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欧, EMBA, 中欧EMBA

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我们照例在此推荐一份来自管理者的年度书单。

这份书单由中欧校友文创产业协会的8位EMBA人推荐。在变化的未来,我们将何去何从,需要不断用阅读来提醒自己。也正如美国作家加布瑞埃拉·泽文借由小说《岛上书店》告诉大家的那样:书很重要,没有谁是一座孤岛,每本书都是一个世界。

以下是这份书单,现在就开启属于你的世界吧。

● ● ●

中欧, EMBA, 中欧EMBA

《读水浒:人性的十三种刻度》 作者:押沙龙

贺文艺  EMBA2015级

商业财经作品读多了,会让人有一种虚幻的掌控感,就如那么多跨年演讲所呈现的那样。而伟大的文学,不是让你变得单纯,而是让你变得复杂,阅读虚构文学的意义也在此:理解真相后才有真热爱。

《水浒传》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用白话文写成的章回小说之一,流传极广,脍炙人口。《水浒传》为什么会成为四大名著?因为它展现给我们的,不是一个「正确的世界」,而是一个丰富多样的世界。

你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入它,观察到世界不同的侧面。有善,有恶,也有善与恶之间的种种不得已;有光明,有黑暗,也有光明与黑暗之间的灰暗幽深。

这本书是押沙龙先生的解读版。作者从108单将中,选取了极具代表性的13位,努力去理解他们的心理,推究他们的行为,分析他们的性格,搞清楚他们何以会如此行事,从而让每个人物都展现出复杂的一面。

比如,对智多星吴用的命运剖析:我们很容易高估智力的重要性,其实在政治关系里,性格和意志往往更重要。谁控制谁,首先是性格和意志的较量,其次才是智力的较量。

比如,对林冲命运的感叹:中产阶层就是这样。不出事的时候,整个世界看上去都很友善。可一旦出事,生活瞬间就会天塌地陷,友善的世界顿成幻象。他们会发现自己就像草芥一样,面对灾难毫无抵抗能力。

● ● ●

中欧, EMBA, 中欧EMBA

《观念的水位》  作者:刘瑜

曹辰  EMBA2007级

我推荐这本书,就是希望在越来越AI智能,越来越浮躁的时代,时刻警醒自己的思想水位是否在线。

《观念的水位》是刘瑜的一本专栏随笔合集,许多人说这本书没有深度,批评者认为她写得太浅,情绪多于理性;而赞同者认为她坦白而诚实,在启蒙理想日渐凋零的当下,承担起了读书人的责任。

刘瑜写的不是论文,本没必要那么艰深。但在我们的文化氛围中,有过分崇拜知识的倾向,对思想却嗤之以鼻。所以太多的写作者有学问而无逻辑,他们记忆力惊人,却既不愿意做普及工作,也没能力对人类文化做出创造性贡献。

不能思想,则知识如何生产?当下与明天的事自然不敢谈,只好谈历史,恰好历史又是一个超复杂系统,可以容纳无穷的见解、争论、证明,最妙的是,其中绝大多数无法实证。

过去百余年中,中国出现了几次启蒙思潮,均维系不过十年。一方面,思潮没能形成新的利益分配格局;另一方面,在巨大的、似是而非的、充满偶然的历史遮蔽下,人们并不真的相信内心澄明的力量。

考虑到人类大多数的历史阶段是蒙昧的,用历史来否定启蒙,确实是聪明的办法,越熟悉僵化的历史主义,往往越疏远启蒙,甚至鄙夷启蒙。

事实上,启蒙绝不是一蹴而就的简单功夫,它需要不断重复与提醒,需要心灵的自觉,需要我们不断用阅读来提醒自己。从这个意义上看,刘瑜的写作难能可贵。

● ● ●

中欧, EMBA, 中欧EMBA

《1979年以来的中国艺术史》  作者:吕澎、易丹

萧黎  EMBA2016级

人是短视而且情绪化的物种,如果习惯了当前的一切,就会有世间万物永远如此的错觉,所以我们需要放长了时间维度的历史记录。
中国当代艺术发展也不例外,吕澎、易丹老师的《1979年以来的中国艺术史》正是这样的一个记录,而且这个时间维度刚好又长到我们对提及的人和事还有感知和体会,很多书中的当事人仍然活在当下,所以更能帮助我们跳开眼前的纷杂,理解这几十年当代艺术在中国的演变和发展。

