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欧思创会走进呼和浩特:资源筑基、区位赋能——重塑经济增长极

9月5日,第十届中欧思创会走进呼和浩特。此次思创会以“资源筑基、区位赋能——重塑经济增长极”为主题,旨在汇聚各方智慧,探讨新形势下激活区域发展新优势的路径,赋能内蒙古经济转型升级。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副院长兼中方教务长、经济学教授朱天博士在致辞中表示,非常荣幸能在思创会创办十周年及中欧EMBA30周年之际来到内蒙古。近年来当地依托国家战略机遇,充分释放能源、生态、区位三大核心优势,主要经济指标增速持续快于全国平均、位居全国前列。立足国家赋予的战略定位,如何深挖资源禀赋潜力,放大区位链接优势,进而重塑北疆经济增长极,是区域经济实现进一步发展目标的关键命题。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愿与深耕当地各产业、各领域的中欧校友企业一道,助力内蒙古经济的转型发展、创新发展、高质量发展。

内蒙古自治区工商联党组成员、副主席周金桩表示,内蒙古民营企业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内蒙古的重要指示精神,聚焦“贯穿一条主线、办好两件大事、弘扬蒙古马精神、闯新路进中游”目标任务,围绕“六个工程”和“六个行动”坚守主业、做强实业,勇于担当、积极作为,作出了重要贡献;中欧国际工商学院作为国际知名商学院,秉持“认真、创新、追求卓越”的理念,为中国与世界的经济合作与管理提升提供智力支持,为内蒙古民营经济持续健康高质量发展搭建了广阔平台;希望各位嘉宾了解内蒙古、走进内蒙古、投资内蒙古,在这片发展热土上成就事业、共创价值,共享机遇、共拓空间,携手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内蒙古新篇章。

主旨演讲环节,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副院长兼中方教务长、经济学教授朱天围绕中国宏观经济的过去、现在与未来,以全球比较视角及长期视角为核心框架,旨在解答中国经济增长的独特性、当前面临的困境及未来发展路径。
在全球比较视角下,朱天教授通过对比中国与埃及、美国等地过去40余年来人均GDP的增长数据,指出中国经济与其他发展中国家相比呈现出十足的增长优势,自改革开放以来实现了全球最快增速。而在长期视角下,他指出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核心是“供给侧三驾马车”:高投资、高质量教育以及技术进步。高储蓄率支撑了资本积累,使得中国拥有全球最高的投资率;全球领先的基础教育质量为劳动力素质奠定了增长基础;而全球最快的技术进步速度使得中国从学习模仿转向原创突破。中国增长的特色背后体现的是儒家文化中的“储蓄文化”及“教育重视文化”。
朱天教授指出,当下我国需求不足不仅体现在消费端,也体现在投资端。面对经济下行压力,他建议短期内要采取强有力的宏观刺激政策,如大规模发消费券、中央加杠杆稳定房地产投资等;长期来看,则是要继续深化改革开放。“只要政策到位,中国经济完全可以重启升势,中国的明天一定会更好。”

企业分享环节,内蒙古伊利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高级执行总裁刘春喜表示,依托当地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及产业集群优势,伊利从一家街头小厂发展成拥有6万名员工的龙头企业。而打破企业增长瓶颈,则需要“不创新,无未来”的企业基因。为此,伊利从品类、渠道、布局三个维度突破:通过开辟 “药食同源乳制品” 赛道,满足老龄化健康需求,形成先发优势;通过探索医疗+营养的新模式,从卖产品到提供解决方案,以全生命周期、全场景的商业模式升级驱动增长;通过加码布局乳品产业的深加工项目“点奶成金”,提升产业附加值。

内蒙古小草数字生态产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高俊刚校友(EMBA2016)表示,企业经营中,利用当地的先天资源是本能,而塑造品牌是动能,企业家需要真正在品牌意识上为企业注入动能。通过分析相关案例,高俊刚认为中小企业需拒绝多元化诱惑,深耕垂直领域,以“窄赛道+深穿透”策略建立竞争力,此外还要注入“外行精神”,“不站在资源和过去的延长线上思考未来的发展,而是站在趋势和客户的角度寻找创新的机会”。随着智能时代的到来,高俊刚判断,“AI几乎会成为所有行业和企业的下半场”,企业需要借助其提升组织活力与行动敏捷性。

活动前后,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副院长兼中方教务长朱天一行还前往内蒙古伊利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蒙草生态环境(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金徽酒股份有限公司三家校友企业参访,了解企业的经营状况及发展方向,并就如何更好利用内蒙古当地资源禀赋、区位优势等话题与企业相关负责人进行了探讨。
据悉,中欧思创会是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在国内规模最大的品牌宣传活动,每年邀请中欧名师及知名企业家走进全国重点城市,与当地企业家交流,帮助大家开拓思维、转型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