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心履职,积极建言——汪泓院长参加上海“两会”并接受多家媒体采访
1月10日-15日,上海“两会”隆重举行。上海市人大代表、中欧国际工商学院院长汪泓教授连续第七届履职,携6份建议出席。会议期间,汪泓院长还就2023年上海市政府工作报告和相关建议议题,接受了《人民日报》、央广网、《解放日报》、《文汇报》、《新民晚报》、《上海证券报》、澎湃、第一财经频道等主流媒体专访。

汪泓院长提交的6份建议既有持续跟踪研究了20多年的社会保障制度方面的建议,包括“关于加快个人养老金制度试点的建议”“关于完善上海国际高端人才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议”“关于完善上海平台经济灵活就业人员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议”,也有针对当前堵点、难点和痛点的议题如“关于进一步完善上海生育、教育、养育政策支持力度的建议”,更有通过专题调研后提出的战略性建议如“关于上海打造新赛道风口的‘核爆点’的对策建议”“关于上海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创新能级的建议”等。

《人民日报》在采访中指出,汪泓院长“既有学术研究理论又有社会实践经验,能站在国家战略全局思考上海的问题,能充分考虑建议在社会层面的可操作性。社会角色的多样化,给她带来截然不同的履职经历,从而贡献出越来越多切中社会热点的高质量建议。”
今年上海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过去五年,上海坚持以落实国家重大战略任务为牵引,推动改革开放向纵深发展,浦东引领区“王牌”作用更加凸显。2023年,上海将全力推进浦东引领区建设。
对此,汪泓院长在接受央广网、《解放日报》、《文汇报》、《上海证券报》等媒体采访时建议,为进一步发挥上海经济“压舱石”的作用,浦东新区要以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三大先导产业以及六大硬核产业为基础,打造世界级创新产业集群。同时,通过“锻长板、补短板、筑高地、优体系”,开辟产业新赛道。面向新赛道,要重点布局一批标志性的重大攻关任务,加强产业规划引导,统筹制定新赛道发展的时间表、路线图和考核机制。进一步激励市场主体进行创新,培育上海在世界科技创新策源和国际前沿产业领域的领导企业。同时,面向全球顶尖人才打造人才“金字塔”,构筑未来产业新赛道发展的世界人才高地,发挥制度改革优势,优化海外人才政策体系。
在接受《新民晚报》采访时,汪泓院长指出,要增强国际高端人才社保制度的柔性和灵活性。首先要加大国内外社保制度转移接续,增强社保的可携带性;其次要加快社会保障的国际接轨;就国际高端人才反映比较集中的参保和赔付问题,可进一步调整完善社会保险的相关措施。另外,汪泓院长特别提出,建议上海尽快出台国际高端人才的税收优惠政策,对于个人所得税实际税负超过15%的部分,予以免征或财政支持进行返还。
汪泓院长期以来“重心向下”,眼观六路、耳听八方,体察身边人、身边事,提出了诸多很好的建议。在她的部署和主导下,中欧的智库建设也取得了长足进步,智库影响力不断提升。未来,中欧将充分发挥连接中国和欧洲以及世界的桥梁作用,提升智库服务的能级,在更国际化、更高水平上发挥智库作用,贡献智库力量。
附:媒体对汪泓院长主要报道
- 人民日报:《大江东︱上海市人大代表汪泓:重心向下,看老百姓脸色办事》
- 央广网:《两会问计 | 汪泓代表:紧抓“新赛道”发展机遇 打造世界级创新产业集群》
- 解放日报-上观:《“抢人大战”中,上海靠什么胜出?代表委员划了重点》
- 文汇报:《汪泓代表:打造新赛道风口的“核爆点”,要创造更多“撒手锏”》
- 新民晚报:《两会声音|归国了、退休了,个人账户里的社保资金取不出来?上海市人大代表建议:增强国际高端人才社保制度的柔性和灵活性》
- 上海证券报:《上海市人大代表汪泓:建议浦东引领区增强全球资源配置能力 打造世界级创新产业集群》
- 澎湃:《中欧国际工商学院院长汪泓:建议逐步建立统一的国家养老金服务平台》
- 第一财经:《聚焦上海持续增强科技创新能力 人大代表们给出方法、路径和期待|探上海两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