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中国赋能健康中国——中欧卫生政策圆桌会议顺利举行
9月16日,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卫生健康产业研究中心与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合作,以“数字中国赋能健康中国”为主题,举办了2023年度第二期中欧卫生政策圆桌会议。中欧国际工商学院院长、管理学教授、社会保障与养老金融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席汪泓,拜耳集团处方药事业部高级副总裁、中国市场准入部高级副总裁罗晓洁校友,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规划发展与信息司大数据办公室处长唐勇林,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党委书记马昕,大连市医疗保障局信息办主任、一级调研员吴志勇,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副院长王争,原深圳市罗湖医院集团院长孙喜琢,湖州市中心医院党委书记马建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智能医学研究室主任叶哲伟教授等80余位专家学者和企业家等业内人士参与了此次活动。
中欧市场营销学教授、中欧卫生健康产业研究中心主任周东生主持了本次会议。他指出,数字经济的高速发展给中国经济增长注入了新的动力,本次会议的主旨就是探讨数字技术如何赋能健康中国,包括如何更好地帮助卫生健康产业链各环节降本增效,如何促使卫生健康工作从以治病为中心转向以健康为中心,如何管理好患者诊前、诊中、诊后的全生命周期,如何促使医药、医疗、医保“三医”更好地联动和协同发展等,从而为人民健康创造更多福祉。

会议现场
首先,汪泓院长与罗晓洁校友分别致欢迎辞。汪泓院长介绍,中欧作为全球EMBA排名第二、MBA排名前20的商学院,有120多位来自全球的教授、28000多位校友,在社会保障与养老金融、智慧医疗、ESG等领域做出了许多突出的研究成果,这离不开拜耳这样的企业支持,希望这样的合作能够持续开展。罗晓洁校友表示,拜耳很高兴能够与中欧建立起长期合作,举办的一系列中欧卫生政策圆桌会议已形成突出的品牌效应,得到医疗健康专业人士的广泛认可。作为一家进入中国市场已141年、高度本土化的外企,拜耳未来也会坚定地投入中国市场,秉承为中国患者服务的初心和使命,为实现健康中国2030战略添砖加瓦。

汪泓院长

罗晓洁校友
周东生教授
在上午的主题演讲环节,汪泓院长发表了题为“数字化赋能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演讲。她指出,全球医疗数字化已成为大趋势,各国相继出台相关政策布局数字医疗产业。建设数字中国也是数字时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引擎,中国医疗数字化已发展到数字医疗创新的新阶段,赋能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帮助医院提高效率、提高质量、提高待遇。上海市高度重视医疗领域的数字化转型,瑞金医院、中山医院、第六人民医院、华山医院等公立医院都成功推动了数字化转型。
唐勇林进行了题为“数字健康发展形势与任务”的分享,从国家政策层面介绍了数字健康发展的总体思路、主要任务、优先行动和组织实施。他指出,在中国式现代化的背景下,要以信息化驱动现代化,坚持统筹集约、共建共享,服务导向、业务驱动,开放融合、创新发展,规范有序、安全可控的基本原则,落实集约建设信息化基础设施支撑体系、健全全民健康信息化标准体系、深化“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体系、完善健康医疗大数据资源要素体系等主要任务,到2025年建设形成统一权威、互联互通的全民健康信息平台支撑保障体系,基本实现公立医院与全民健康信息平台联通全覆盖。

唐勇林处长
马昕发表了题为“从应用谈数字医疗的‘边界’”的演讲。他介绍了在“互联网+数字医疗+人工智能”蓝海时代,医疗数字化转型便捷就医的各种场景和实践,如“一部手机跑医院”的智慧就诊流程;在疫情期间开发和推广支持万人方舱信息系统的经验;以及他对人工智能应用于医疗的价值的思考,从患者的医疗需求、医生的期待、医院和医生的想法、资本和企业的想法等角度,探讨数字医疗的发展趋势和面临的机会与挑战,引发大家对数字医疗边界的思考。
马昕书记
吴志勇分享的主题是“数字医保支撑下的门诊统筹制度-新处方流转方式、新监管模式探讨”。他首先回顾了国家门诊统筹供给政策的改革背景、基本原则、主要措施和制度要求,随后介绍了数字医保支撑的电子处方流转机制的概念、工作原理、各参与方和具体流程,探讨了数字医保赋能的地方医保新监管方向,包括服务方式、开展情况、监管角度和实施效果等,并就近期热议的回款权问题与现场嘉宾进行了交流。
吴志勇主任
在下午的主题演讲环节,王争分享主题为“医院高质量发展之数字化转型实践与展望”。作为上海开埠后第一所西医医院,仁济医院现为“四院一所”布局,多院区一体化是其数字化转型的基础,从2018年开始,医院逐步实现了智慧服务、智慧医疗、智慧管理,如精准预约、数字陪诊、“养老院+互联网医院”创新模式、大数据辅助决策、高值耗材全流程监督等。未来,医院将在医疗上进一步提质增效,在服务上转变成“资源围绕患者”的服务方式,在管理上进一步发掘数据要素,更好地服务于医疗、科研、管理的各个方面。
王争院长
孙喜琢发表了题为“紧密型城市医联体智慧化建设现状与未来”的演讲。首先,分享了罗湖医院集团紧密型医联体建设8年的探索与实践,包括其组织架构设计、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改革的核心、改革历程等,2018年,罗湖模式登上世卫组织公报。随后,介绍了紧密型医联体下的互联网医院建设和健康日志建设,指出医院信息化建设的未来方向将转变为以居民个人健康记录为核心的全民智慧健康建设。最后,分享了罗湖医院集团智慧医疗探索与实践,以及依托罗湖医改3.0,打造数字健康城区,推动大健康产业发展的战略规划。
孙喜琢院长
马建明的演讲主题为“智慧服务提升患者就医体验”。湖州市中心医院作为一家地级市医院,本地患者持续外流到周边的上海、南京、杭州等大型三甲医院,通过在诊前、诊中、诊后各个环节用智慧化手段提升医疗质量、患者体验和医院管理水平,从而提高自身竞争力,希望打造不像医院的高水平未来现代医院。
马建明书记
叶哲伟教授分享的主题为“医学元宇宙场景构建及应用”。他介绍了元宇宙的六大支撑技术,包括区块链、人机交互、电子游戏、人工智能、网络及运算、数字孪生,及其团队将这些技术应用在医疗中的探索和成果,如手术方案的三维立体呈现、人工智能辅助下的医学信息四维可视化、应用混合现实的手术和远程会诊、虚拟病人考试系统等,得到了国内外专家的广泛认可,未来希望打造智能医学产学研集群,建设完备的智能医学生态体系。
叶哲伟主任
圆桌讨论环节由周东生教授主持,王争、孙喜琢、马建明、叶哲伟参加了讨论,与现场嘉宾就数字化转型过程中的挑战和应对、企业参与公立医院数字化转型的机会和挑战、如何兼顾医疗数字化和适老化、技术发展可能对医疗健康行业的颠覆性改变、社区和居家环境中的患者数字化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交流。
最后,周东生教授总结道,数字中国赋能健康中国蕴藏着巨大潜力,也充满着挑战,既需要顶层设计的重视,也需要各方参与主体的智慧和全民的努力,通过嘉宾的分享,我们看到许多成功的实践经验,相信未来这条路会越走越好。至此,本场中欧卫生政策圆桌会议圆满结束,嘉宾们均对会议的高度、深度和组织筹办表示一致认可,并期待11月25日下一场中欧卫生政策圆桌会议的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