花了几十年时间走完发达国家几百年的路,不只发生在经济和科技行业,艺术行业的现代化也差不多用了一二十年走完了西方近100年的路。(严格说是用十年演绎了西方百年的现代风格。)

回首70年代及以前,你能画什么不能画什么以及怎么画,是要被允许才可以。估计现在的90后艺术家一定觉得匪夷所思吧?(扩展开来想,原本只在紧急状态下才可以合理存在的强大管控,如果持续几十年会怎么样?)

还有现在几乎家喻户晓的百年前印象派及后印象时期的大师以及他们的作品,在七八十年代就算是顶级的艺术学府,有一本这样的画册都是弥足珍贵,足以吸引到全校师生来观摩。(扩展来想,今后再脱钩于世界,结果又会怎样?)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艺术家们通过破坏和反抗来寻找精神解放和自由创作的机会,90年代则在迷茫而痛苦地寻找定位和认同,21世纪初则认识到了市场的强大力量……艺术家的使命,是社会责任还是自我表达,抑或是市场认可,从此便成为一个纠缠而因人而异的问题……(扩展来想,如果艺术家再度被圈养起来,只做一种表达,只体现一种价值,那又将会怎样……)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到21世纪初是封闭走向开放的过程,这本书通过对艺术家、作品、事件等方面的考察,写出了时代的大浪下面很多惊心动魄的故事。但在意识形态和市场影响不断变化的未来,又将何去何从呢?创造的活力和发展的有序又该如何平衡呢?

● ● ●

中欧, EMBA, 中欧EMBA

《人类群星闪耀时》  作者:斯蒂芬·茨威格

王兴全  EMBA2011级

《人类群星闪耀时》的作者是「传记之王」茨威格,这本书是他的享誉世界之作,内容正如书的副标题——真正影响人类文明的14个历史瞬间,14篇历史特写,14个扭转乾坤的关键时刻,14个英雄瞬间。

茨威格认为:「一个民族,总是要在几百万人里,才涌现这样一个天才。而在天才的一生里,这种高光时刻,也往往只发生在某一天,甚至某一分钟。世界总是在经历了漫长等待以后,才会出现这一『群星闪耀』的时刻。」

茨威格的写作特点是画面感强,对人物心理的刻画细致入微。我在读这本书的时候一点儿也不感到枯燥,无论是写穆罕默德二世、亨德尔、列宁、菲尔德等人的成功,还是写拿破仑、斯科特、威尔逊的失败,书里面的内容都是那么生动有趣而引人深思。茨威格让我们清清楚楚地看见人类的历史是怎样在关键的一瞬间被改写。

最后引用茨威格在本书的一句经典语录作为结尾:「历史犹如人生,业已失去的瞬间不会因为抱憾的心情而重返,仅仅一个小时所贻误的东西,用千年的时光也难以赎回。」也许我们没办法成为历史中那颗闪耀的星星,但是对于自己的人生,也应该找到目标,坚定信念,撇去浮躁,努力修为。

● ● ●

中欧, EMBA, 中欧EMBA

《再造卓越》  作者:吉姆·柯林斯

郭志强  EMBA2016级

正像这本书的封面所写的那样,即使是巨人也会倒下,但伟大的企业却能够转危为机,再次实现卓越。对企业家来说,吉姆·柯林斯的这本《再造卓越》,闪耀着卓越的价值。

这是一本与众不同的书,跟那些专门研究企业如何做大做强、如何基业长青的书不同,它主要研究的是企业是如何一步步走向衰败,一步步自我毁灭的,可以说,这本书给我们提供了一个逆向思维的方法。

吉姆·柯林斯可以说是鼎鼎大名,相信大家都不陌生,他是斯坦福大学的管理学教授,著有超级畅销书《基业长青》《从优秀到卓越》《选择卓越》等。《基业长青》曾经入选福布斯20世纪20本最佳商业畅销书排行榜。在「全球最具影响力50大思想家」评选中,柯林斯入选了从2001年到2017年所有年度的榜单,这是一个竞争异常激烈的榜单,而吉姆·柯林斯则是榜单上的「常青树」。

