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欧国际工商学院院长汪泓:科创园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驱动产业创新升级
“发展新质生产力,实际上是在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强劲动能,以科技创新驱动产业创新成为其中核心,也就是要全面提升生产过程中要素的科技含量,用新技术带动传统产业焕新升级。”近日,由中欧国际工商学院主办的2024中关村论坛——“新质生产力视角下的管理创新”活动前夕,中欧国际工商学院院长、管理学教授汪泓接受环球网等媒体采访时称。
新一轮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我国正积极拥抱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发展。从传统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向如今技术占据主导地位的过程当中,新质生产力不仅能够有效促进新旧动能的无缝转换,更为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
对于打通新质生产力发展中的难点,在汪泓看来,首先要在认知和价值观上有所转变,新质生产力是对传统产业的提质升级,意味着需要改造老旧产业,推出新兴产业,同时布局未来产业,实现产业资源和生产要素的重新配置。其次,要打通产业链、供应链、人才链、数据链、资金链。再次,新质生产力要落地于产业的新赛道、新动能和发展上,不然无法发挥市场动力,企业也就无法提升核心竞争力,从而难以实现科技创新对产业创新的真正带动。最后,在人力资源方面,新质生产力的发展离不开人力资本及资源的再造,必须培养一批领军团队和领军科学家,同时注重培养具备新技术应用能力的工程师和高级蓝领工人。
进一步来讲,新质生产力有三个特质:一是技术革命的突破性推进;二是所有生产要素要重新进行配置;三是产业能够实现深度转型升级。在此推动下,新质生产力最鲜明的标志是全要素经过大幅度的盘整与优化,实现产业链、供应链、人才链、资金链以及要素市场的全面升级。这种升级以创新驱动为核心,以优质为外在表现,体现了最终生产力。正是基于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等特点,新质生产力得以构筑,为现代经济持续增长提供坚实支撑。
而当谈及在高效实现发明专利的落地转化上,汪泓表示,需要推动现有科技园转型升级,将原先的工业园、产业园以及现在研究院与其相结合,形成一个产学研深度融合的“重镇之地”,进而实现从纯粹的实验室研究向高科技产业全面发展的跨越。“如研究院拥有很多研究成果和专利,产业园具备推动技术工艺升级的发展动力,两者结合起来,促进科技创新能力转换为推动技术进步和产业发展的核心动力,促使产业体系实现从传统模式向高科技、优质的方向发展。”
此外,在论坛活动现场上,汪泓强调称,“发展新质生产力关键在于坚持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一起抓。科创园区集聚高效能、高效率、高质量的生产力,正是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最佳实践地。”
至于如何以科创园区推动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汪泓提出了四点建议:第一,抢占未来产业新高度,围绕科创园区传统产业升级、新兴产业发展、未来产业培育等展开系统性布局。第二,抢抓国家科技新成果,发挥举国体制优势,用好“国家队”的科技力量进行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第三,积蓄高质量发展新动能,推进科创园区的科技与经济深度融合,推动创新链、产业链、供应链、数据链、资金链、服务链、人才链全面融通。第四,培养国际一流新人才,以具有国际竞争力制度和服务优势集聚全球创新人才。此外,她认为,推动科技创新要充分发挥科创园区重要作用,瞄准世界科技发展前沿领域,聚焦产业链关键短板环节实施补链强链,提升科技自立自强能力,提高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
来源|环球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