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3月12日-15日,中欧创投营第二期学员们开启了为期四天的波士顿科技创新之旅。穿过剑桥的暴风雪,聆听大师的思想,以及同学们的思维激荡。从区块链、人工智能,到生物医学,站在科技最前沿思考未来的方向。那么,这四天他们究竟经历了哪些“科技风暴”的冲击,跟随小编一起来回顾一下吧!

以下是本次波士顿模块精彩内容分享整理

@Prof. Richard N. Cooper
哈佛商学院国际经济学讲席教授
马歇尔经济学研究学者

美国创新能力足以对冲特朗普执政带来的潜在危害。”

特朗普上台后的两个“重大突破”主要在税收和贸易两方面。从2017年12月开始,美国的企业所得税从原来的35%调整至21%,而这个数字并没有达到特朗普本人的预期。另外,在贸易问题上,他将贸易盈余视作经济政策的主体,鼓励出口减少进口,在我看来,这并不是一个正确的做法。

尽管如此,美国的经济总体还是被人看好。未来10-20年,美国的经济会由三个基本面来支撑,它们分别是人口特性、灵活性与适应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相比其他国家,美国的老龄化现象相对平缓,其中很重要的原因是美国的移民政策。

目前,每年美国新入移民100万人口,平均移民年龄在15-30岁之间,这使得美国的中值年龄被不断拉低。其次,美国在应对经济变化和需求变化的速度会比其他国家要更快些。在未来20年里,会有更多创新的项目诞生于像麻省理工学院或斯坦福这样的科研型大学。

@韩锋·博士
哥伦比亚大学访问研究员

“只有区块链才能让数据成为每个人的黄金。”

自上世纪美国宣布黄金脱钩,最近几十年,一切信用都是中心化机构产生的,而不是来自于自然稀缺资源。由于中心化机构创造信用的成本过高,只能用于支撑传统意义上的资产。但是未来最值钱的数字资产,银行是无法创造信用来支撑的,需要区块链来完成信用的产生。

区块链技术让每个人的数据资产被确权。以比特币为例,其非对称加密技术完成了数字的确权。时间戳完成了数字资产转移的合法性。在中本聪的哲学里,比特币要成功,一定要去中心化。开发者、“挖矿者”和持币人应当是三位一体的。当然,中本聪的这套设计存在一定的缺陷,即给“挖矿者”太多的奖励,而开源团队却没有任何激励。

@Prof.Randall Davis
麻省理工学院(MIT)电子工程与计算机科学系教授

与机器智能相比,人类智能的独特性在于随机应变。”

世界上的所有的东西都是可衡量、可量化的。我们的每一个行为都会引发产生数据。但是如果这些数据没有放到正确的语境中去,这些数据是就是没有意义的。机器学习能够从数以万计的数据节点中总结发现一些会被普通人容易忽略的细微规律。但机器学习也有其局限性,机器的精准预测主要建立在大量完整的数据基础上。如果过去的数据不完善或者有错误,那么得到的预测结果也会失去了本身的意义。机器学习只能基于过去某个方面的数据来分析总结预测未来。

世界一直是处于高度的不确定状态,能够及时处理这些突发事件的能力就是我们人类独有的技能。就目前来说,人工智能的发展并不能威胁到人类,因为机器还不能足够聪明到取代人类。了解这点后我们就应该正向的去思考怎么才能更好的把人类智慧与人工智能相结合,从而更好地应用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帮助提高人类对一些事物的认知。

@Prof. George Church
哈佛大学医学院教授
奕真生物科学创始人

“区块链技术充分释放个人基因数据的价值。”

