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欧AI研学·探访杭州创新生态:走进强脑科技、灵伴科技与阿里巴巴
10月17日,由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北京校区、中欧AI探索与实践小组策划组织的“中欧AI研学·探访杭州AI创新生态”活动成功举办。近50位中欧校友齐聚杭州,先后走进BrainCo强脑科技、Rokid灵伴科技与阿里巴巴,展开为期一天的深度研学。

今年以来,大模型应用步入深水区、Agent实现规模化落地、具身智能迎来跨越发展,AI正以前所未有的力度重构产业底层逻辑,本次杭州研学正是基于这一背景策划推出,并与AI小组成员所在的阿里巴巴-钉钉联合主办。
活动紧扣“前沿技术+产业应用”的主线,杭州“六小龙”之一强脑科技代表非侵入式脑机接口的医疗与消费级应用,灵伴科技展现出AI+AR眼镜在各类场景的落地实践,AI巨头阿里巴巴则是覆盖“算力+模型+场景”的完整生态网。通过参访这三家企业,构建起从技术原点到产业应用的完整认知图谱,助力校友们更新体感认知、启发战略思考,并有效链接杭州创新生态。
第一站@强脑科技:脑机接口的突破与普惠应用
作为中国脑机接口领域首家独角兽,强脑科技凭借全球首款智能仿生手曾荣登《时代》2019年百大发明。当天,在杭州人工智能小镇的强脑科技总部展厅里,其残障员工依靠智能仿生手现场挥毫写下 “中欧力量”,吸引了所有人拍照“打卡”。

在主题分享中,强脑科技创始团队成员、集团副总裁张胜男详解了非侵入式脑机接口如何在大脑与机器间架起一座“信息桥梁”:通过攻克微弱脑电信号采集、抗干扰算法与先进材料等核心技术壁垒,最终实现了智能仿生手0.8秒的极速响应。这项技术已帮助数千名上肢残障人士重获生活能力,杭州亚运会火炬手徐佳玲正是借助它完成了火炬点燃。

此外,其技术正持续拓展应用至孤独症康复、舒压安眠、儿童专注力训练乃至机器人灵巧手等等广阔领域。

强脑科技的实践不仅使大家了解到脑机接口的技术与应用突破,更得以洞察一家硬科技企业的价值与路径选择。未来,随着生命科学与机器智能的深度融合,人机真正走向“共生”,或将重新定义人类能力的边界和生命的形态。
第二站@灵伴科技:AI+AR引发的产业革新
灵伴科技是国内AR领域的独角兽企业,当天,创始人祝明铭、联合创始人向文杰均到场进行分享交流,校友们也体验了其消费级和工业级的AR眼镜,一场由AI+AR引发的产业革新跃然眼前。

在灵伴科技看来,当前正处于从APP中心化交互向自然交互(MDI)演进的关键节点,智能眼镜将成为AI时代的理想信息载体。其自主研发的光波导智能眼镜,正成为医疗、工业等专业场景中的“无形助手”:医生在手术过程中可以通过眼镜实时调取患者数据和录制手术过程,电力检修人员可实时调取设备参数和操作指南……技术对工作方式的深度重构,展现出下一代人机交互平台"信息随身、双手自由"的清晰轮廓。

灵伴科技创始人祝铭明还以前瞻性思维剖析了公司的商业模式和未来发展。他表示,灵伴科技定位在做一家纯粹的技术平台公司,明确“不做甲方生意”,以70%工程师团队、人均5项核心专利的技术密度,通过技术赋能渠道商和服务商,构建“利他”生态联盟,合作方可通过内容运营和集成服务获得更多利润。目前,他们已形成覆盖21个省、80个市的销售渠道和广泛合作网络。
从中我们得以窥见一家技术创新型企业的战略思考与布局逻辑:当AI让终端从“工具”进化为“伙伴”,企业需要思考的不仅是技术应用,更是如何构建与之匹配的交互生态,硬件创新与生态构建的深度融合,将开启人机交互的全新可能。

第三站@阿里巴巴:大模型驱动产业变革
当日下午,研学团来到阿里巴巴西溪园区,在参观其企业文化展厅后,进入主题分享部分。

中欧校友、钉钉副总裁王中宇(EMBA2016BJ1)主持活动,并介绍了阿里在AI领域的战略布局与技术进展,尤其是“一体两翼”战略:以阿里云为基础设施核心,承担底层算力与模型支撑,钉钉聚焦B端组织智能化,C端及其他业务板块协同推进,形成完整生态闭环。他欢迎更多校友企业接入阿里AI生态,共同推动AI技术在千行百业的深度落地。

阿里云智能集团研究中心主任、浙江省AI专班专家组组长安琳博士以《软件重构:实现AI愿景的企业级战略路径》为题发表开场分享。他指出,大模型正成为新一代操作系统,推动企业AI应用从“工具化”向“智能体”阶段演进。未来平台化是关键趋势,企业需构建基于私有数据的知识中心以形成差异化竞争力。他同时强调,AI正颠覆研发模式,编程效率大幅提升,产品设计能力变得更为关键;组织也将面临人效剧增下顶尖人才留存等挑战,需思考如何重构信任与协作机制。

阿里云智能集团飞天实验室-通义大模型业务发展专家曾晨则聚焦大模型进化与场景落地驱动产业重塑,通过闲鱼AI代售、飞猪BD外呼、高德商户运营等真实案例,展现了大模型在具体业务场景中实现SOP自动化重构的能力,并系统介绍了阿里最新推出的一系列大模型产品。

钉钉AI解决方案副总裁邱达基于本次活动前期的校友调研数据,对比分析了中美企业AI应用差异,并剖析了当前AI技术的能力边界与现实挑战。他建议企业应精准识别适用场景,推动数据认知升级,尤其是有效区分“信息”与“知识”,并倡导在协同办公平台上构建企业级AI创新能力。

参与本次活动的校友来自人工智能、金融、制造、医疗、营销等十余个行业,大家纷纷表示参访内容兼具前瞻视野与实践借鉴价值。民生银行CIO张斌校友评价道:“活动既有广度,拓展了我们的视野和对未来终端形态的认知;又有深度,行业领先者的分享帮助我们理解技术原理,更好地判断其可解决的业务问题。”不少校友反馈分享内容与自身工作场景高度契合,并已产生实质性合作意向。

校友与分享嘉宾互动和讨论

中欧北京校区首席代表萧斌、中欧运营管理学副教授梁超等中欧老师与联合主办方钉钉团队合影留念
自2023年7月成立以来,中欧北京校区发起的中欧AI探索与实践小组已凝聚70余位来自AI及各行业应用领域的校友企业代表,在此基础上,策划主办组织活动十余场,并持续助力教授深入企业调研、开发教学案例,构建起教研相长的良性生态。本次杭州研学正是这一平台价值的生动体现。未来也将继续携手校友企业,组织高质量研学和研讨活动,帮助校友企业在智能转型浪潮中把握先机、共创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