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欧知识
-
当“打工人”屡遭职场霸凌,如何保护他们的权利?2020-11-25最近一段时间,职场PUA事件屡见报端:从前火箭少女成员在社交平台曝光了被老板长期PUA,到某银行新员工因不喝领导敬酒而遭直接上级扇耳光并辱骂,再到最近某直播平台员工因拒签辞退书被HR带着5个人抬出了公司……这些新闻不仅引发了公众对于“职场霸凌”的热议,也让许多“打工人”开始分享自己的遭遇,并对此表达强烈的不满。在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管理学副教授关浩光看来,这一系列事件反映出职场中广泛存在的领导失当行为… 更多
-
RCEP来了!中国“朋友圈”进一步扩大,带来哪些新利好?2020-11-20经历8年“长跑”,覆盖中日韩和东盟十国等15个国家,占据全球GDP总量约三分之一的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终于顺利签署,标志着全球规模最大的自由贸易协定正式达成。如同一缕亮光破霾而出,给人们带来光明和希望。RCEP的签署表明多边主义、自由贸易依然是人心所向,守望相助、同舟共济是人们的共同信念。 更多
-
中国债券市场应该如何推动国际化?2020-11-20中国国债正在逐步与世界接轨,外国投资者投资中国国债变得越来越容易,未来中国国债市场的增长潜力很大。处于中国债券市场更趋国际化的关键时刻,我们回顾中国债券市场得以快速国际化的背后原因,分析未来改革的重点,以此展望中国债券市场的未来发展。 更多
-
未来十年,企业要想做好管理,需坚持这“五化”2020-11-18距今2500年前,毕达哥拉斯学派提出了“万物皆数”的观点。如果说那时哲人们对于数的认识还很朴素甚至唯心主义,今天,人们越来越惊奇地发现,大数据的积累以及随之而来的智能化时代,让我们身处的世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所有曾经熟悉的事物,都因数字化而焕发了新的活力或激发了新的变革,企业的组织架构和人力资本管理也概莫能外。10月23日,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管理学教授、拜耳领导力教席教授忻榕应邀出席“2020… 更多
-
LVMH、爱马仕、维氏军刀……这些企业如何传承百年,屹立不倒?2020-11-10“满地都是六便士,他却抬头看到月亮。”英国作家毛姆的小说《月亮与六便士》里这句脍炙人口的名言,从文学角度看讲的是人生的选择,而移植到商业环境,就是众多企业家所需要面对的灵魂拷问:企业发展的目标是价值实现,还是百年基业长青?在中欧北京校区品牌活动“博闻课堂”迎来十周年之际,中欧副院长兼教务长丁远教授带来深度分享:他以三家著名的欧洲企业——酩悦·轩尼诗-路易·威登集团(LVMH)、爱马仕(Hermès… 更多
-
“远见改变世界”——中欧为什么要设立“戴高乐全球领导力教席”?2020-11-092020年11月9日是法国前总统戴高乐将军逝世50周年。作为法兰西民族英雄,直至50年后的今天,他的声望依然远超拿破仑、路易十四等法国最伟大的领导者。他同时也是20世纪与丘吉尔、罗斯福齐名的世纪伟人。他荡气回肠的一生,与整个法兰西民族在20世纪上中叶的命运紧紧连在一起。其用波澜壮阔的人生经历,写就了一部浸淫于法兰西文化的戴高乐领导力学百科全书。中欧为什么要设立“戴高乐全球领导力教席”?回顾戴高乐的… 更多
-
应重点关注短期资金大量流入和人民币过快升值问题2020-11-03资本账户开放是中国金融改革开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利率、汇率市场化改革取得了重要进展,金融开放的形势和风险与过去已经不同。应稳步推进资本账户双向开放,支持企业走出去,投资高新技术,收购资源、能源。这也有助于对冲目前中国面临的资本流入压力和人民币过快升值。 更多
-
比起“做大做强”,这才是中国制造业的当务之急2020-11-0210月29日,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公报出炉。在公报中,实体经济的发展被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公报提出要“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推动经济体系优化升级。坚持把发展经济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坚定不移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提高经济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国内制造业的发展,或将迎来重大机遇。 更多
-
李佳琦、薇娅一晚净赚8个亿?深度揭秘红人经济的“红与黑”2020-10-282020年的“双十一”,似乎比往年来得更早一些。进入10月,这场大战的硝烟已四处弥漫,网红主播们绞尽脑汁,各显神通。10月20日晚,李佳琦和薇娅两个国内网红顶流率先点燃了这场购物狂欢。李佳琦一直播到凌晨2时,全程高能,毫不懈怠;薇娅则以开盲盒的方式为大家送福利。有数据显示,当晚李佳琦和薇娅直播间累计观看人数分别达到1.5亿和1.3亿,最终的成交额为33亿和35亿。据业界人士推算,两人一晚上就分别净… 更多
-
普惠金融5.0:让创新科技加速金融价值观返璞归真2020-10-27回顾普惠金融发展历史,依托技术创新积累,中国普惠金融1.0-4.0得到了长足进步,走在了世界前列,这对于消除贫困、解决金融供需不平衡难题,为实体经济“输血”、促进后疫情时期互惠经济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