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疫情,我们这样“硬核”防控,赢得了“海外朋友圈”的点赞
自那个并不遥远的除夕夜,疫情防控阻击战打响之后,我们一直在分享教授的观察和洞见,为企业提供抗“疫”干货知识,但这只是中欧的一面。在我们的身后,是许多教职工在兢兢业业地守卫着学院这片净土,守护着360名注册在校的MBA学生的健康平安。
今天,在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成效的时刻,我们也记录下自己的抗“疫”故事,作为大时代的一个小案例,奉献给广大读者。每个人都会从这场硬核战“疫”中收获自己的经验,但是对我们来说,与敬业者同行,与躬行者为伍,是我们在逆境中的小确幸。
除夕夜:战“疫”正式打响
1月24日,除夕夜。在这个原本该阖家欢聚的日子,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阴云却在人们心头聚积。但对于一些中欧同事来说,此刻他们无暇焦虑,因为要投入比往常更加忙碌且充满挑战的工作中。
作为一个全日制、全英文MBA项目,中欧MBA最大的特色是国际化。目前注册在校的360名MBA学生中,有115名是国际学生。春节假期,20余名MBA学生留守上海校园,逾半数为留学生。同时,还有4位来自海外商学院的交换生正在西藏旅行。如何守护好他们的健康和平安,是摆在中欧人面前的一场大考。
学院迅速成立了由李铭俊院长主导的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MBA课程部紧急成立了“班主任应急工作组”和“留学生应急工作组”,运营、招生、就业团队轮流值班,线上线下不间断工作,力求万无一失。
校园安全是首要任务。除了及时更新在校学生动态,学院还制作了学生分类出入证,划定学生在校活动区域;在防疫物资吃紧的情况下,力求保障在校学生的口罩、酒精棉球、体温计的供给。1月27日,学院发布延期开学的通知,进一步升级防疫措施,对校园实施封闭化管理,强化食堂卫生保障。
所有工作都必须认真落地、通力合作。IT部门要保障每一次电话会议和国际沟通畅通无阻,后勤部门要事无巨细地做好防护措施;甚至连校门口的保安大叔也迅速提高了英语能力,以便从容应对留学生们的提问。
“云守护”115位国际学生
留学生由于语言和文化隔阂,一方面难以掌握疫情发展和防控的最新权威信息,另一方面在心理上也承受着远离家乡的孤单无措。他们的身心健康,都需要格外关注。
此时虽是假期,留学生的班级微信群却格外活跃。班主任们不仅每日询问学生们的健康状态,还将更多精力花在“云守护”上,担当了抗“疫”行动的政策宣讲者和信心传递者。
他们在微信群里分享中国国际电视台(CGTN)对疫情的实时报道,发布确诊患者交通工具查询小程序的使用指南,并悉心翻译成了英文,甚至美国主持人“崔娃”热评疫情的脱口秀也被发到群里。从官方到民间,从严肃到轻松,留学生们得以近距离了解一个更真实立体的中国,不仅消除了不必要的恐慌,也在潜移默化中增进了独立思考、理性判断的能力。
有惊无险:关怀20余位留校学生
春节假期,上海校园中仍有20余名MBA学生留守,其中超过半数为留学生。除夕当天,两位印度籍同学Kunal和Aniket突然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班主任和周围同学的神经一下子绷紧了。
班主任一边与两位印度同学确认症状,一边紧急联系医院。MBA医疗俱乐部的同学也群策群力,远程为即将就医的同学提供专业防护建议。
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两位印度同学得到了及时诊治。幸好,他们只是普通感冒,排除了病毒感染的可能。在这个特殊的除夕夜,课程部和后勤部的同事顾不上与家人团聚,立刻整理出酒店公寓的三个房间,供两位同学“居家”隔离观察,同时不忘送上了热腾腾的年夜饭。
在两位同学被隔离观察的14天里,学院成立了“特别关怀”小组,由后勤部定制饮食起居方案,班主任负责远程联系。大年初一,副院长张维炯教授特地前来探望,送来了“中国家长”的温暖。
