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里,重新成为一个少年,成就更好的自己
「希望大家能转变角色,投身学习;保持谦逊,保持思考;知行合一,勇担责任。」
在10月27日2018中欧EMBA秋季班开学典礼上,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李铭俊院长在致辞中对300多位学员亲切寄语,提出了对他们的三点要求。新学员平均年龄为39.4岁,绝大部分为企业高层管理人员,是各自行业的翘楚。李铭俊院长认为,越是被人推崇,越要保持谦逊之心、开放之心、同理之心,树立更高的追求,取得更大的成功。
以下是致辞全文:
李铭俊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院长、管理学教授
亲爱的同学们,大家下午好!
在国歌和欧盟盟歌的庄严旋律中开启EMBA学习之旅,相信对大家来说是一种独特的经历,我希望这会是大家生命里一个难忘的、美好的记忆。若干年之后,当同学们回想起今天,会这样感叹,「从那一天开始,我正式开启了一段国际化的学习旅程。」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是一所由中国政府和欧盟联合创办的商学院,成立于1994年。可以说中欧是个「九零后」,今年刚刚24岁,所以我们许多的校友有这样的感慨——「一所培养了我们的学院,却比我们都年轻」。比年轻更加醒目的,是中欧的优秀:在10月15日英国《金融时报》发布的全球EMBA排名中,中欧排名全球第五,是EMBA独立办学的最好成绩;中欧是亚洲唯一一所MBA、EMBA 两大课程全面进入英国《金融时报》全球排行榜前10的商学院。
中欧与生俱来有着「国际化」基因,自诞生之日起就对标国际标准,一直都是中国管理教育的标杆和引领者;中欧也拥有世界一流的教授阵容,并且在亚、欧、非三大洲五地设有校区和教研基地,拥有优美的校园环境和先进的教学设施。
在即将开启的学习之旅中,陪伴大家最多的应该是中欧教授。目前,中欧拥有70多名全职教授,来自全球18个国家和地区,国际师资占比约60%,是一个学贯中西、博闻善教的群体。
中欧教授有着雄厚的学术实力:在世界著名出版集团爱思唯尔(Elsevier)发布的高被引学者榜单上,近三年来中欧教授都是「商业、管理、会计」领域的最大赢家,约占中国入选学者总数的三分之一。
中欧教授队伍中有姜建清、盛松成这样学识渊博、金融实战经验丰富的政府智囊,也有意大利前总理普罗迪、法国前总理拉法兰、德维尔潘、前世贸组织总干事拉米这样既了解中国、也懂得世界的外交家和政治家。学院每年还从全球邀请近百位教授前来访学。可以说,在中国,中欧是管理教育的一个殿堂,大家在这里可以尽情遨游、汲取知识。
「欲善其事,必利其器」,对于一所商学院来说,案例就是教学中的一把「重器」。管理学泰斗彼得·德鲁克曾经把案例与商学院的关系比喻为:「就好比医学院与附属医院之间的密切合作」。他认为,商学教授应该与医学教授一样,将真实案例带入课堂,激发互动式学习,推动学员操练管理工具。中欧有幸成为国内商学院中案例教学法的先行者。不仅率先引进哈佛商学院教学案例,也率先将中国案例介绍给世界,并在国际案例竞赛中获奖;学院每年还为来自全球的商学院教授提供案例教学法培训。
在上海市政府的支持下,中欧领衔创建了面向全球的「中国工商管理国际案例库」,目前已收录1119篇中国主题案例。学院独创「实境教学法」,将课堂教学和企业参访结合起来,让同学们有机会与行业专家深度交流。在未来的学习中,尤其是EMBA欧洲模块中,大家将有机会充分领略中欧实境教学法的独特魅力。
著名经济学家、中欧终身荣誉教授吴敬琏曾经这样说,「中国经济发展的成功、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要为中欧记上一笔。」我想,这样高度的评价不仅是基于中欧的学术贡献,还基于中欧校友为中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所做出的显著贡献。目前中欧拥有校友20000多名,遍布全球80多个国家和地区,就EMBA校友而言,其中大多数都在企业最高决策层;在本次秋季班的EMBA 新生中,绝大部分为高层管理人员。
顺利完成两年的学业后,大家都会加入中欧校友这个充满正能量的群体,我希望大家都有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的志向,在实现自身价值的同时,也实现学院对你们的期盼——成为兼具中国深度和全球广度,积极承担社会责任的商业领袖。
我想强调的是,接下来的两年,对每位同学来说都是艰苦的旅程。中欧EMBA课程有着非常严谨、科学的体系。在第一年,大家会通过必修课的学习,形成企业领导者所必须掌握的管理知识框架;在第二年,学院将提供超过50门选修课,涵盖战略、金融、品牌、领导力等多个领域,供同学们根据自身需要进一步雕刻知识体系。
即使当各位完成了两年的管理课程,也不意味着学习就此告一段落,因为学院还提供丰富的后EMBA课程和论坛等活动。我们经常与毕业生说的一句话是「终点即起点」,希望大家能不断地再学习、再提升、再超越,拓展知识领域,提升人文素养,将学习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延续终生。
最后,我想对各位新同学提几点要求:
首先,要转变角色,投身学习。当你走进中欧校园之后,就要抛开世俗的地位、身份,放下繁杂的公务和沉重的压力,就像重新成为了一个少年,向教授学习,向同学学习,向经典理论学习,向前沿新知学习,要勇于突破舒适区,脚踏实地、求真问道,成就更好的自己。
其次,要保持谦逊,保持思考。哲学家帕斯卡尔说,「人是会思想的芦苇」。能够进入中欧,我相信大家都是各行各业的领军者,在人生赛道上已经超越了很多同龄人,甚至可以改变他人的命运。但越是被推崇,越要保持谦逊之心、开放之心、同理之心。希望大家在学习的同时,深入了解中国现实,做到「万物静观皆自得」,通过每一次的深度思考和观念交锋,获取创新的灵感。
最后,要知行合一,勇担责任。中欧是中国最早将商业伦理列为必修课的商学院,并一直将对社会责任的追求融入教学研究、校园设施、论坛活动等方方面面。学院对自身使命的定义,是培养兼具中国深度和全球广度,积极承担社会责任的商业领袖。我们深知,这样的使命,绝不是短短两年的学习就可以实现的,这会是学院长久的努力和承诺,也蕴藏在你们每个人未来的商业实践之中;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们已成为命运共同体。学院希望帮助大家取得更大的成功,有更高的追求,为「贡献社会」这个朴素的、却值得代代相传的理想不懈奋斗!