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前总理洛朗·法比尤斯做客“中欧话未来”,共话21世纪的气候外交
10月18日,在《巴黎协定》签署10周年之际,法国前总理、第21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COP21)主席洛朗·法比尤斯(Laurent Fabius)做客中欧国际工商学院“中欧话未来”系列论坛,围绕“21世纪的气候外交:《巴黎协定》给中国、欧洲及世界的启示”这一主题,展开深刻且极富前瞻性的精彩分享。法国驻上海总领事王度(Joan Valadou)、波兰驻上海总领事亚当·布拉尔赤克(Adam Bralczyk)、葡萄牙驻上海总领事夏思雅(Sílvia Inácio)和多家全球知名企业管理者出席论坛。

论坛现场全景
论坛伊始,中欧国际工商学院院长汪泓教授致欢迎词。汪泓指出,气候变化作为全人类共同面临的严峻挑战,已对全球经济社会和国际政治秩序产生了广泛影响,深刻影响着全球治理格局,但这也是中欧双方最具合作潜力的领域之一。汪泓强调,《巴黎协定》作为气候外交的重要里程碑,凝聚了国际社会的共识,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确立了宏伟目标与基本框架,也重振了多边主义的信心,其成功达成离不开法比尤斯先生的卓越领导力和政治智慧。她提到,中欧双方都在气候治理中展现出战略担当,加强合作、超越分歧,共同引领全球绿色低碳转型。期待双方未来能进一步凝聚共识、汇聚合力,为推动全球气候治理迈上新台阶、谱写中欧合作共赢的新篇章而贡献更大的力量。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院长汪泓教授致欢迎词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欧方院长、市场营销学教授杜道明(Dominique Turpin)担任论坛主持。他首先介绍了法比尤斯的履历,法比尤斯与中国有着四十余年的深厚渊源,他与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的缘分可以追溯到2005年,彼时他首次到访学院为 MBA学生讲授关于欧盟与中国的课程。1984至1986年,法比尤斯担任法国总理;2012至2016年,他担任法国外长;2016至 2025 年,他出任法国宪法委员会主席。期间,他主持了第21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COP21)的相关工作,最终促成了《巴黎协定》的诞生。该协定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国际协议,凝聚全人类的力量,共同应对气候变化的紧迫威胁。
杜道明表示,今年恰逢中国与欧盟建交50周年,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是中国唯一一所由中国政府和欧盟共同创立的国际商学院,本场论坛对学院具有深远意义。他表示:“在全球化遭遇阻力、各国分歧与误解持续加剧的形势下,这种基于理性、尊重与共同福祉的对话,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有价值。”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欧方院长杜道明担任主持
在主旨演讲中,法比尤斯回顾了他作为COP21核心推动者的经历,并就全球当前为平衡气候目标与地缘政治所作的持续努力分享了他的洞见。
法比尤斯首先宣读了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的一封公开信,同时强调了气候变化将导致自然灾害频发、海平面上升、人口迁移、物种灭绝以及全球范围的贫困加剧,而这又会深刻影响社会、世界经济与地缘政治关系。他引述了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的数据,表明到2050年将有10亿生活在海拔10米以下的人类将受到气侯变化的影响,海洋的演化会进一步加剧,从而引发营养不良、婴儿死亡率上升、住房短缺、供电不足以及教育资源匮乏等社会问题。

法国前总理、第21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COP21)主席洛朗·法比尤斯发表主旨演讲
法比尤斯进一步强调,《巴黎协定》不仅设定了限制全球气温上升的目标,还确立了在本世纪下半叶实现碳中和的目标,并着重指出鉴于不同国家的发展水平,采取“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CBDR)原则的重要性。
谈及 2015 年第21届联合国气候会议取得成功的原因时,他用三个“S” 进行总结。第一个 “S” 代表科学(Science):会议召开之际,科学界在帮助人们理解并信任气候数据与气候预测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第二个 “S” 代表社会(Society):包括组织、个人、思想领袖及企业界在内的各方力量,共同推动社会朝着正确方向前进;第三个 “S” 代表国家(States):即各国政府(包括中国、美国、欧洲各国、印度、俄罗斯等主要参与方)在十年前均展现出在气候行动上开展合作的意愿。他强调,这种政治共识与合作开放的态度是《巴黎协定》得以达成的关键。
尽管有历史成功经验,但法比尤斯同时提醒,即将于 2025 年 11 月在巴西举办的第 30 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COP30),其成败将取决于三个“I”。
第一个“I”是“落实”(Implementation),即要从框架概念转向具体成果,确保各国的承诺能转化为实际的进展;第二个“I”是“包容”(Inclusion),即呼吁民间社会、本地群体、议会和国际组织的更广泛地参与,同时加强气候与生物多样性和反毁林议程之间的联系;第三个“I”是“创新”(Innovation),即充分凸显法庭和国际裁决等法律与制度工具在推进气候责任方面日益重要的作用。他表示,中国在这一不断发展的进程中正发挥着越来越积极的作用。
法比尤斯表示,气候外交至关重要,这是由气候挑战本身的性质所决定的。气候变化是全球共同面临的现实,跨越国界、跨越学科、跨越代际。人类是否做出选择,将对子孙后代产生持久影响。他强调,应对气候变化问题需要多边主义,而这离不开中欧双方的密切合作。尽管双方仍存在一些分歧,但拥有共同的根本利益,因此携手带动多边努力来应对气候变化至关重要。

法比尤斯和杜道明院长进行对话
在随后的互动对话环节,法比尤斯和杜道明围绕促成《巴黎协定》的相关战略与策略,如何推动私营企业更多参与环境、社会和治理(ESG)事务,以及人工智能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作用等议题,展开了充满启迪的交流。
本场“中欧话未来”论坛是2025年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庆祝“中欧建交50周年”系列活动的收官之作,展现了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在全球关注的重要议题上持续深化中国、欧洲及更广泛的国际社会之间的理解与合作所做出的不懈努力。该论坛也是第十二届“中法环境月”的重要项目,由中欧与法国驻上海总领事馆联合举办,由法国驻华大使创办的中法环境月,旨在普及信息、提高意识、倡导行动,并加强中法两国在所有环境相关领域的合作。
“中欧话未来”系列论坛旨在邀请国内外极具知名度和影响力的政策制定者、思想领袖及行业先驱,就当今最紧迫的全球性议题开展前瞻性对话,激荡思维、启迪智慧。

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