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读书这件事情上,没有性价比可言
中欧FMBA课程为金融财务领域中层管理者量身定制,课程部全新推出的【FMBA3小时】系列活动拉开了2019级第二轮招生的帷幕。申请者通过学生分享会、教授公开课、与招生团队面对面交流等形式,全方位了解和体验FMBA课程。
课程部副主任朱炎女士强调,中欧FMBA的最大特色在于金融与管理的全方位融合;在申请人数逐年增多的情况下,我们坚持每年两个班的招生规模,正是因为要持续打造这个精品课程,保证高质量的课程与生源。
在2019级首轮招生中,已有一部分优秀的行业精英加入FMBA大家庭;第二轮招生将于6月5日截止,在这两个多月的时间里,我们期待遇见更多优秀的申请者。
至于为什么要选择中欧FMBA?中欧FMBA汇聚了怎样的一群人?加入FMBA后,你的生活会发生哪些变化?先来听听学长们怎么说。
“在读书这件事情上,没有性价比可言,因为我们既付出时间,又付出精力,这个成本是巨大的,所以要读就读最好的商学院。”
我本科读的是财务管理,硕士学的是金融,一直从事财务工作,从外企到民营企业,从海外并购到上市公司的综合管理。2018年我遇到了职业的瓶颈,要么在不同企业之间做CFO,要么从CFO转到CEO,对我来说没有太多的选择,我也不知道该选哪一条路。当时我只有36岁,我不想将未来的整个职业生涯都定格在一个位置,想寻求一个突破,看看财务外面的世界到底什么样子,有没有新的职业发展的可能;同时,2018年经济环境非常差,企业融资难,中美贸易战等等,我感到自己基本经济判断的逻辑和框架没有了,亟需把整体的方法论重新建立起来,这是我选择读书的两个原因。
读书是人生中四大选择之一:第一是父母,第二是伴侣,第三是工作,第四就是读书。父母和伴侣分别决定我们前半生和后半生的幸福指数,读书决定我们输入的深度,工作决定我们输出的高度,这四大选择决定了我们整个人生命运。读书这件事大家一定要非常谨慎,在读书这件事情上,没有性价比可言,因为我们既付出时间,又付出精力,我们30岁的黄金年龄过一天少一天,既然我们付出了巨大的成本,我们就要去读最好的商学院。
在中欧就读半年以来,大家最关心的肯定是有没有收获,有多大的收获?我的感受是满汉全席,丰俭由己。中欧有最一流的师资,百里挑一的同学,这些都给大家提供好了,满汉全席摆在面前,你有没有胃口去吃?你可以只是来听课,你也可以全身心投入到这个环境里,跟老师同学多多交流,所以收获多少由你来决定。
大家很多都到了职业发展的中高端水平,但要知道的是,一个人在某个领域做的越久,护城河越深,职业路径却会越走越窄,跳出来的难度也就越大。这个时候最好的办法就是打开自己,和不同的人去交流,中欧就是一个很好的地方,能让你看到不同的行业,不同的可能性,这些不一样的东西会把你的整个职业路径给打开。我们一定要对未来保持好奇心,追求思想上的碰撞,才会有能力去突破。
“如果大家跟我一样,有非金融科班出生的背景和诉求,中欧是你的不二之选。”
作为2017级学长,我主要与大家分享一年多来对FMBA课程的体验。由于我是从快消品行业转到金融行业的,所以希望建立更加系统的金融知识体系,这是我当初选择FMBA最重要的初衷之一。
中欧FMBA的课程包括几个模块,首先是入学住读模块,大家在一起朝夕相处,开始产生思维上的碰撞,在特别过瘾的“态马模拟商战”过程中,你会对自身有一个判断,自己在哪个板块有缺失,而这些缺失在后面上课的过程中会有豁然开朗的感觉。
必修课模块是FMBA含金量非常高的一个板块,把管理和金融两条线融合在一起,既有理论深度,也有实操性。我在宝洁工作了将近八年,这家公司是以培训知名的,然而你会发现在中欧课堂上学到的管理知识,与在宝洁这样的世界五百强公司学到的完全不一样,甚至在实操层面上要更强。而金融财务类的课程,中欧的大咖教授们会用不一样的方式,把看似枯燥的理论、看似复杂的问题讲通透,教你将不同科目的知识融会贯通去理解。
海外模块也是大家非常期待的模块,它能够非常好地拓展我们的视野,并带给我们不同视角的冲击。而后是第二年的选修课模块,大家千万不要以为选修课的重要性不如必修课,那你就大错特错了。选修课是针对同学们在细分领域进一步探究的差异化需求而设置的,教授们也往往是专业领域卧虎藏龙的高手。
最后是小组课题报告,我们组今天刚完成答辩,我特别有感触。和本科硕士完全不一样的是,小组课题要求的就是实践,我们研究的是一个真实的行业案例,为此我们会调研很多企业,结合学到的东西,针对实际问题做出优化和解决方案。
小组课题就像是对整个学习过程的总结,它与开学模块的“态马商战”是一个非常好的呼应。开学时通过“态马”开启商学院的思维方式,有惊喜,却还没有形成缜密的逻辑;但伴随着近两年的学习,小组课题帮你用学到的金融和管理思路去梳理这个过程,去检验学习的效果。
“我用三个M来归纳FMBA人的生活:Mange yourself, Manage your life, Manager your partner。”
作为一个工作十年左右的人,你开始带团队,也可能会有管理上的困惑,但来中欧第一件事会让你知道,当你去管理别人的时候,首先要管理好你自己。举个例子,我们的同学平均年龄33岁左右,大部分人成家立业结婚生子,很可能感觉时间不够用。但进了中欧之后,兼顾工作、学习、家庭,我反而能每天多出来一两个小时,这是我重新反思工作和生活的结果,这是中欧带给我们的。
而后是Manage your life。加入中欧七个月的时间,我的日常生活也在发生变化。我先生从完全不知道怎么带孩子,变成可以把孩子带的非常好;而小朋友从完全离不开我,到现在他可以自己吃饭,自己刷牙,出去玩的时候会提醒爸爸带钥匙,不要开车玩手机。这是他们的改变,这是读书这件事促使我们去改变的。甚至我的朋友也会觉得,你工作越来越忙,出差越来越多,双休日还要念书,为什么我们见面的频次反而提高了。
最后是Manager your partner。在工作中,我们每个人可能遇到不一样的问题,但中欧的学习会让你明白,其实最重要的并不是术,而是道。在团队中,你要看到人的本质,你要从他的角度去理解他,每个人都是不一样的,你需要运用不同的管理手段和方法。
我们很多时候在讲社群,中欧这个“标签”,让我发自内心觉得很骄傲。选择中欧的时候,我知道会遇到一群很棒的同学;但是当我真正遇见他们的时候,发现仍然是远远超过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