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的英雄圆珠笔厂厂长,在市场化改革的历史浪潮下,他勇冲改革一线。在上海城投集团的支持下,他一手创建诚鼎基金,成为上海国资产业背景专业创投机构的第一批探路人。如今他管理的基金规模超过300亿,投资超过90个项目,投资金额近百亿,孵化出11个IPO项目。

凡是过往皆为序章,在他看来,企业发展的边界并不是“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而是政府和社会的给予的边界决定了舞台有多大。因此,股权投资最重要还是选择产业方向,选择时代的脉搏。

首期《投拾问路》,我们从诚鼎基金的创始合伙人暨董事长,中欧创投营第三期学员,中欧EMBA校友,陈智海问起,在他的观察预判中,“科技+绿色”“共富”将成为中国创投行业未来十年以上两大核心主题。


01/ 股权投资行业的几个趋势

 

股权投资行业的发展日新月异,固有的一套打法在过去和当下屡试不爽,在未来可能就寸步难行。因此在陈智海看来,理清投资股权投资行业的发展趋势是“问路未来”的核心议题。

陈智海认为,未来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的界限会越来越模糊,拥有长周期的钱的能力,是投资机构拉开差距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条件,为此各种投资机构会逐渐演化出自己独特的可持续性投资模式。

不过不管怎么变化,核心问题依旧是凭借什么能力,挣什么钱?是赚投资上市差价的钱,还是赚生意现金流的钱,或者赚企业成长的钱?是挣基本面改善的钱,还是挣投后管理带来的增量收益的钱?这些值得每个投资机构认真思考。

随着投资行业的变化,一级市场GP正在进一步演进和分化。原来靠资源、靠关系、靠信息不对称赚钱的时代已经成为过去时,当前GP只有具备足够强大的专业投资能力和认知水平才有机会活下去。

在陈智海看来,LP也一直在变化中,并且有着三个明显的时间节点。

2010年前后主要是2C模式,基本上人民币基金募资大多数都是找有钱的个人;

2015年前后转为2B模式,投资机构发现募资找个人效率太低,还是应该找上市公司,出现上市公司+PE模式;

2018年前后又转为2G模式,现在有一定规模的基金,全都有政府引导基金的影子,甚至现在对基金管理人来说,招商引资拉项目已经变成核心竞争力之一。

 

02/ 新时代投资人的专业能力

 

如何跟得上时代的变化?在陈智海看来,新时代继续生存,基金专业聚焦、垂直深耕和精细管理,是必然趋势。

新一代投资人的优势在于,背景强,精力旺,如果能方向正确,全力聚焦,坚持努力形成自身差异化优势,再借助一个合适的平台,获得成功是大概率的事。

老一代投资人的压力不小,躺在过往业绩上的老牌基金管理人或者团队中曾经的成功者、资深人士,如果不及时更新和调整,未来将很快被淘汰。

一个专业靠谱的团队首先需要老板具有企业家精神,一方面能主动适应变化,应对和化解不确定风险;另一方面主动为企业适应环境带来新的变化。团队也要有过硬的能力,包括技术迭代能力(所在领域专业领先、专注并具有强烈产业抱负)、经营能力、落地能力和融资能力。

认知能力。在某一个赛道里,对行业的认知和格局的判断,是优秀创始人与众不同最大的不同之处,它非常关键,决定公司是否能有未来,以及未来能走到多远。所以,我们尽可能选择与优秀创始人同行。

极致能力。在单点足够大的市场空间做到极致,需要有做到极致的习惯、做到极致的方法以及极致的流程。   

更开阔的格局观。创始人需要理解做公司本质上也是资本化的过程。资本化不仅是拿钱,更重要的是拿资源,要清楚应该有怎样的牌面,以及如何达成这样的牌面,它需要创始人拥有更广的格局观。 

团队要有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个人要有自己的长板。一个新时代的到来,看谁更能扬长避短,把握机会。

 

03/ 投资人的基本素养

 

谈起诚鼎基金十余年不断迭代发展,不断穿越周期的秘诀,陈智海认为其前提条件是投资人需要具备如下基本素养。

1. “研究驱动投资”是基石

中国的创投行业,已经从初期的“政策创新红利”,“互联网红利”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时代,逐步更迭到现今深度依托产业深度的“硬科技时代”,其变化可谓剧烈。
 
