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理念、新格局、新动能:银发经济与社会保障的高质量发展
社保养老关乎民生大计,关乎国家长远繁荣稳定。今年初,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发展银发经济增进老年人福祉的意见》,这是国家出台的首个支持银发经济发展的专门文件;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政府工作报告》也提出要“加强老年用品和服务供给,大力发展银发经济”;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就“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完善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政策机制”做出战略部署;近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也指出要“支持和规范社会力量发展养老、托育产业,抓紧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并再次强调“要守住兜牢民生底线”。在我国步入社会、经济与人口发展的新阶段,如何以前瞻性眼光为社会养老保障体系的高质量发展谋求贴合国情的新出路,是时代大势所趋,也是民心关注所向。
9月29日,由中欧国际工商学院(以下简称“中欧”)、中欧社会保障与养老金融研究院主办的2024社会保障与养老金融国际高峰论坛在中欧上海校区圆满举办。作为中欧30周年校庆系列活动之一,论坛主题聚焦“新理念、新格局、新动能:银发经济与社会保障的高质量发展”,来自全国社保和养老领域的多位政府主管部门领导、专家学者以及行业企业家,从不同视角分享了银发经济与社会保障相关专题的最新研究成果,为推动银发经济与社会保障的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同时,论坛上还隆重发布了《上海社会保障改革与发展报告(2024)》。活动得到新华社、人民网、《经济日报》、《解放日报》、《文汇报》、《第一财经日报》、澎湃新闻、《时代周报》、21世纪经济报道、上海人民广播电台、第一财经频道、东方财经频道等近20余家主流媒体支持,8家媒体平台上开展线上同步直播,总观看量达90余万人次。
现场全景
论坛首先举行了《上海社会保障改革与发展报告(2024)》发布仪式。该报告是中欧国际工商学院院长、中欧社会保障与养老金融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席汪泓教授带领学术研究团队,凝聚中欧社会保障与养老金融研究院、上海社会保障问题研究中心的力量,在深入调研和探索上海社会保障体系的发展路径后,历时一年多时间,所呈现的一份详实且富有前瞻性、实践性的学术研究报告,包含一个主报告“2023年上海社会保障改革发展的形势与趋势”和16个分报告,涵盖了养老保障、医疗保障、社会保障智慧化等多个主题。汪泓院长,上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费予清,中欧党委书记马磊博士,上海市政协原常委、社会和法治委员会原常务副主任李芬华共同为报告揭幕。
揭幕仪式(从左往右:李芬华、汪泓院长、费予清副局长、马磊书记)
中欧社会保障与养老金融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上海社会保障问题研究中心副主任张健明教授分享了报告研创思路、主要内容和主要观点。报告回顾总结了上海社会保障改革与发展实践进程,研判了上海社会保障高质量发展面临的挑战,并对推动上海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发展提出了政策建议:养老保障方面,要加快构建超大城市养老保险“三支柱”体系,加快超大城市数智化养老服务应用场景建设;医疗保障方面,要加快构建公平统一、多层次的医疗保障体系,推动数智技术赋能医疗服务,提高服务质量;就业保障方面,要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加大特殊人群的就业扶助,推动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社会福利方面,要构建多层次多样化社会福利体系,加快发展中国特色的社会慈善事业;社会救助方面,要推动社会救助供给精准化,持续提升社会救助水平;健康治理方面,要进一步加强上海健康城市建设,构建全体市民人人参与、共建共享的健康治理体系;在社保管理方面,要加快推进上海社会保障管理的数字化转型,提高社会保障管理绩效。
张健明教授最后总结道:“上海要积极探索超大城市社会保障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有效改革路径,形成富有中国特色的超大城市社会保障制度范例和实践方案,为加快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奠定坚实基础。”
张健明教授介绍《上海社会保障改革与发展报告(2024)》
在随后的主旨演讲环节,清华五道口养老金融50人论坛秘书长董克用教授就“银发经济背景下加快建设多支柱养老金体系”的话题进行了分享。他表示,我国人口老龄化有三大特点:第一,总人口从2021年开始减少,而且趋势很难逆转;第二,65岁及以上人口数量及所占比重在未来30年中加速上升,将达到35%左右;第三,中国人口老龄化高占比将一直持续到本世纪末。这三大特点对中国养老金制度体系提出了挑战。在世界各国,构建多支柱的养老金支柱体系已成为共识,通过国家、单位和个人养老责任共担,实现养老金体系的可持续发展。目前中国养老金体系的基础性制度框架已基本建立,面向未来,必须以系统集成、注重实效的思路,不断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加快扩大企业年金覆盖面,积极推动个人养老金的发展。