为保障在校生的营养,食堂每日制作可口的盒饭,还特地增加了新鲜蜜橙供应。“An orange a day,keeps the cold at Bay.(每天一颗蜜橙,远离疫情困扰)”在真挚关怀下,留学生们也开启了“云吃橙”的“段子手”模式,用乐观的心态化解独自留守宿舍的沉闷。
假期留校的日本学生Mayuko Kawata(MBA 2020)说:“我的朋友家人都很担心我,但我告诉他们,中欧校园应该是全上海最安全的地方了。”
牵动人心:4位赴藏旅行的国际交换生
由于早早发布了疫情预警,学院115名留学生中无人到访或经过湖北,也无人接触过确诊病患。但在假期中,已经出门旅行的学生们也面临着诸多不确定性。
每年,中欧MBA课程都与全球40所顶尖商学院合作开展国际交换生项目。这个春节,4名从伦敦商学院、杜克大学前来中欧的短期交换学生正在西藏拉萨旅行。他们没有料到,当时“最安全”的无感染病例地区,也即将面临公共交通的紧缩和防疫措施的升级。更令人揪心的是,1月29日晚上,来自伦敦商学院的捷克学生Michael在高原反应和连日修改行程的压力下,出现了发抖和低烧的症状。
班主任第一时间和学生取得联系,协调其中两名健康无虞的交换生先行返回,紧接着远程追踪留在西藏检查和隔离的两名交换生的实时动态。经过一天的焦灼等待,检验报告出来,警报解除。两位交换生在班主任的指导下返回上海,并顺利登上了回国航班。
“我们相信中欧有能力确保校园的平安”,“感谢中欧照顾好我们的学生”,来自美国、加拿大等国多所商学院的一封封感谢信传来,充分肯定了学院的疾速响应、有力措施和周到关怀。与此同时,稳居全球前十的西班牙IE商学院也发来邮件,表达了该校学生仍希望在疫情结束后来中欧交换学习的意愿。
1月初,2020年春季交换生在中欧学写中国书法
特殊一课
疫情只是暂时的,学习才是要持续一生的事情。MBA课程主任范悦安(Juan Antonio Fernandez)教授临时决定为部分学生开设“特别一课”:要求他们在管理教育的理论指导下,结合疫情防控的实际情况,撰写一篇以《组织中的有效危机管理》为题的论文。
疫情也在考验MBA教学的数字化能力。为顺利完成第三、四学期的课程,MBA线上教学的开发正在紧张有序地进行,网上教学将于3月2日如期开展。
新生面试工作也从未停歇。通过在线视频软件,120多位来自美国、加拿大、智利、巴西等23个国家和地区的申请人,于2月15日前顺利完成了入学面试。这次面试全员在家中完成,需要横跨4个时区,由身处6个国家和地区的同事协同作战,如果没有良好的默契和高度的敬业,几乎是一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中欧MBA学生和留学生也积极参与援助疫区的行动。武汉籍MBA学生发起募捐购买医疗物资的行动,有9位国际同学也默默伸出了援手。目前,这些满载着同学们爱心的口罩和护目镜,已经陆续送达疫区20多家医院。在中外同学的要求下,MBA企业社会责任俱乐部也特邀公益咨询嘉宾进行分享,举办线上宣讲会。
2月21日,MBA师生召开了一次特殊的线上沟通会,超过230名来自世界各地的在读MBA学生以及交换生在线参与。沟通会解答了学生最关心的教学、毕业和求职等问题。中欧副院长兼教务长丁远教授表示,尽管此次疫情对人们的工作和生活造成了巨大影响,但这也昭示着数字化和全球化的时代已真正到来。范悦安教授则表示,学院会把学生们的安全放在首位,同时他也鼓励学生们尽快转换学习模式,实现“线下停课、线上不停学”。
回望这一个月的经历,每个人都如同置身于一场风暴之中。虽然在大年初三,中欧MBA课程再次名列英国《金融时报》排行榜全球第五的消息如约传来,但我们无暇庆祝,只是觉得更加任重道远。疫情对每个组织都是一场考验,商学院也不例外。我们深刻感受到,当黑天鹅事件来袭,能够帮助我们穿越不确定性的,是在经年累月的深耕细作中积累的专业和高效,是每位员工的躬身实干、勇敢担当。因此,在这场疫情阻击战初露曙光的时刻,我们也记录下自己的抗“疫”故事,与大时代里的每一位奋斗者共勉、共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