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泓:建议从四方面释放消费潜能
编者按:中欧国际工商学院院长汪泓撰文认为,根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政府工作报告的部署,2024年激发有潜能的消费应从四方面发力,包括培育壮大新型消费、提振大宗消费、增加城乡居民收入、优化消费环境,激发消费潜能,推动内需潜力持续释放。
文章建议将个税起征点提升至8000元,增加普通收入人群的实际收益,提振消费信心。
文章分析了各种类型消费的现实情况,其中,对汽车消费的限购、限行问题,建议通过市场调节取代行政管理手段,消除消费者车辆使用公平方面的问题。
文章还建议大力发展新的消费增长点,包括低空经济、绿色经济、健康经济、体育经济等等,并强调通过数字技术构建融合性消费新业态、新模式和新场景,壮大数字消费。
汪泓:中欧国际工商学院院长
以下为文章内容:
根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政府工作报告的部署,2024年激发有潜能的消费应从四方面发力,包括培育壮大新型消费、提振大宗消费、增加城乡居民收入、优化消费环境,激发消费潜能,推动内需潜力持续释放。
第一,创新商品和服务供给,培育壮大新型消费,大力发展新的消费增长点,如低空经济、首发经济、乡村经济等。在商品消费方面,新能源汽车、绿色节能环保的家电、电子产品将成为新的增长点和消费点。在服务消费方面,文旅、教育培训、医疗大健康等具有较强发展潜力和动能。尤其是电商、带货直播、体验分享、用户生成内容(UGC)传播等,消费市场结合人工智能(AI)、虚拟现实等技术给消费者带来更加多元化的体验。据艾瑞测算,2023年中国直播电商市场规模达到4.9万亿元,同比增速为35.2%。因此,一是,壮大数字消费,推动新业态新模式发展。推进数字消费基础设施建设,布局完善第五代移动通信(5G)网络、千兆光网、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数字消费基础设施及应用场景。发展智慧超市、智慧商店、智慧餐厅等新零售业态,加强智能取餐柜、智能外卖柜、景区智能导览等服务终端建设。优化完善前置仓配送、即时配送、网订店取、自助提货等末端配送模式,丰富线下数字消费场景。探索服务消费与数字经济的深度融合,在托育、养老、医疗、文化、体育等重点领域,打造数实融合的服务消费新业态、新模式、新场景。推动服务零售相关领域同数字技术的深度融合,支持服务零售企业运用5G、云计算、人工智能、VR/AR、3D打印等数字技术,构建更为丰富多元的服务零售消费场景,以此促进服务消费大发展。
二是,培育绿色理念,促进绿色消费。培育绿色低碳消费市场,健全绿色低碳产品生产和推广机制,促进居民耐用消费品绿色更新和品质升级。健全节能低碳和绿色制造标准体系,完善绿色产品认证与标识体系。支持企业绿色低碳转型发展,建立全链条绿色产品供给体系,扩大绿色低碳消费产品有效供给。在全社会大力宣传、普及生态环保知识,传授和推广绿色消费经验,加快形成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组织开展家居焕新活动,推进新能源汽车“以旧换新”,加快充电桩等基础设施建设。对销售低碳、环保等绿色产品的企业给予一定的税收优惠,积极引导培养全民绿色消费习惯和意识。
三是,优化健康消费产品和服务供给。《中国城市体育消费报告》预计我国体育消费规模到2025年将增长至2.8万亿元。2023年,在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中,医疗保健人均消费支出为2460元,占比为9.2%。但要看到当前健康消费还存在政策供给与市场发展不协调、产品服务供给与居民需求不匹配等问题。要加快以科技创新扩大健康消费产品供给,加速体育健身、健康家居、智能穿戴等新产品迭代。大力发展“互联网+医疗健康”新业态,推动在线问诊、远程医疗、智能医疗等新业态发展。构建多层次、多样化的医疗健康服务,提升健康服务供给和能力水平。
四是,大力促进文旅消费,增加优质文旅产品和服务供给、促进商文旅体融合、培育消费品牌、营造消费新业态等方面增强发力。推动“村BA”“村超”“村排”等群众身边的“三大球”赛事活动广泛安全开展。鼓励各地因地制宜打造户外运动与乡村、文化、旅游等融合发展新业态。鼓励文化和旅游企事业单位、金融机构、电商平台、新媒体平台等,策划实施一批丰富多彩的文化和旅游消费惠民活动。丰富优秀影视产品、乡村演出、演唱会、音乐节和优质演出、展览等产品供给,发展“影视+旅游”“演出+旅游”“展览+旅游”等文旅融合新业态,打造新型旅游目的地。
第二,提振新能源汽车、电子产品等大宗消费。全年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达到958.7万辆和949.5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5.8%和37.9%;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占全球比重超过60%、连续9年位居世界第一位;新能源汽车出口120.3万辆、同比增长77.2%,均创历史新高。一是,加快优化促进新能源汽车消费的政策措施,深入开展新能源汽车下乡活动和出海保驾护航活动。加快构建县乡高质量充电基础设施体系,不断优化完善充电网络布局,加快重点区域基础设施建设,提升运营服务水平,为新能源汽车下乡提供有力支撑。在保护出海方面,可考虑成立“中国车企出海智库”,邀请具有丰富国际化经验的研究机构,对海外经营架构、合规、融资、税收等实操问题进行深入研究,为政策落地和行业实践提供参考。还可成立国家级终端消费信贷金融平台,给予出海的自主车企信贷资金及贷款服务支持,保证自主车企在海外与外资车企竞争中没有明显的金融政策劣势。
