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欧知识
-
数字化的势、道、术:企业的价值创造与长期主义2023-03-10中国企业发展的大环境日趋复杂,产业升级、智能制造以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很大程度上有赖于企业数字化转型的进程。数字化转型能否重构效率、技术、创新等关键生产要素,将涉及产业链的重构,但这一切很难在现有的产业体系中得到根本性的解决,需要企业长期的努力和探索,因而强调价值创造与长期主义在当前变得非常重要。 更多
-
苏锡嘉:酒香就不怕巷子深?2023-03-04酒是享受,酒是文化,酒更是生意。继上篇《人生百般,酒中见微》和《人以群分,人也以酒分》后,中欧国际工商学院会计学荣誉退休教授苏锡嘉继续“酒中天地”系列之第三篇。这一次,他要聊聊“酒生意”。酒香果真不怕巷子深吗?中国人青睐的白酒为何未能风行全球?在中国酒类市场中,哪两种酒最是与众不同?未来的世界,什么酒又最可能独占鳌头?带着这些问题,让我们来听苏教授的第三篇“酒话”。 更多
-
2023年,你还在追热门股票吗?2023-02-28过去三年的新冠疫情,对大部分中国家庭的资产与负债、收入与支出状况都有显著影响。更重要的是,疫情改变了居民对未来收入的预期及风险偏好,将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影响家庭消费、储蓄与投资决策。在这样的背景下,探讨2023年的投资理财趋势以及投资建议具有更加重要的意义。疫情如何影响人们的投资心理和行为?后疫情时代,应该做出怎样的投资决策?2023年,有哪些投资领域值得关注?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助理教授王任轩认为… 更多
- 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加快数字化发展和建设数字中国的远景目标。2022年,“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与2021年“保持制造业比重基本稳定”的定位相比,制造业的国家级战略地位明显提高。经济观察报 | 方跃:拆解工业互联网—企业的问题与挑战2023-02-27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加快数字化发展和建设数字中国的远景目标。2022年,“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与2021年“保持制造业比重基本稳定”的定位相比,制造业的国家级战略地位明显提高。 更多
-
今年经济增长应该靠消费拉动,还是靠投资?2023-02-23多年来我国经济发展似乎存在某种投资“惯性”。随着地方政府债务负担加重、投资回报率边际下降,对于以投资还是消费作为稳增长的主要抓手,人们的观点往往莫衷一是、见仁见智。从根本上讲,争论的焦点往往在于对经济增长源泉的思辨,以及短期和长期政策的权衡。而在“三驾马车”的三分法范式上,经济学界容易把消费和投资独立乃至对立起来。 更多
-
2023年,中国宏观经济走势如何?2023-02-212022年,在地缘政治冲突、新冠疫情、供应链挑战、通胀压力等多重冲击下,中国经济迎难而进,总体呈V形走势。2023年中国经济发展前景如何,备受关注。中欧国际工商学院院长、管理学教授汪泓在近期接受新华网专访时表示,2023年中国经济有望总体回升。随着需求逐步回升和政策效应叠加,中国经济社会活力正在进一步释放,这将为推动世界经济复苏注入强劲动力。 更多
-
上海证券报 | 盛松成:消费与投资并不是相互排斥的关系2023-02-20尽管对每一个个体而言,在同一时点,消费和储蓄(对应着投资)是此消彼长的,需要在当前的消费和未来的消费之间做取舍,但从经济运行的动态平衡看,消费和投资是相互促进的。随着我国经济转型升级,以及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消费的基础性作用将在更多方面得到体现,包括消费对投资和技术进步的引领和促进。 更多
-
ChatGPT爆火,它会改变人类吗?2023-02-19最近,ChatGPT已经成为了火爆全网的话题。ChatGPT是由人工智能实验室OpenAI发布的对话式大型语言模型,用户只需要在对话框里输入问题,就可以获得答案。据最新数据显示,在ChatGPT推出仅两个月后,它的月活用户已经突破了1亿,注册用户之多导致服务器一度爆满。 更多
-
离婚率飙升,我们为何越来越轻易地“再见爱人”?2023-02-09春节过后,各地民政局门口离婚排长队的视频在网络发酵。与此同时,近两年关于离婚和离婚后“再出发”的真人秀也搬上银幕,赚足眼球。个体故事的背后,折射出的是中国社会离婚率飙升的现状。在过去几年里,中国每天有多少人在离婚?婚姻真的是爱情的坟墓吗?是不是经济条件越好,离婚率越高?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管理学副教授关浩光从社会经济学角度带你重新认知离婚的真相。 更多
-
中国式领导力,何以变得如此重要?2023-02-02去年9月,杜道明(Dominique Turpin)教授接任中欧欧方院长。杜道明教授是一名卓越的商学院管理者和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学者,近期,他对领导力教育和商学院发展发表了洞见。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