在这样的更迭进化下,投资人想要穿越周期必须具备各个维度的专业能力,其核心也是其特别推崇的“研究驱动投资”理念。
 
首先,投资人应具备“跨时间”的研究能力其需要通过长期研究,寻找具备持续高增长潜力的细分领域,不断关注供给端、需求端和支付端的变化趋势,各细分领域的格局演变,更要关注生意的本质。
 
其次,投资人的研究应做到“跨空间”研究体系不仅局限于国内,也要放眼全球市场,掌握全球产业趋势和变化。同时,投资人也需要具备“跨阶段”研究能力,拥有跨一、二级市场的研究和投资能力,充分行业分析。
 
最后,投资人的研究有必要“跨层级”研究体系需覆盖宏观(宏观经济研究)、中观(金融及相关产业研究)、微观(相关细分领域、企业及企业家研究)多层次,研究和分析能力不应仅局限于某一方面和层级。
 
团队的主动、持续学习能力和团队结构的及时完善、迭代很重要。

2. “适应变化、适者生存”是关键

中国创投是一个受政策变动、经济和技术周期、产业迭代影响的快速变化的行业,在每个创投高峰和波谷的周期轮回中,都诞生出红极一时的明星创投机构。部分机构至今依然活跃在历史舞台并且更加耀眼,而部分机构则已经黯然淡出乃至被迫离场。
 
陈智海认为,一个机构如果想长期发展,“适应变化,适者生存”是最核心和本质的发展之路,只有在危机面前善于判断、勇于抉择,才能迎来“柳暗花明又一村”。
 
“适应变化,适者生存”的历史抉择,在诚鼎基金几次发展转折点也都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2009年创业板正式开启,诞生于这一背景下的诚鼎基金依托上海城投的产业平台,以传统工程类行业的股权投资为主,前期发展顺风顺水。
 
但是,2012年底A股市场突然迎来史上最漫长的政策调控,陷入“IPO空窗期”,诚鼎基金的业务也因此受挫,危机时刻下诚鼎基金“适应变化,适者生存”,果断开辟了新业务、快速转向定增业务,并且最终实现突围、实现阶段性发展。
 
2016年开始,定增浪潮逐步消退,诚鼎基金再次面临迭代选择。在科创板推出后,诚鼎基金意识到科创将是未来中国的希望和方向,并且全面转向硬科技领域,再次实现跨越式发展。
 
被问及是什么促成了诚鼎基金的两次华丽转身,陈智海谦虚地表示仅是“为了活下去”。但是究其本质而言,适者生存才是最本质的发展之道,危和机本就是并存,只有在危机面前善于判断、勇于抉择,才能迎来“又一村”

3. “找到自身的能力圈”是保障

如前所述,尽管投资人应当不断研究驱动迭代、适应变化转型发展,但是投资人客观的找到自己的能力圈进行投资,是穿越周期最基础的保障
 
每一个投资机构在每一个发展阶段中,都应当充分利用身边的资源,结合自身的能力,形成自己的能力圈,千万不要有悖于常识、超出自我的认知水平盲目投资。诚实面对自己当下的不足,在自己的客观的能力圈里办事,专注于自己最熟悉的领域,才能帮助投资人稳健发展、穿越周期。受托人的责任是,宁愿丢掉项目,也不能丢掉投资人的钱,要坚持高度的道德自律。
 
以诚鼎基金为例,基石股东上海城投集团是上海最大的产业集团,总资产超过7000亿元,尽管所涉产业和行业相对较为传统,但是其也拥有巨大的数字化转型应用场景、空间和需求。很多的硬科技应用,包括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5G、产业互联网,以及绿色新能源最大的落地场景就是在城市运营管理上。
 
诚鼎基金也正是依托上海城投的城市应用场景资源,结合自身专业投资能力,逐步培养了自己的科创能力圈,秉承“资源共享、合作共赢”的理念,围绕城市更新、智慧城市、绿色城市领域,找到了自身的科创投资之路。
 

04/ “共富”“科技+绿色”是未来十年核心主题

 

时代的一颗沙,无论落在个人还是企业身上都是一座山。杰出的管理层面对时代的变迁也毫无作用。股权投资时间周期的特点,最重要还是选择产业方向,选择时代的脉搏。

随着中国2035年中期目标逐渐明朗、法制建设日趋完善、科技和数字时代的到来、国内资本市场的日益规范都为国内创业投资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会;放眼国际社会,中国为全球实现稳定增长的主要经济体,加之目前全球化进入了深刻变革和转型的新阶段,我国打开了“内循环为主的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不确定与确定因素相结合,也造就了中国创投最好的时代的开端。