董克用教授发表主旨演讲
北京大学健康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李玲教授以“银发经济与中国式社会保障制度”为题发表了主旨演讲。她指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要积极开发老龄人力资源,大力发展银发经济。银发经济包括养老地产、养老金融、养老服务、养老产品设备生产和服务、养老信息化和智能化等,要积极发展健康服务新业态,培育健康文化产业和体育医疗康复产业,探索符合中国人生活习惯的医康养融合模式。她表示:“国家卫健委近期明确提出,未来五年要继续深化医改的四大重点工作,并指导其他省份每年选择2~3个地区为重点来推广‘三明经验’,五年内实现全覆盖。国家要从现在治病的模式转换为全方位、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模式,这是医改制度的保障,是中国式的制度保障。中国式的养老,首先是老有所为,然后老有所养、修身养性、无疾而终。”
李玲教授发表主旨演讲
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主动健康战略与发展研究院院长、上海交通大学讲席教授贾伟平作为拥有50年临床经验的医学科学家,结合美国、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情况,普及了老龄化背景下如何面对老年人功能减退、慢病增多的情况,并对中国的老年健康管理和健康促进行动进行了详细阐释。她指出,老年人健康管理是多领域、多部门协作的系统工程,包括国家层面的社会大循环和行业层面的医疗卫生小循环。从国家层面,要研究和完善老年人健康管理的技术指南、策略、政策法规;打造老年人健康服务的支持性环境;动员各方社会力量的积极性,并引导个人维护健康的意识和行为;而从行业层面,医疗行业要不断研究老年疾病的发生发展理论,不断推出新技术、新方法,更好地为老人们服务。”
贾伟平院士发表主旨演讲
中国社会保障学会副会长、浙江大学国家制度研究院副院长金维刚以“银发经济背景下促进养老金融高质量发展”为题,介绍了银发经济与养老产业发展概况,探讨了如何促进高质量的养老金融发展,并对完善多层次养老体系提出了针对性建议。他表示,健全和完善多层次养老金体系,有利于养老金融在促进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提高养老保障水平、促进养老保障制度可持续发展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养老金的金融市场化发展有利于各类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年金、个人养老金账户资金等通过市场化投资运营实现保值增值;养老金融能够为养老产业发展提供必要的投融资支持,从而有力地促进养老服务产业的蓬勃发展;通过大力发展养老金融有利于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为老龄化社会提供所需的养老资金储备和养老金融服务,实现“老有所养”的战略目标。
金维刚研究员发表主旨演讲
复旦大学老龄研究院院长彭希哲教授在以“人口老龄化进程与银发经济发展”为题的分享中,详细阐述了“银发经济”的概念和四个主要特点,并研判了银发经济的未来发展趋势。他指出,银发经济的发展及其规模首先取决于老年人口的增长,其次是老年人口的消费需求、消费能力和消费行为,再次是国家和社会对老年人口福祉的投入。 “政府建立和完善养老金和长期照护保险等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将成为银发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他认为,目前老年人消费在社会总消费中的比重低于老年人占总人口的比重,这种状况将会逐渐改变,从而使银发经济成为我国社会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重要引擎。银发经济发展需要更系统的政策设计和产业推进,如何通过各种金融手段将老年人手中的钱或不动产转化成消费能力,是更大的挑战,也是刺激银发经济发展的重要一环。
彭希哲教授发表主旨演讲
上午的主旨演讲环节以学院院长汪泓教授的演讲“健康老龄化下银发经济发展的机遇与挑战”收官。汪泓教授全面分析了全球老龄化与健康老龄化的现状与面临的挑战,提出“中国式养老”的新模式以及“健康老龄化”的新理念。她表示,健康老龄化已经成为当下全球共识,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学、老有所乐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要目标,同时也催生了银发经济的发展。银发经济具有人口基数大、消费需求广;前期投入高,回报周期长;涉及面广、产业链长等突出特点,未来有八个重点发展领域:(一)优化多层次保障体系,促进养老保障水平和质量持续提升;(二)推动高质量、高品质医疗健康服务业进一步发展;(三)推动机构和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业态进一步完善;(四)以科技赋能养老产业,通过人工智能助推养老龙头科技企业加速“破圈”入局;(五)进一步拓宽老年消费市场新赛道;(六)不断拓宽老年文旅新赛道;(七)以养老金融支撑养老服务和养老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八)城乡适老化改造,不断扩大银发经济市场规模。