吉姆·柯林斯在书中写到:「每个组织都是有弱点的,不论它看起来多么卓越。不论你已经取得了多少成绩,不论你在万里长征的路上已经走了多远,也不论你已经积蓄了多少能量,你依旧很难摆脱衰落的命运。世界上没有强者恒强这样的铁律。」

即使最伟大的企业也会时刻面临危机,这本书提醒我们,危机在企业快速成长的时候已经开始潜伏,在企业成熟的时候开始显现,在企业衰退的时候开始恶化。伟大的企业之所以伟大,就在于它们能够自我革新,在危机恶化前进入危机逆转期,转危为安,再造卓越。

《再造卓越》深入分析了摩托罗拉公司、大西洋-太平洋茶叶公司、信件和文件复印机公司、埃姆斯百货公司、美国银行、电路城公司、默克公司、乐百美公司、斯考特纸业公司以及真力时等11家企业从辉煌到衰落的历程,并对这些企业的历史进行了深刻剖析,向我们揭示了企业衰落的五个阶段:狂妄自大、盲目扩张、漠视危机、寻找救命稻草、遭人遗忘或濒临灭亡。

作者对这五个阶段的特征分别进行了细致的描述,大家可以从书中细细体味。不管你是企业领导人还是经理层或者是普通员工,都可以从中去对照自身,提前发现问题所在,去提早做出努力,在创新中克服自身的局限和弱点,从而实现企业的再次卓越。我也衷心祝愿大家都能基业长青。

● ● ●

中欧, EMBA, 中欧EMBA

《如何阅读一本书》  作者:莫提默·J.艾德勒查尔斯·范多伦

张丽江  EMBA2006级

《如何阅读一本书》是2022年对我影响最大的一本书。两位美国作者艾德勒负责主编了《西方世界的经典名著》,而范多伦协助艾德勒作为编辑指导《大英百科全书》而闻名。这本书对于初探阅读的读者,可以少走冤枉路;对阅读有所体会的人,可以有更深的印证和领悟。

阅读的目标是要读得好,而好的阅读,一定是主动阅读,就是能提出问题来,并且能回答这些问题。浅的层面,你读后知道这本书说了什么,其中又分为主题概述和详细内容;深的层面,把书的内容和自己的认知或经验进行关联。比如这本书说得有道理吗,自己是怎么看待的,对自己的工作、学习、生活有哪些指导和借鉴。

这本书提出了4种不同的阅读层次:基础阅读、检视阅读、分析阅读、主题阅读,以及阅读不同读物的方法。

比如读历史书: 对你感兴趣的事件或时期,尽可能阅读一种以上的历史书。阅读历史时,不只要关心在过去某个时间、地点真正发生了什么事,还要读懂在任何时空之中,人们为什么会有如此这般行动的原因。

再比如读哲学书:采用分析阅读的方法,哲学是要解说事物的本质,是抽象的。与作者在写作时的方法一样,除了思考,什么也不能做。

作者还推荐了137位西方作者的作品书单,不包括中国、日本及印度的作品。作者认为这些是该特别努力去研读的书,是真正伟大的作品,任何一个人要去荒岛,都该带着这些书一起去。

阅读的艺术包括敏锐的观察、灵敏可靠的记忆、想象的空间、训练有素的分析、省思能力。

● ● ●

中欧, EMBA, 中欧EMBA

《哥伦比亚的倒影》  作者:木心

火一莽  EMBA2013级

《哥伦比亚的倒影》是木心先生的一篇短篇散文,也是木心先生一部短篇散文集的书名,这部散文集中的文章篇篇都精致得有点不像话,很耐看,可研读可玩味。

书分上下两辑,上辑第一篇短文《九月初九》是木心讲述对中国文学的认识,借物喻情,歌以咏志,「乐其乐亦宣泄于自然,忧其忧亦投诉于自然」。这篇实际上为他后面的文章做了一个综述性的背景说明,上辑后面的每篇文章,木心都描写了自己过去生活中印象深刻的一件事,用他特有的温度与极其精致的笔法把你带入作品所描述的画面与角色中去,借以传递每件事所隐含的那个时代背景下的那段感受。

