社会、城市和国家也应该是这样的关系。
06/ 女性创业者:做静默的根,散向上的枝
作为女性,要去做家庭静默的根,并有轻盈愉快的枝展;在企业也是,做企业团队中静默的根,并有高远的理想。
一个组织想要枝繁叶茂,很重要的一点是向下扎根,这是一种静默的力量,向着土地深处。女性有着特有的安静的内在,尤其是作为企业的带头人和作为家庭中的妻子和母亲,又在安静和柔弱中增加了不同寻常的内在的力量。女性更能体会这种静默的力量。企业遭遇困难的时候是挑战,需要注入坚持;企业迎来胜利的时候也是挑战,需要hold得住。这两种考验的时刻,往往女性的领导者可以都比较淡定清醒。
作为女性创业者,经历从年轻走到中年,我有个体会就是人生会经历三个“我和”的关系。刚毕业的时候,跟所有工薪阶层的孩子一样的,考虑最多是一个月能赚多少钱,能攒多少钱:初入社会,首要解决的是我和物的关系,关于独立。后来创业,作为企业带头人从几个人到带领近2000人,同期自己也从单人走进婚姻、做妻子、做母亲,这个阶段就是上升到我和他人的关系,关于责任。相信随着年龄的增长,还会更多关注我和我的关系,那是关于生命。人生里的和个人成长相关的关系,就是这样一个螺旋向上的过程。
最后,我想分享一句菜根谭中的话:
“宇宙内事,要力担当,又要善摆脱。
不担当,则无经世之事业;
不摆脱,则无出世之襟期。”
这个担当和摆脱,是拿得起责任,放得下得失,不失为创业历程可以锻炼个体并给予的最好成长礼物。
※ 本文根据中欧创业营十期第四模块课程内容整理而成,部分图片来源于“至纯科技”官网。
整理 | Jessica
编辑 | Mar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