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7月中欧“案例大师成长营”成功举办
7月5日-6日,中欧“案例大师成长营”在中欧国际工商学院上海校区成功举办。本次活动设立两个中文班,共有来自全国87所院校和机构的124位教师参加。
培训开始前,中欧会计学教授、中欧案例中心主任陈世敏致欢迎辞。陈教授介绍了中欧案例中心的构成和职能:一是支持中欧教授开发案例,每年产出约百篇。二是受上海市政府和上海市教委的委托,联合上海13所MBA院校和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共同建设“上海MBA课程案例库开发共享平台”,打造并运营“中国工商管理国际案例库”(ChinaCases.Org)。截至目前,已收录案例1,400多篇,到2021年底将突破2,000篇。三是举办“案例大师成长营”等案例法培训,推广案例开发与教学;通过组织“中国工商管理国际最佳案例奖”竞赛,面向全球吸引优秀的教学案例。陈教授表示,希望通过“案例大师成长营”搭建一个互相交流和学习的平台,激发老师们进行案例开发和教学的兴趣和能力,推动案例教学法的应用。

为期两天的成长营由中欧的王泰元教授、林宸教授、陈世敏教授、庄汉盟教授和案例研究员团队主管赵丽缦老师分享,内容涵盖创业、营销、会计等领域的案例教学设计和组织、案例教学示范与案例开发专题分享。
王泰元教授分别通过哈佛案例《斯维尔:大众市场决策》和自己开发的案例《传音控股:新兴市场的颠覆式创新》,让学员们为EMBA课程设计为期半天的案例教学计划。王教授结合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技巧,带领学员从选择知识框架、确定教学过程、设计讨论问题、角色定义,以及课程如何与实际相结合共五个方面,对案例教学进行讨论和设计,生动地阐释了案例教学的五个重要元素,即适用、框架、内容、方法和角色。
林宸教授从商学院教师的角色和定位出发,分享自己对于案例开发的体会:第一,打造经得起时间考验的案例,在选题时不以案例公司的成败论英雄。第二,贴近商业最新发展,在案例中提供超越学生现有认知的内容。第三,案例需要足够简单,让所有学生都能参与讨论。教学笔记详实,方便更多教师使用。随后,她以自己开发的《全家FamilyMart:互联网+的战略布局》案例进行示范教学,引导学员讨论新零售环境下的商业转型问题,并分享了自己的开发初衷,即帮助学员理解“互联网+”,认识到实体企业的优势并克服互联网焦虑症。

陈世敏教授以财务报表基础为教学点,借助自己开发的《阿里巴巴和京东:战略、商业模式与财务报表》案例,为大家示范如何在会计学课堂中运用案例服务教学目标。同时,陈教授还分享了自己对于案例教学的观察与想法,并结合ChinaCases.Org的评审标准对学员的案例教学、开发与发表提出建议。
庄汉盟教授则通过自己的案例开发经历,系统性地对案例开发的目的、类型以及方法进行了归纳和总结,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案例教学的作用与案例开发的意义。随后,屡获国际案例大赛大奖的赵丽缦老师以两篇案例为例,分享了案例写作的思路、方法和案例开发背后的挑战与困惑,诠释总结了她在案例开发过程中权衡“快”与“慢” 的思维模式和技巧应用。

培训结束后,学员们对本次成长营的授课质量、课程组织与服务等都给予了高度评价。来自西安交通大学的杨林岩老师说:“中欧教授精彩的课堂讲授、案例分享答疑解惑和小组讨论都令人无限回味。老师们分享了哈佛、毅伟、中国工商管理国际案例库(ChinaCases.Org)等不同案例库的不同案例理念,更新了我对案例的认知。两天学习,紧张有趣,匆忙快乐,感触良多。我对案例选题、写作甚至课堂案例的选择、讲授和时间分配都有了新思路。”
来自宁波诺丁汉大学的陈晋老师说,“我虽然使用过案例教学,但还没有开发过教学案例。这是一次非常宝贵的机会,让我了解它的目的、设计理念、实现方法、以及各个案例库的区别。同时也收获了案例教学心得。感谢各位老师的倾囊相授,感谢各位负责组织的老师的辛勤付出!”
来自上海大学的刘耀淞老师说:“总体而言,收获良多。课堂内:第一,选择案例要结合中国国情、结合学生特征;第二,使用案例要优化流程设计、按需更新教学笔记;第三,撰写案例要明确案例目标、适当运用技巧。课堂外:结识各高校的优秀同行,不虚此行。”

中欧案例中心将继续举办成长营等培训活动,努力促进案例教学交流、推广案例教学法、鼓励更多中国主题案例的开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