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糖”青年,为中国市场酿造出新品牌
非传统的职业道路
朱航民的职业经历丰富且特别。他曾在网络游戏公司工作,经营过一家酒吧,还在中国管理过"Lovesac"(美国巨型豆袋家具品牌)的制作。他的职业选择受到个人兴趣的驱动与爱挑战的个性的影响,创办自己的企业是他一直的梦想。
"希望走上创业之路是我攻读MBA的主要因素之一。这不仅可以拓宽我对业务基础知识的了解,还可以搭建我的人脉网络,并能够让我花时间在更深层次的业务思考上,"朱航民说道。
播种—关于加入中欧
朱航民怀着自主创业的梦想加入中欧,他不仅希望能够与志同道合的创业者见面交流,还非常期待在中欧这样一个开放讨论的环境中产生令人兴奋的新理念和解决方案。
"攻读MBA就像种下了一颗种子,它涵盖了包括营销,融资,创业等多个领域的知识,都需要历经时间慢慢沉淀。中欧在传授基本理论的同时也积极鼓励你进行广泛的思考,它给你足够的空间去涉猎,试验,再提出问题。从想法,到书面计划,再到落地尝试—这个过程对于建立一个全新的业务非常重要。我非常感恩可以享受中欧提供的这种特定的学习环境。"
朱航民将他在MBA课业中的大部分学术成功归因于他广泛多样的行业经验,这使他能够快速理解不同课程的要点。另外,他没有寻求毕业之后进入一条固定的职业道路,他认为这也有助于在学术上更加投入。
"不求职的决定给了我更多的时间来全身心参与我喜欢的课程,并思考更广泛的创业'哲学'。我认为这在帮助我思考自己想创建什么样的业务以及该如何去实现这些方面是无价的。中欧的教授们非常善于鼓励我们像企业家一样思考,促使我们以开放和灵活的心态应对不同的商业挑战。"
硬糖 – 为全新的中国市场酿造出新品牌
除了中欧的同学和教授们,朱航民的妻子是他另一个重要的灵感来源。在他们的家中一直有一块白板,辛苦工作一天之后都会在上面记录潜在的商业创意,而这一习惯也在夫妻二人前往美国"精酿啤酒重镇"西雅图期间为朱航民带来了最终创办硬糖西打酒的想法。
"最初,我们考虑创建一个苏打水品牌。但是在这样一个成熟的市场中与可口可乐等巨头公司竞争,很难做出有吸引力的产品。所以我们暂时将建立饮料品牌的想法搁置,直到来到西雅图—那里的精酿苹果酒与精酿啤酒非常受欢迎,我们深受启发,决定要为中国的酒精饮料市场带来新的活力。"
苹果酒对于中国酒精饮料市场来说是相对较新的产品。随着越来越多的女性成为酒精饮料的消费者,并且对甜口味低酒精含量的饮料需求不断增长,朱航民看到了这一细分市场的发展机会。
朱航民夫妇迅速找到了前上海鹅岛和Dr. Beer的酿酒师弗雷泽·肯尼迪(Fraser Kennedy),开始广泛实验不同的口味组合。在多次研究之后,硬糖正式推出血橙西柚、白桃草莓、姜姜姜姜、接骨木苹果四种口味的西打酒。多口味的设计既是为了吸引中国消费者的注意,同时也丰富了大众的选择。
与酿酒师弗雷泽·肯尼迪一起试验口味组合
"市场的需求只是一种果味,甜味,低酒精度和起泡的饮料,那么创新就显得尤为重要,在消费者没有特殊期待的时候出其不意。事实证明,这样的创新成功地吸引了人们的注意力。"
硬糖在2020年9月开始它的市场首秀,在2021年世界苹果酒大奖赛上就斩获了银奖,现在已在上海的多个酒吧出售,其中之一就是朱航民的三位MBA同学所开的新酒吧。
"开设新酒吧本是他们事业计划中的Plan B,刚好与我们创建硬糖的时间完美契合。现在,在美奇乐Mikkeller和啤酒精灵Hop Project等酒吧都可以看到我们的产品,我们也在与包括盒马在内的零售商进行磋商。"
在疫情时期创建新品牌?没问题!
在全球疫情期间创立一个寻求新市场的新品牌似乎是一个很大的冒险,但朱航民却从大环境当中看到对其有利的因素。
"新冠疫情确实使我们的业务在2020年初暂停了几个月,但反其道而行之亦有其优势。疫情让人们对一切都有了不同的想法,并更愿意尝试新事物,这是将尝试性产品推向市场的好时机。与此同时,我们在资源和人才方面的竞争压力要小得多。作为一个年轻的品牌,我们能更好地从真正了解我们想要做什么的人当中挑选团队成员,并在一个还相对简单的市场中推出硬糖。"
紧锣密鼓地筹备至今已经过去大约18个月了,硬糖正在迅速扩大自己的市场占有规模并提高其品牌知名度,朱航民夫妇期望在未来的十年内将其打造成一个有影响力的大品牌,这对他们个人以及中国的酒精饮料市场都将是一个激动人心的事情。根据过去几个月的市场表现,在上海和中国其他大城市,甜口味低酒精的饮料有足够的市场空间和需求。下次去到酒吧的时候一定记得看看酒单上有没有硬糖的身影!
在采访的最后,朱航民分享了一些个人经验。首先,永远不要回避尝试新的商业概念。他坚信,在创业过程中,每一次的尝试都能够在某些方面帮助你理清自己想成为什么样的企业家,以及如何打造你真正想经营的企业。
另外,他强调了人脉的重要性,并指出通过中欧MBA建立起来的人脉关系对他个人创业的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不要羞于与你的朋友和同事联系。我并不擅长建立人际网络,但在中欧,我发现社交变得容易得多。我的同学和教授总是平易近人,他们会公开谈论自己在做什么,也愿意听听我的想法。即使某些同学跟你不是特别亲密,你们也有过共同的经历和共同的语言,你可以用彼此都熟悉的模式来谈论业务。校友网络能够带来意想不到的帮助和灵感,一定要好好利用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