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成功职业转型看的是“运气”
本文的分享者两位中欧校友都有着非常成功且特别的职业转型经历,一位是从实体企业转到证券行业,一位是从金融证券转到实体企业。这一正一反的职业转型背后的原因竟然都是"运气"?让我们走进二位校友的分享。
(根据2020年11月华福证券团委活动中欧校友分享活动整理成文)
实业转行研的经验与教训
理工科专业毕业后进入国家核电成为一名工程师,从校园到职场的前四年我走得中规中矩,但同时我也在分析行业发展分析自己的未来。当时加入核电集团,是因为我觉得核电是会大发展的行业,随着水电大规模建设以及光伏成本的波动,核电优势在逐渐丧失,错过了发展机遇。随着工作第五个年头的到来,我也进入到一个选择期,一面是已经在原公司成为骨干人才,发展得很好,另一面是对于核电产业的发展前景不确定,希望能够转型寻求其他机会。在迷茫和踌躇之时,我萌生了就读MBA的想法。
能够就读中欧MBA真的很幸运,这期间拓宽了我的视野,让我了解到不同行业形态,为我实现职业转型做足了准备。在读中欧之前我并不知道还有行业分析师这个行业,能够将理工科和金融结合起来,对我而言是极佳的选择。
中欧MBA的班级非常多样,有大概1/3的同学是国际生,跟不同背景的学生在一起交流讨论能够得到不同思考角度的启发。中欧MBA的课程安排紧凑作业量大,这对于我们的时间管理和抗压能力都是一种锻炼。同时课程作业的形式大多是小组任务,不同文化不同行业背景不同性格特点的小伙伴针对一个问题总会有着各种各样的想法,如何求同存异协作完成是一个挑战,对于我而言最大的收获就是学会倾听先分析别人的想法,再进一步讨论。
在系统学习商业知识的同时,我也在为毕业后的职业转型做准备。我一直想要做更宏观更有战略性高度的事业,在MBA学习的中后期,开始探究行业研究方向,并分别在海通和安信研究所实习。求职其实也是要看缘分的,同时我也相信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在我实习期的时候,我们公司的首席行业分析是希望能够招到一位助理,在没有合适人选的情况下,他指定我跟着去做一个调研。我从公司背景、关键信息、个人分析等等全方位做了充分的准备,在沟通当中起到了很多助力。最终我"意外"地被留用。
到安信证券以后,我的体会是每个人都是自己的CEO,不管金融行业还是实体行业,真正运营一家公司,最重要的是时间和精力的管理。分析师的工作节奏非常快,面对的公司特别多,调研、路演、报告到其他活动也非常多,如何合理高效地分配有限的时间,这就要站在CEO的角度,用长远的眼光去做分析。如何能够让时间?比如花时间不断沉淀有发展潜力的行业,不断沉淀你的认知、沉淀你的有效人脉。所以我对自己的规划就是尽量降低无用的人事方面的事情,跟更有长期性的进取心的,更有诚信精神的人群去合作。
总结我的职业发展经验,第一,要站在行业发展的角度对自己的发展进行规划,第二,充分认知和包容人和事的多样性。第三,勤奋努力,对每一个可能的机会要积极把握。
从金融走向实体的思考
在我近10年的工作经历中,有9年左右是在证券公司。从研究所到投行再到实体,能够实现如此大的职业发展跨越我确实觉得自己的运气很好,同时也有一些心得体会分享给大家。
我从11年回来之后就加入了上海证券基金评价研究中心,这四年的研究所经历给我的收获首先是学会了如何快速地去理解一个新行业以及一家新的上市公司,针对你的研究对象通过哪些渠道来收集筛选信息。再者,充分锻炼了我的逻辑思维能力。对于一个研究报告,最重要的不是结论而是分析使用哪些数据信息去支撑。对于年轻职场人而言在职业发展初阶段,能够做什么样的积累和沉淀是非常重要的,它会影响你整个职业生涯的规划和发展。
喜欢变化挑战的我在14年萌生了去投行工作的想法。从研究到投行,这个转变是非常大的,我一没有相关的经验,二对于转行的工作级别和薪酬也有一定的要求,所以难度更加升级。我取了个巧,选择了曲线救国的方式。非常幸运当时海通的债券部门有一个工作机会需要有研究能力,我抓住了这个机会去到了销售部门,但我的最终目的做股权IPO还未实现,所以在这个岗位上我不断地找机会提升自己。我利用海通的平台做了很多补充的项目,一年之后招商在上海的股权团队的招聘我去参加了,顺利进入到招商证券。
这段经历我最大的一个收获就是要学会利用好你的平台,学会去展示自己的长处和优势,打好你手里的牌。对于刚入职场或者刚实现转型的人来说,工作上会跟你未来的期许有不一样的地方,但我鼓励大家充分利用好眼前平台的资源,积极积累经验和能力,或许甚至需要做出一些牺牲,然而跟你未来长远的职业规划相比,这些眼前的利益要适当看淡一些,最后要善于抓住机会。
我能够成功实现这一转型,也要得益于在中欧金融MBA的学习。原本的想法是希望能够通过系统的金融知识学习来给自己新的机会,而在中欧我更幸运的是认识了一位EMBA校友,从他那里汲取了很多的经验建议。
在投行的工作,我想分享的一点经验是:你要像谈恋爱一样对待你的客户。恋爱中,当你真正爱一个人的时候,你会不计回报无私奉献。对待客户有时候也要用这种心态,有时候当下并不一定马上会给你回报,但如果你持续真诚待人,终有一天会打动他,我们只是在等一个变化。当然客户也需要经过筛选,并不是所有客户都值得如此对待。
我从投行进入到实体也是托中欧的福,机缘巧合认识了在联合水务工作的中欧校友,他们在上市准备期间想要招聘一位董秘,我就抓住了这个机会实现了职业生涯的第二次转型,也是运气很好。从投行到实体企业,要做好从业务导向型到管理职能导向型的转变,思维角度是很不一样的。这里面的管理也分两层,一个是管理自己的团队,另一个是从公司管理的角度。
在我不同的转型阶段,坦白来讲都会有不同程度的牺牲也都有不同的运气和机会,但我都选择放眼长远的职业规划珍惜每次的机遇。哪怕到了30岁,你也才到你职业生涯的五分之一不到,后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还会有很多的机会。合适的取舍,我相信未来总会有一个给到你超额的回报,这是我最想跟年轻职场人所分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