中国发展的中长期逻辑开始变化。上个逻辑是“地产+基建+间接融资为主”的资产负债表扩张逻辑。新的逻辑,是“科创+内需+直接融资为主”的生产性价值创造逻辑。

从“十四五规划”和“2035远景目标”看,陈智海预判中长期投资机会需要重点关注:创新、绿色、安全、共同富裕。未来,“共富”“科技+绿色”将成为中国创投行业下一个周期(未来五至十年以上)两大核心主题。

1. 科技+绿色主题

科技创新,绿色发展,随着科创板、新创业板、北交所等相继的推出,以及相关行业政策的导向,正逐步成为中国创投行业的共识,以半导体、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5G及产业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为主导的数字化智慧发展,以绿色环保新能源为主导的双碳战略,已经成为中国股权投资现今及未来5-10年以上的最为值得深度布局的长坡厚雪赛道。

2. 共富主题

共同富裕,还是一个全新的概念,整个市场对此认知也处于初步阶段。但是,陈智海却深刻的理解并且向我们阐述了其对“共富”的认识,以及投资和共富的联系。
 
在陈智海的理解里,共同富裕本并不专指某一投资领域或者行业,富本质上更属于一个逻辑,一种理念,而该逻辑和理念也应当被投资机构深刻认知。
 
对投资人而言,随着共同富裕的推进,未来在选择行业和商业模式上,都应当遵循有利于共同富裕的原则,有利于全社会共同富裕的行业和领域将获得更多发展空间,更具备持久力,“专精特新”的企业的投资价值也将越发明显,并且成为投资主线之一
 
未来的投资不应简单盲目追求某一主体无边界的一家独大,不利于共同富裕的商业模式都可能面临政策调控风险。
 

05/ 国资创投的几点感悟

 

目前的创投市场,国资正成为整个市场的中坚力量之一,政府引导基金、产业引导基金以及各类国资平台,都已成为支持中国产业革新的推导者和引领者。

目前,各个投资机构都加快、加深和国资的合作。陈智海作为一路从国资体系成长起来的投资人,对于如何合作运作国资属性的私募基金感悟颇深。对此,陈智海也向我们阐述了如下他对国资创投的几点感悟:

1. 合规是第一要务

  • 只要有国资成分,就应当牢记国资的规范和规矩,坚守程序和财务、法务的合规,坚守国有资产安全。
  • 严格遵守证监会、基金协会的从业要求,同时更要建立完善的内部风控管理制度(包括投前、投决、投后、退出、清算等),并且认真执行。
  • 主动认真做好基金的定期内外部审计、信息披露,积极接受投资人的监督。
  • 只有这样,创投机构和国资的合作才能长久,合作才能稳健。

2. 赚钱是硬道理,附加值很重要

无论设立国资属性的基金初衷是什么,都应当首先保证国资基金整体增值保值,基金的投资组合一定要稳健,真正为国有资本实现收益才是硬道理
 
刻意追求市场热点领域和项目、追求前沿项目而忽视潜在的风险,都不利于落实国资的投资政策要求,也不利于为国资实现安全的合理回报。
 
当然,为国资背景的基金赚钱还是基本要求,要可持续发展,创投机构为国资带来的附加值也是至关重要,其中的重点包括团队协同、风控协同、战略发展协同、战略转型协同、机制协同等,真正在合作过程中为国资带来协同效应也是核心价值之一。

3. 从抢项目到创造项目

随着时代变化,在政府-市场-社会的大三角关系中,企业发展的边界并不是“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而是政府和社会的给予的边界决定了舞台有多大。

好的投资机构,不仅是能够抢到最头部的优质项目。更重要的,是还要能基于产业理解、产业资源以及长周期资金的把控,重新有效组合产业资源的能力,创造新的生意机会的能力,从抢项目到创造项目。未来创造项目的能力比抢夺项目的能力更为重要。

“有作为才有地位。”这是陈智海反复强调的话。


作者 | 钱俊 北京环球律师事务所合伙人 中欧创投营三期学员 中欧FMBA校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