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思共进:2025案例评审专家委员会年度研讨会顺利举行
2025年8月20日,中国工商管理国际案例库(ChinaCases.Org)案例评审专家委员会年度研讨会在中欧上海校区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40余位评审专家齐聚一堂,围绕教学案例的开发与评审展开深入交流。
中欧副教务长、案例中心主任、ChinaCases.Org主编陈世敏教授在开场致辞中,对长期支持案例库建设的专家们表示感谢,并分享了最新进展。他介绍,目前案例库每年新增案例超过300篇,已累计收录3,388篇,国内用户院校超过150所。在国际传播方面,中欧案例已进入全球1,100多所院校课堂,累计使用量突破70万人次。今年上半年,中欧案例在哈佛案例库的使用量同比增长超过82%,国际影响力持续提升。同时,案例中心通过案例大师成长营、案例开发共创营、案例教学邀请赛以及案例研究与教学论坛等活动,持续推动案例方法的创新与实践。

在研讨环节,陈世敏教授重点解读了中欧案例评审标准。他指出,标准既参考国际规范,又结合本土教学需求,不仅有助于保障案例质量,也为作者改进提供方向。他同时强调,评审质量至关重要,既关系到案例能否入库与获奖,也直接影响其课堂教学价值。陈教授逐条阐释了八项评审标准,并特别提示:“案例分析要通过循序渐进的引导,让学员在分析中提炼出具有普遍意义的思维框架与管理逻辑。”

随后,专家们围绕三篇试评案例——《Headspace vs. Calm》《Roche》《科劲国际》展开讨论。通过小组研讨和集中分享,大家从案例选题、内容编排、写作逻辑、教学价值等角度进行了深入剖析。陈教授在总结中既肯定了三篇案例的亮点,也指出了不足,并结合评审标准提出了修改和提升的建议。
在进一步交流中,陈世敏教授提出,评审应特别关注案例能否真正服务课堂。他区分了决策型和分析型案例,强调后者未必有明确的决策点,但需具备足够复杂性,才能引导学生开展多角度分析。他建议专家在评审时尽量帮助作者挖掘潜在的讨论切入点,以提升教学价值。

下午的专题讨论由中欧案例中心运营团队负责人黄夏燕博士主持,聚焦案例写作中的“套框架”现象和AI生成内容问题。她指出,框架和模型有助于提供结构化思路,但如果仅把案例事实机械对应到模型,缺乏进一步分析与比较,就会流于形式。相关议题引发了热烈讨论,多位专家结合自身实践分享了看法,并就未来案例开发趋势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会上,陈世敏教授还向长期参与案例评审的专家颁发了“5年服务奖”和“10年服务奖”,感谢他们为案例库建设作出的贡献,并向所有为案例库发展默默奉献的专家表达了由衷的谢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