汪泓院长强调道:“未来我们要立足于这八大重点领域,加大老龄产业的政策支持力度,推动行业监管,增强全民养老意识,完善老龄产业上、中、下游产业链,推动政府、社会、企业、个人多主体协同,全面促进老龄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从而为中国老年人提供更健康、快乐、幸福的晚年生活。”
汪泓院长发表主旨演讲
中欧金融与会计学教授、中欧财富管理研究中心主任芮萌就“银发经济与养老金融”为主题发表演讲,他指出,中国当前银发经济规模已达7万亿元,占GDP比重达到6%,到2035年有望达到30万亿元左右,显示出巨大的发展潜力。面对中国养老“未富先老”“未备先老”“照护单薄”“服务单薄”等复杂问题,芮萌教授强调了发展以养老金金融、养老服务金融和养老产业金融有机构成的养老金融的重要性,并对养老金融的发展提出了三点建议:(一)积极完善养老金融产品与服务,鼓励金融机构不断创新,开发更多符合老年人需求的金融产品;(二)优化养老金个人账户制度,针对目前在试点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优化和改善,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确保长期稳健增值;(三)促进养老产业金融多元化,利用市场化融资工具和政策性融资工具,共同支撑养老产业的发展,从而解决每个家庭和社会共同面临的挑战。
芮萌教授发表主旨演讲
中欧荣誉退休院长、中欧社会保障与养老金融研究院学术委员会联席主席迪帕克·杰恩(Dipak Jain)教授,发表了题为“深入探究银发经济:活力(JUICE)国家视角下的全新(FRESH)洞察”的主旨演讲。他通过探索日本(Japan)、美国(USA)、印度(India)、中国(China)、欧洲(Europe)这几个国家和地区为代表的银发经济样本,洞察它们在生育率(Fertility)、退休(Retirement)、教育(Education)、稳定性(Stability)、医疗保健(Healthcare)等方面的表现,探讨了“银发经济”带来的商业机遇,包括老年友好型福祉(医疗保健与财富管理)、老年友好型互动(数字媒体与娱乐)、老年友好型服务(差旅、酒店和餐饮等)。杰恩教授总结道:“银发群体是未来的璀璨钻石,请大家不要忽视这个群体。让我们共同努力,帮助这个充满精力、活力和热情的群体,用他们的智慧、财富和道德典范为世界做出贡献。”
迪帕克·杰恩教授线上发表主旨演讲
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清华五道口养老金融50人论坛核心成员董登新教授带来了主题演讲“五大金融助力银发经济做大做强”。他分析了五大金融——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数字金融、普惠金融和养老金融如何助力于银发经济的五个突破口:科技金融助力适老产品科技创新应用;绿色金融助力康养产业绿色化发展;数字金融为老年人提供智能化金融服务;普惠金融让老年人普享现代金融服务;养老金融助力养老金储备与投资。董登新教授对银发经济的这五个未来趋势做了深入浅出的阐释,提供了全新且全面的视角。他最后总结道:“养老金融作为五大金融之一,将会是金融行业两眼紧盯的重要战场,养老金融又是银发经济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来发挥养老金融的双重身份作用是至关重要的。”
董登新教授发表主旨演讲
圆桌论坛环节,在中欧陆家嘴国际金融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刘功润的主持下,五位嘉宾围绕“发展银发经济、促进养老金融高质量发展”主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三位中欧校友企业家——中信养老总经理魏松(CEO 2016)、才金医药董事长宫惠民(AMP 9班)、唐派集团董事长张新峰(EMBA 2020)从各自领域,分析了银发经济中的风口和机会,也探讨了各自遇到的痛点和挑战。芮萌教授表示:“如果有一个产业既有商业价值,还有社会价值,这就是养老产业。希望通过金融创新、科技进步、优质服务、公正政策、健康医疗和文化教育的共同努力,构建起一个充满关爱、尊重和机遇的老龄社会。”中欧社会保障与养老金融研究院研究员、上海社会保障问题研究中心副主任罗娟教授总结道:“让银发经济托起金色年华,让夕阳红照亮朝阳产业。”
圆桌讨论(从左往右:刘功润、宫惠民、张新峰、芮萌教授、魏松、罗娟教授)
圆桌论坛为论坛画上了圆满句号。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副院长兼中方教务长张维炯教授在论坛上发表致辞,中欧社会保障与养老金融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党委副书记、上海社会保障问题研究中心副主任史健勇教授担任主持。
左:张维炯教授;右:史健勇教授
本次活动汇聚了国内外社会保障学界权威专家、国家政策制定部门、国际高端智库机构和高校、养老金融企业家等各方研究力量,聚焦社会保障和养老金融两大领域,关注社会保障、健康中国、人口老龄化、养老金融等主题,共同展望社会保障与养老金融行业发展前景。丰富的研究成果和深刻洞见将为社会保障和养老金融的发展和改革提供思路,为中国社会保障与养老金融政策制定提供决策参考,为健康中国的建设贡献中欧力量!
关于中欧社会保障与养老金融研究院
中欧社会保障与养老金融研究院成立于2022年,汇聚国内外社会保障学界的权威专家、国家政策制定部门、国际高端智库机构和高校、养老金融企业家等各方研究力量,搭建一个国内外社会保障研究的学术网络和交流平台,通过深入开展学术理论与公共政策研究,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高质量发展,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研究平台和高端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