《童年随之而去》开篇第一句话是他自己一生的概括:孩子的知识圈,应是该懂的懂,不该懂的不懂,这就形成了童年的幸福。我的儿时,那是该懂的不懂,不该懂的却懂了些,这就弄出许多至今也未必能解脱的困惑来。」

听这篇散文时,是和我家大孩子一起听的,边听边聊中国宗教、文化、儒释道的主要思想、修行方法与差异,希望他听得懂这篇文章中有趣的包袱。

下辑六篇散文主要是场景描写,描写的都是木心印象中的上海。六篇散文六幅画面,将那时人的行住坐卧,穿衣吃饭交际,从朝至暮的生活进行了细致入微的刻画,有趣得很。

从下辑的后记看,还有三篇分别讲黑帮、咏叹、海派的文章最终没有写成。完成的这六篇已经让读的人产生了对「上海之所以为上海」的向往,如果那三篇也能由木心先生为读者介绍的话,就能更加深入了解上海故事了。

和孩子共同阅读这其中的文章,体会从最简单的写事、写景、写人的笔法,去感受用心感受世界时看到的一切。

● ● ●

中欧, EMBA, 中欧EMBA

《盛世的崩塌》  作者: 郭建龙

何伟  EMBA2006级

所谓开元盛世,覆盖了唐玄宗李隆基的开元和天宝两个年号, 42年的开元盛世是自秦统一六国后,中央帝国维持时间最长、最辉煌的盛世。在歌舞升平之际,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顷刻间,戛然而止,一朝崩塌。

《盛世的崩塌》从独特的角度聊了安史之乱的政治、战争和诗歌。

作者认为,任何大的动荡之后,社会不自觉地需要休养生息,国家的行政效率低,皇帝的诉求不能得到满足,民间的活力充分发扬,这才是盛世的真正起因。

玄宗早年,国力衰弱,行政能力不足,玄宗的好大喜功无法得到满足,只能忍受,于是盛世开启。

但是玄宗并不爽,他换宰相的速度是惊人的。一旦盛世日久,社会积累到了一定程度,而他终于找到了李林甫这位超强行政能力的宰相,皇帝的一切愿望都能被满足,那么李林甫就是玄宗心目中最好的宰相,连续当权十几年也是正常。而杨国忠有李林甫的权力却没有这份能力。

作者并不同意所谓玄宗早期英明、后期昏庸,以及杨李并列为奸相的常见观点。

作者还认为:唐朝节度使制度的根源,是财政问题。只要皇帝坚持「既要又要还要」,并求最终结果,就不得不纵容那些封疆大吏在自己的地盘上按自己的规矩来。于是,封疆大吏都有原罪,生杀予夺,在于皇帝的一念之间。

玄武门之变,太宗一手创造了宗室内部的互杀传统,武则天时代,更是杀得血流成河。政治斗争到了你死我活的地步,皇帝、将领、太监、文人,所有人都没有安全感。互害模式一旦启动,父子相残,兄弟阋墙,文武互杀,根本停不下来。

自王忠嗣死后,安禄山、史思明已经不得不反。而封常清、高仙芝、哥舒翰这些大将也是死在皇帝的这种猜忌之中。平乱三位名将,李光弼、仆固怀恩、郭子仪,只有郭子仪得以善终。那种不给政治对手留退路的做法,往往也断了自己的退路。

开元盛世之所以比文景之治、贞观之治有着更大的知名度,离不开伟大的唐诗。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王维、王昌龄、孟浩然、贺知章、岑参,如灿烂群星,照亮中华文明的天空。

作者认为:文学并不总是与盛世相伴,而是在盛世巅峰已过时才会到来。伟大的作家往往都是在盛世之前接受教育的。当盛世已过,进入乱世时,往往正是这批文人各方面都接近巅峰之时。他们拥有足够的学问,又见过了世事沧桑,将所有的认知和感受付诸笔端,才能创作出不朽的作品。这些伟大文人对盛世的怀念,又给这崩塌前的盛世,抹上了人为的荣光。

播客上新

欢迎扫码收听

中欧, EMBA, 中欧EMBA

/ 延伸阅读 /

许小年:少看微信多读书,读书就要读经典

当艺术开始改变商业

四位中欧教授的寄语:在不确定的时期,确定要做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