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窗”共读,“格”物致知【5】
夏初时节,各地的中欧校园已是绿意青葱。时光在楼宇回廊间悄悄流转,雅致的校园里,中欧学子们相伴学习,重塑商业和管理知识;毕业后,他们积极回馈母校、回报社会。上海校园里的窗格见证了一届又一届中欧学子在教学楼里博学慎思、在图书馆里手不释卷的身影,因此很多校友选择以捐赠冠名窗格的方式,留下对母校的深情祝福,感恩在中欧的书山岁月。
又到了“5·21”表达爱意的时节,我们邀请到曾经捐赠冠名窗格的校友,在接下来的三期推文里分享他们的中欧故事,传递对母校的感恩之情。本期受访的是两对伉俪,中欧的学习生活,为他们的人生增添了同一抹色彩。一起来了解他们与中欧的纸短情长。

Q:为什么冠名窗格?窗格对您来说有什么意义?
A:中欧国际工商学院位于上海红枫路的校园,是建筑大师贝聿铭所创办事务所的作品。毕业多年,每次回忆起静美的校园,仍觉得她就像是一幅名画。教室里、长廊间、浅池边、窗格前、草坪上,是朝气蓬勃的同学;讲台上,是才华洋溢的教授们。回忆入校求学之时,风华正茂,而今又经历多年风雨,阅历增加,更加感激中欧学习的那段时光,也特别珍惜那些才华横溢的教授和校友,我们依然在一起,在路上、在成长!留在窗格上的话儿,代表着我们给母校的祝福:静美校园,春华秋实!
Q:在中欧学习期间,发生过什么特别暖心的事吗?
A:我们二人同窗是在 2004-2006年了。能一起在中欧读书,不仅是缘分,更让我们终生受益。要说最暖心的真实故事,是我们这一届非常幸运,能有机会聆听吴敬琏老教授亲自授课。当时吴老年逾古稀,站在讲台上连上两天课程,一丝不苟,将中国改革开放的发展脉络为所有同学娓娓道来。今天回忆,倍感珍贵和温暖,也深受鼓舞。
Q:能否用一句话,表达一下对中欧的爱意?
A:祝愿中欧商学院永远是我们的校友之家!


Q: 为什么冠名窗格?窗格对您来说有什么意义?
A:冠名图书馆窗格,主要为了纪念在中欧读书的日子。2005-2007年,我在中欧读MBA,潘超在北大读博士,两个人经常在中欧图书馆一起学习。后来2018年潘超也顺利考取了中欧的EMBA,我们二人终于成为了校友。希望窗格可以帮我们记录在中欧的美好回忆。
Q:在中欧学习期间,发生过什么特别暖心的事吗?
A:清华大学工科本科硕士毕业之后,我一直想进入资产管理行业发展。得益于中欧期间MBA课程的学习,我顺利完成了职业转型,进入了资产管理行业发展。潘超也通过EMBA课程的学习,提升了对企业战略和管理的认识,交往了很多优秀的同学,拓展了职业发展的视野。中欧的每一位教授,每一位校友,都对我们的事业和人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同在中欧的学习经历,也让我们更有默契。对于我们来说,这些都是中欧带给我们的暖心的事。
Q:能否用一句话,表达一下对中欧的爱意?
A:感谢中欧让我们拓宽了自己的职业道路,认识了很多优秀的教授、同学,也帮助我们更从容面对生活、工作的各种挑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