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欧创投营第二模块课程精华 | 新商业时代投资法则的变与不变
中欧创投营第二期第二模块在上海校园如期而至。财务分析、风险管理、企业并购趋势,升级投资领域认知力;人工智能、农业大数据,把脉前沿科技风向标。透彻的知识点解读、丰富的案例分享、深度交流的公司参访,让同学们满载收获,尽兴而归。下面,小编就用精华笔记带你一起走进创投营课堂,和你共同分享投资新思维。
@苏锡嘉教授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会计学教授,中欧创投营联席课程主任
“不能只看利润的多少,还要知道利润是如何计算的。”
不同的假设、判断、评估和算法都会实质性地改变利润的大小。其次,关注利润的同时不要忽视收入。因为收入是所有利润现金流的先导,它是企业在市场中是否有说服力的一种基本证明。
如何提高利润?有三种方法:提价、增量和降本。由于价格对利润的影响最大,所以不能轻易打价格战。而增量和降本的选择取决于企业的毛利率,毛利高的企业应该考虑增量,而毛利低的则考虑降本。如何提高收入?有两种途径:其一,从市场中获取更多的客户(企业的市场力);其二,让每一个客户购买更多的东西(企业的产品力)。在多变的市场环境下,企业要想站稳脚步必须用产品来说话。
今天的财务报表中有很多东西是无法计量在内的,比如品牌、关系、团队、声誉等。但是这些东西最终会通过收入和利润来体现。像亚马逊这样的公司,十几年利润一直在零徘徊,但市场却一路追捧,它靠的就是品牌价值、团队实力和市场声誉。在看财务报表时,我们发现那些财务数字与企业价值之间的关联度正在降低。真正决定企业是否有市场竞争力,不看存量资产,而看其持续赚取现金的能力。
@王丛教授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金融学教授
“70%以上的并购都造成了股东价值的损失,并购依然热度不减。”
并购的目的和动机有哪些?首先,企业需要市值管理,追求公司价值最大化。其次是增长,企业要扩大业务不仅可以内部自我发展,也可以外延收购公司。最后是协同效应,企业并入之后能实现更大的价值,简而言之就是1+1大于2。因此,并购标的的选择应遵从两大原则,即选一个会给你正向协同效应的标的,同时对溢价的支付尽量低。
中国企业在海外并购时阻力一般来自于股东、董事会、管理层、债权人、客户、供应商等。另外,企业和海外并购标的之间还会有监管层和政府的介入。这些因素都有可能导致最终的收购失败。和当地的私募基金一起收购当地的企业或者雇佣熟悉当地企业的财务顾问以降低信息不对称,可以避免高溢价的风险。
关于未来并购趋势,高科技和颠覆式创新相关领域,如健康医疗行业和尖端技术的结合等,将迎来大量机会。中国的企业家应该放眼海外,多去探索并把握海外市场最新趋势。
@陈玮
东方富海董事长
“未来的风口是中国。所有技术、模式创新只有落地中国,才能产生风口。”
人工智能时代,算力就是生产力。人工智能会真正应用于医学并成为临床系统的一部分,医学从原来的经验判断到数据运算;工程仿真设计将快速发展,随着仿真技术的发展,机器可能会更像人;人工智能会成为主流的内容创作者;生物识别技术将取代信用卡和身份证,广东已经出了第一张所谓的微信身份证,该领域的应用会给大众生活带来极大的方便;智能手机具备深度神经网络,未来你的手机将会更了解你;另外,人工智能也将全面渗透金融领域。
作为投资人,首先要密切关注宏观经济形势和实事政策的走向。其次投资对的人比什么都重要。投资看项目的本身而不是盲目跟风。每笔投资都应该带着带创业基因,一个好的投资者应该带着与创业者共同创业的想法一起承担风险,分享收益。好项目是熬出来的,一定给创业者和企业家时间,尊崇企业本身的成长规律。
@徐立
商汤科技联合创始人,CEO
“2035年,人工智能可以帮助带来劳动力40%的提升。”
未来十年,人工智能带来的商业价值就是劳动力,是帮助提高生产力的工具。另外人工智能带来最大的改变就是所谓的千人千面,生产力工具提供的不再是标准化的服务和产品,而是根据用户的不同状态定制的相应产品。
在中国,人工智能有很好的发展前景。首先是政府政策的支持,全国各地有很多以城市为单位的人工智能项目正在进行中。另外资本助力也是整个产业突破的核心,技术突破如果没有金融资本的支持,那么技术带来的革新会延缓很多年,而庆幸的是我们正处于金融和经济同步革命时代。
如今,人工智能在中国确实是一个很热的话题,很多项目都在宣传人工智能,但真正能够跨过工业使用红线的突破性技术还是少之又少,要注意规避这其中巨大的泡沫的一个关键判断指标就是:这项技术是否能够真正优于原来普通的人力。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么收益也是肯定的。
@张弓
佳格数据创始人,中欧创业营第六期学员
佳格数据:农业大数据与金融科技创新
农业生产中存在两个核心问题有待解决:其一,如何减少农业生产中存在的风险;其二,如何精确掌握农业生产的信息。
农业最大的特征是波动性大、生产周期长、刚性需求和不易存储。所以,农业这块很早就有自己的衍生金融产品(例如,谷物期货),目的是通过金融工具把农业生产中因为供给过剩导致的价格下降的风险转移,使得农业生产变得更加稳定。
农业的一个核心问题是单位价值低,很多需要人力的部分是可以由AI来代替的。我们借助遥感卫星收集农业相关的数据(例如土壤环境、气象等),运用算法精确地分析出农产品地域分布、生产总量、土地受损面积及风险评估等。
@王灿
复星国际执行董事、高级副总裁兼首席财务官
“一个成功企业的使命是为股东创造价值,而一个伟大企业的使命则是改变人类的生活。”
历经25年的发展和进化,复星的战略已经非常明确,即“以家庭客户为中心,智造植根中国的全球幸福生态圈”,为全球家庭客户提供健康、快乐和富足的C2M解决方案。
健康主要包括科技创新驱动的制药、医疗器械、诊断和医疗服务以及健康消费品;快乐主要是旅游、度假和时尚消费;富足主要包含保险和金融。随着消费者获取资讯方式的多元化,信息获取成本大幅降低,由此导致制造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不再像以往那样冗长;同时随着数字化程度越来越高,制造者能够更加直接的与消费者产生联系。
复星坚定推行C2M(客户直接到智造者)的战略,让复星体系的制造者都能进化为“智造者”,具备了解客户需求和进行柔性生产的能力,从而制造客户需要的优质产品。
@刘琦开
复星同浩资本创始合伙人
“以中国动力嫁接全球资源。”
复星的投资逻辑主要有四点:其一,对不同社会群体的观察和思考。因为人的变化,组织的变化和行为的变化都会最终带来商业行为的变化。其二,要有全球和全局化思维。比如复星提出,把中国的消费力带到错配的全球资源里形成超速发展,产生超额收益。其三,充分理解人性,投资首要解决人性的问题。最后,我们强调产业深度协同,用产业赋能项目。产业协同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要有足够的耐心。在实际运营会有2-3年时间差,如果是国际化的产业协同则可能需要更长的时间。
复星在保持国际化的同时加大国内投资力度,致力于打造以家庭客户为中心,聚焦健康、快乐、富足需求的全球幸福生态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