目前,基因测序成本降到了平均1000美元;我们团队也参与到了相关的测序技术的开发之中。但人们在隐私方面的担忧是最⼤的,我们希望通过区块链相关的应用保护个人隐私。

对于产业而言,主要的机会在于基于数据开发新的药品,使得药品的开发周期更加有效;同时,还可以开发定制化的药品。原先是基于海量数据,不同的化合物的测试,看哪种组合最有效。现在如果知道基因和疾病的关系,只要针对这几个基因相关的疾病开发针对性的药物,有小样本量的数据就行,不需要海量数据;还可以让临床测试比以前更加简单,以往进行多轮测试会增加成本,令新药的成本昂贵。过去十年,新药开发成本居高不下,通常是十亿美元起,主要是由于大量的临床成本,而且是针对大多数人开发药品,未来就可以根据基因针对少数人开发新药,成本大幅下降。

虽然对数据需求很旺盛,但是产业化还是有三个主要障碍,一个是数据生成阶段,第二个是数据的碎片化,第三个是数据所有权。

@Prof. Eric S. Maskin
200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
哈佛大学教授

区块链是机制设计理论的重要应用之一。”

传统的经济学往往致力于解释和预测制度产生的结果,但是机制设计理论恰恰相反——先从想要的结果入手,锁定目标,再看是否可以设计出相应的机制来达成。假设你有一个蛋糕要分给两个孩子,Bob和Alice。如何分配才能使两个人都满意?最有效的方法是让Bob来切,但让Alice先选。这样Bob切蛋糕的时候就会尽可能公平,同时Alice也能选到自己喜欢的那一块。

机制设计理论的一大特点是,解决问题的办法简单而聪明。假设有多个目标需要机制设计去满足。这时候就需要在每个目标上加个权重,按优先级排序。因为不可能实现每一个目标,并且多个目标之间本身有可能就是冲突或者互相制衡的。

机制设计理论对创业团队也十分有用,比如,创业者如果需要融资,可以借助银行或者引入合伙人。对合伙人而言,这是大家共同投资的公司,他们就有强大的动力使其成功。银行只在乎每月是否能按时还贷,相比之下,合伙人机制的优势在于合伙人会努力让公司取得成功。但合伙人制度也有弊端,创始人丧失了部分控制权。所以机制设计的重点是,如何在创始人控制权丧失和激励其他合伙人投入度方面找到平衡。

@Dr. Daniel Araya
CG Blockchain 创始人

区块链最重要的价值是在资产交易中去除了中介环节;保险公司、法律顾问、投行银行甚至是政府,多个中介的作用在被弱化;有两个主要的应用理解,⼀方面是加密货币和智能合约,另⼀方面是加密数据库;区块链技术中很重要的部分是加密货币,而政府从古至今都是和货币挂钩的。

我们的公司对标彭博社,两者不同的是,首先,这是个开放的平台,我们的平台是高度模块化的,任何第三方都可以加入新的模块;其次,交易的是加密货币,第三,平台基于区块链。目前,机构投资者还不太敢介入加密货币交易,因为交易政策尚不明确。但是作为终端,目前不需要牌照,我们自己不是交易中介,我们只提供交易工具,但最后还是要看SEC的监管措施,决定商业模式怎么发展。

@陈刚·博士
麻省理工学院(MIT)机械工程系讲席教授

波士顿128科技走廊,也就是128公路沿线两侧,聚集了数以千计的从事高技术研究、发展和生产的机构和公司。依托MIT的科研支持,128科技走廊逐渐成为世界知名的电子工业中心。

MIT(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每天都在推进各类尖端项目,有些项目由于经费停止或者学生离开,就被教授放弃了。但是这些项目的研究成果还有商业前景,也意味着风险投资的空间。当然,从实验室到一家成功的企业,中间有很多的泥沼和荆棘地。相比中国的学校,MIT为什么在创业方面很成功?因为MIT非常支持教授申请专利。MIT在专利获得了可观的利润,并拿这笔钱来支持科研。

MIT的愿景是社会进步。MIT出身的创业者,成功后往往会把钱捐给母校,而不是留给自己。在MIT,坚持做一件事的人会受人尊重。虽然不同教授的偏好各异,有的教授长期专注一个领域,有的教授喜欢关注多个方向都做尝试。但是,MIT要打造的是全球领军人物,教授只有长期专注一个方向才有可能登顶。

| 沈场、三米
整理
| HanselDaisy、安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