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责任型领导力实践,中欧组织行为学及人力资源管理学系召开年度学术会议
2019年11月26日,中欧组织行为学及人力资源管理学系年度学术会议召开,主题为“责任型领导力实践”。来自世界各地的120多名教授、博士生和从业人员齐聚中欧上海校区,共话企业领导者如何在领导岗位上采取负责任的行为,以及这些行为在中国背景下对员工、团队和组织的影响。本次会议提供了一个学习和交流的平台,与会者围绕责任型领导力领域的新兴研究课题展开了热烈探讨。
会议由中欧终身荣誉教授樊景立主持。中欧副院长兼中方教务长张维炯教授和组织行为学与人力资源管理学系(OBHRM)系主任金台烈教授致欢迎辞。
第一位主旨演讲嘉宾是来自圣母大学的徐淑英教授,她于2019年开始担任中欧组织行为学与人力资源管理学系客座思想领袖。她的演讲主题为“负责任的研究:加强责任型领导力研究的严谨度与实用性”。她在演讲中指出,当前商学院的研究缺乏严谨度和实用性。为此,她针对如何开展负责任的研究提出了一个框架,以七条原则指导未来的责任型领导力研究,以帮助研究人员取得可信、可靠的研究成果和创造具有实用价值的知识。
第一场专题讨论的主题为“道德型领导力”,由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管理学助理教授王安智主持,共有三位嘉宾参与讨论。来自华盛顿大学的管理学副教授莱恩(Ryan Fehr)以“做道德型领导者意味着什么?对领导力道德维度的思考”为题展开论述。他基于道德化与道德基础的相关文献,围绕“做道德型领导者意味着什么”这一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思维方式。新加坡国立大学商学院管理与组织系助理教授任启智(Sam Yam)则探讨了道德在工作中的负面影响,对道德模范总能带来积极作用的观点提出质疑。伦斯勒理工学院管理学副教授Hao Zhao分享了他对于公仆型领导力研究现状的思考,探讨了这项研究的起源、当前的知识状态、对中国的实践意义以及未来的研究机会。
下午的主旨演讲嘉宾是来自罗格斯大学商学院管理与全球商务系教授陈昭全,他的演讲主题为“儒家的自省与领导者的道德品格修炼”。基于儒家思想以及关于道德自我调节的社会心理学理论,他提出了一个涵盖自省、领导者道德品格修炼与职场责任型领导力的理论模型,将孔子的“君子观”与责任型领导力相结合,探讨责任型领导力的范畴,以及如何通过内省、自我负责的认知与情感、自我修正等一连串环环相扣的道德自省举措,来加强领导者的道德情操。
第二场专题讨论由中欧管理学助理教授李尔成主持,主题为“公司层面责任型领导力的前因与后果”,共有三位嘉宾参与分享。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组织与战略管理系教授张建君的分享主题为:“模仿行为的动力机制:关于跨国企业在华灾后慈善捐赠的研究”。他对2008年汶川大地震中跨国企业的捐赠情况进行研究后发现,跨国企业会先看本国同行捐多少,再看东道国行业竞争对手捐多少,然后据此调整捐赠数额,因为民众会对跨国企业和国内公司的捐赠表现进行比较。接着,香港科技大学周文芝(Melody Chao)教授论述了“事业关联营销与员工敬业度:仰慕之情、内在道德信仰与道德认同的作用”。她通过两个田野实验表明,事业关联营销能够增强员工对公司的仰慕之情,继而提升在工作中的敬业度。第三个分享来自中欧管理学副教授关浩光,主题是“CEO 家庭支持型主管行为的前因与后果”。他研究分析了CEO表现出家庭支持型主管行为会如何对管理团队产生助益,并探讨其中的原因。此类助益包括减少“工作-家庭”冲突,在两者之间实现更好的平衡。
会议闭幕式由中欧管理学教授李秀娟主持,徐淑英教授、Chao Chen教授和金台烈教授分别致闭幕辞。本次活动得到了与会者高度评价,嘉宾和听众均表示受益匪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