二是,进一步完善汽车消费环境。特别是对于限行、限购政策,建议采取“基于互联网、大数据赋能下的智慧交通管理,强化交通基础设施合理规划与建设,收取一定通行费的市场调节手段”等措施,替代行政管理手段,以此缓解道路交通拥堵,并消除部分消费者车辆使用公平性等问题。对于保有老旧车,建议出台更有力度的“以旧换新、报废更新”补贴政策,加快老旧车更新换代速度。要坚持市场为主,通过政策支持和引导,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形成“去旧更容易、换新更愿意”的有效机制。
三是,进一步打通汽车行业消费环节,鼓励市场创新,强化消费体验,提升新质生产力。建议推行汽车消费零售发票电子化,上牌办理流程线上化,实现便民流程办理,提升效率,降低成本;推动车企与险企“总对总”合作,减少中间环节,降低消费者保险购买成本。
第三,强化就业优先政策,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尤其是中低收入人群的收入水平,是提振消费信心的关键,也是恢复和扩大消费的基础。因此,一是,要以扩大就业为着力点,更好地稳定和促进居民增收。落实落细就业优先政策,支持发展吸纳就业能力强的中小微企业、服务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尽可能创造更多就业岗位,增加就业机会。依托技能培训中心、职业学校、普通高等院校等公共平台,构建与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岗位需求相适应的技能培训体系,增强青年群体适应产业发展、岗位需求和基层就业的能力。
二是多渠道提升居民财产性收入。要不断完善的资本市场,刺激股市,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改善收入结构,增加资产性收入、财产性收入的比重。做好民生保障工作,进一步加强医疗、教育体系的改革,降低居民在医疗、教育、养老等方面的支出。如可以对三孩及多孩家庭增加教育、抚育等补贴,探索延长免费教育年限,降低家庭教育成本等。
三是,要加快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提升居民消费能力。健全工资合理增长机制,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加快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加大对低收入者的转移支付。要实施新的减税降费政策,加大税收对收入分配的调节力度,通过降低工资性收入的个人所得税负、提高资产性收入的所得税税率等,减轻中低收入者的税收负担。具体而言,建议对于中等收入人群,可以考虑扩充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范围、提高“专项附加扣除”标准等方式,利用减税增加税后收入促进消费。建议将个税起征点提升至8000元,增加普通收入人群的实际收益,提振消费信心。同时,还要通过消费券,还有税费的优惠政策,包括以旧换新等综合举措,降低消费者的成本,激发消费者更新换代的积极性。
第四,减少限制性措施,多措并举优化消费环境,激发消费意愿。一是,加快城乡消费基础设施建设,营造便利的消费环境。持续深化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培育建设,逐步完善以商业综合体为引领、核心商圈为支撑、社区生活圈为基础的城市商业体系。加快补齐县域商业基础设施短板,加快新建和改造一批县城综合商贸服务中心、县级物流配送中心、乡镇商贸中心、村级便利店。优化商贸、物流、交通等设施空间布局,构建高效顺畅、城乡融合的现代流通体系。
三是,加快优化房地产领域消费限制。北上广深等一线陆续松绑限购,释放积极信号。2024年要鼓励更多城市将结合自身情况及时优化调整相关政策,鼓励一线城市或继续优化限购政策,如优化郊区、大面积段限购政策,鼓励二线城市全面取消限制性政策,核心城市降低首付比例、降低房贷利率等政策依然具备空间。另外,未来郊区住宅项目容积率1.0限制可逐步优化,打造更宜打造高品质产品,以满足居民多样化改善性住房需求。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30周年之际,携手财经智库推出系列文章,共同传播商业新知,预见未来机遇。本文是第1期。转载请获得授权。)
(作者系汪泓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院长、高凯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研究员)
来源|财经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